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品質陪伴,家長可以這樣做

現在的我們前所未有地重視對孩子的愛與教養, 也前所未有地迷惘:到底是採用重視給孩子做規矩的科學育兒法, 還是採用力圖滿足孩子需求的親密育兒法?

但有一點是我們可以確定的:無論育兒的理論或實踐如何發展, 一直以來被證明是最重要的東西始終不會變, 那就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緊密的親子聯繫。

我們與孩子之間緊密的親子聯繫, 在今天的社會模式中顯得尤其重要, 是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 我們的孩子與我們身處的環境已經截然不同。

我們小的時候, 是“地區性社會”的模式,

Advertisiment
不同年齡的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機會和時間都很充分, 每一個孩子都很自然地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需要面對各種不同的人際關係, 自然而然就會萌發出最基本的社會性、道德性。

但現在的孩子幾乎都是在“一門一戶”的環境中成長, 種種因素的制約也使孩子與他人、自然、社會接觸的機會很少, 缺乏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基本的社會活動能力的機會, 如果父母不給予孩子高品質的陪伴、為孩子創設健康成長的外部環境、進而與孩子建立起安全親密的“依戀方式”的話, 孩子“長大”自然是沒有問題, 但“成長”可能就談不上了。

為了孩子, 高品質陪伴, 我們要從現在做起, 從能做的事情做起……

高品質陪伴是指在一定時間裡親子之間彼此愉悅的互動過程,

Advertisiment
在這段時間裡你們是彼此的中心, 不被無關的事物打擾, 親子雙方都能享受到“相處”和“活動”的樂趣。

高品質陪伴的5個誤區

1. 高品質陪伴≠陪同、看管

高品質陪伴, 對我們的首要要求就是“注意力”, 如果你只是在孩子旁邊“陪同”、“看管”, 起到的只是“保障孩子安全”的作用, 連“陪伴”都算不上, 更談不上“高品質陪伴”了。

2. 高品質陪伴≠代替、包攬

高品質陪伴, 提倡的是親子之間和諧愉悅的互動, 互動的過程指的是親子雙方都需要投入時間、精力, 而不是父母單方面幫孩子完成某項活動, 這樣的話, 孩子是不會有任何收穫的。

3. 高品質陪伴≠物質、金錢

高品質陪伴, 不要求父母要買多貴的玩具給孩子, 更不是讓忙碌的父母出於沒時間陪伴孩子的歉疚,

Advertisiment
而用昂貴的物質產品去補償孩子。

4. 高品質陪伴≠教育、培養

高品質陪伴的理念更希望父母遠離教育“功利”的一面, 不是單純以教給孩子各種知識為目的的“相處”, 而是與孩子一起找到親子雙方都能喜歡並且投入的活動。

5. 高品質陪伴≠時間、遷就

不是付出時間就是對孩子的“高品質陪伴”, 也不用糾結一天裡沒有多少時間能與孩子相處, 有限的時間也可以和孩子做很多有益的事情, 而這種“有益的樂趣”不是父母的遷就, 一定要找到你和孩子都喜歡的相處方式。

確定孩子的“能量來源”

確定孩子的“能量來源”, 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孩子獲取能量的方式, 從而説明我們找到陪伴孩子的最佳方式。

Advertisiment

我們經常會說這個孩子很“外向”, 或者說那個孩子比較“內向”, 這裡的“外向”和“內向”指的是通俗概念上的個性描述, 一般來說, 外向的孩子比較善於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 而內向的孩子會比較傾向於內化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但在心理學的概念中, “外向”與“內向”定義的是我們“如何獲得能量、如何與世界互動”的方式, 並不牽涉社交技巧。

內向者的能量來源:

1. 獨處是他們的最佳“充電”方式。

2. 對自己的物理空間很敏感, 拒絕他人“入侵”。

3. 需要預留思考時間, 傾向於從“自我思考”中獲得精神力量。

4. “工作期間”不喜歡被打擾。

外向者的能量來源:

1. 與他人共處是他們的最佳“充電”方式。

2. 需要肯定與愛的及時回饋, 從中獲得精神力量。

3. 喜歡幫助他們思考的人,

Advertisiment
作為“在談話中思考”的類型, 與他人的溝通能使他們更加確定自己的“人生座標”。

如果你的孩子是“內向者”, 你可能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陪伴方式是不是過多地打擾了他的世界, 在“親密聯結”的同時, 也要給到孩子獨處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就像對於孩子的融洽交流需要保持敏感一樣, 對於“內向者”孩子來說, 我們對孩子的獨處需求保持敏感也很重要。

如果你的孩子是“外向者”, 請儘量多地與他們相處, 與他們分享你的情緒和感受, 給予他們機會分享他們的情緒和感受。 給予他們盡可能多的陪伴的同時, 還要盡可能地幫助他們建立和拓展朋友圈, 在人群之中, 他們會發光發熱!

放下手機、平板電腦等數碼產品

我經常和女兒一起去社區的兒童遊樂園, 在那裡能遇到很多同樣帶孩子來玩的爸爸媽媽。我發現媽媽們都會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孩子,而有限的幾個爸爸卻是一直低頭在看手機,時不時抬起頭看一眼自己家孩子,確保無虞後又低頭看起了手機。

我們家其實也這樣,爸爸回到家之後基本上就是“定”在沙發上看手機,女兒說她爸爸:“爸爸呀,一個手機、一張床、一個沙發、一包煙,就夠啦!”

我們會很憂心忡忡地討論孩子迷上平板電腦的種種問題,但現實是連父母自己都離不開智慧手機的話,怎麼能去要求孩子抵禦住五光十色的電子數碼產品的誘惑呢?而父母自己迷戀于用手機刷微信、看網路小說、購物、搶優惠券等的話,給予孩子的“陪伴”只能是心不在焉、碎片式的,那何來“高品質陪伴”之說呢?

大概女兒的話對她爸爸的觸動挺大的,他終於同意了我的提議:下班回到家之後,我們都試一試把手機和平板電腦放在遠離視野的廚房架子上,除非有電話,否則一律不許碰手機!吃好晚飯之後,三個人各找自己喜歡的書看,或者陪女兒一起看《自然傳奇》等紀錄類型的電視節目。

給孩子創設一個“手工角”,並且和孩子一起做手工

每個女孩子應該都有一個可以做手工的地方,不一定要佔據很大地方,或者要很大的桌子,只要一個角落,夠放手工的材料,然後一張小桌子和兩把小椅子就可以了。

我自己也很喜歡做手工,女兒也很喜歡,我就給我們倆佈置了一個專門用來做手工、閱讀、聽音樂的地方,就在陽臺的一角,遠離電視機,但有一個小小的藍牙音箱,最多的就是各種各樣的紙、布、顏料、剪刀、雙面膠等工具。

每次都是由女兒指定主題:“媽媽,這次我們做蝴蝶吧!”“媽媽,你看做花怎麼樣?”而我負責從網路上找來具體的做法,我們興致勃勃地研究,做各種嘗試,常常一個下午就安安靜靜地過去了,而當我們倆的作品誕生的時候,我們都很充實、很愉悅。

暫時忘記自己是個大人

《小王子》裡說,大人是從小孩變成的,但是大人會很快忘記自己小孩時候的樣子和想法,所以大人一點都不好玩。

可能我的心裡還是一直住著一個小孩,而且那個小孩比較強大,特別是有了女兒之後,我心裡住著的那個小孩總是很輕易被女兒無拘無束的笑聲“勾引”出來。

我們倆晚飯之後會一起散步,散步如果只是走啊走的,那多無聊啊!我心裡的小孩忍不住冒頭出來,問女兒:“你會同手同腳跑步嗎?”她當然不會啊!我忍不住笑,一本正經地演示起來,女兒覺得好玩極了,馬上要求也要試試,於是我們倆一起仿佛被系了繩子一樣艱難地順著走,姿勢奇怪得一塌糊塗,走著走著,我們倆都忍不住了,停下來,一起哈哈大笑,笑得寒冬的枯葉簌簌往下落。

我心裡的小孩又馬上有了一個想法,提議道:“這回我們試著膝蓋不彎曲地跑步吧!”我們倆又一起嘗試著直直地走起來,然後速度加快,最後直直地跑起來,姿勢奇怪得不得了!我們倆笑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而女兒也馬上有了靈感,建議我們試試“單腳跳著跑”、“三人兩足跑”……

半個多小時的散步時間,我們都快笑壞了,返回到家的時候,女兒的小臉紅撲撲的,很興奮,而我心裡住的小孩也很開心,當然我也很開心。

為孩子創造不為“規矩”約束的“n次元空間”

這裡的“n次元空間”指的家裡或附近的某一個地方,孩子會知道只有在這個地方是不受我們制定的“規矩”、“原則”等束縛的特別地方,在這個地方,我們不再是指手畫腳的古板父母,在這裡,他什麼樣的話都可以說,其實還是鼓勵孩子能無拘無束地與我們交流心事。說白了,這樣的設定,對我們父母是約束,對孩子卻是鼓勵和放鬆。

我們家的“n次元空間”是車子。

因為兒子小的時候睡眠習慣不好,但只要一上車,沒開多一會兒,他就呼呼大睡了,好像在車子裡他特別放鬆。於是,我和他約定,如果他有什麼不便啟齒的事情要跟我們商量,可以在“乘車時間”裡告訴我們,不管什麼事情,我們都不會輕易否定,如果的確比較棘手或真的不能答應,也會告訴他:爸爸媽媽要商量一下才能答覆他。

這樣做的好處是,孩子會確定,有一個這樣的地方,他可以向父母敞開心扉或尋求幫助,而不用擔心父母拿出父母的威嚴去壓制他的訴求和表達,而對我們來說,也可以傾聽到孩子的真心話,對於把握孩子成長中的心路歷程其實大有幫助。

我理解的“陪伴”,更多的意義是“溝通”,而這樣的空間,是我認為的比較好的溝通方式之一。

在那裡能遇到很多同樣帶孩子來玩的爸爸媽媽。我發現媽媽們都會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孩子,而有限的幾個爸爸卻是一直低頭在看手機,時不時抬起頭看一眼自己家孩子,確保無虞後又低頭看起了手機。

我們家其實也這樣,爸爸回到家之後基本上就是“定”在沙發上看手機,女兒說她爸爸:“爸爸呀,一個手機、一張床、一個沙發、一包煙,就夠啦!”

我們會很憂心忡忡地討論孩子迷上平板電腦的種種問題,但現實是連父母自己都離不開智慧手機的話,怎麼能去要求孩子抵禦住五光十色的電子數碼產品的誘惑呢?而父母自己迷戀于用手機刷微信、看網路小說、購物、搶優惠券等的話,給予孩子的“陪伴”只能是心不在焉、碎片式的,那何來“高品質陪伴”之說呢?

大概女兒的話對她爸爸的觸動挺大的,他終於同意了我的提議:下班回到家之後,我們都試一試把手機和平板電腦放在遠離視野的廚房架子上,除非有電話,否則一律不許碰手機!吃好晚飯之後,三個人各找自己喜歡的書看,或者陪女兒一起看《自然傳奇》等紀錄類型的電視節目。

給孩子創設一個“手工角”,並且和孩子一起做手工

每個女孩子應該都有一個可以做手工的地方,不一定要佔據很大地方,或者要很大的桌子,只要一個角落,夠放手工的材料,然後一張小桌子和兩把小椅子就可以了。

我自己也很喜歡做手工,女兒也很喜歡,我就給我們倆佈置了一個專門用來做手工、閱讀、聽音樂的地方,就在陽臺的一角,遠離電視機,但有一個小小的藍牙音箱,最多的就是各種各樣的紙、布、顏料、剪刀、雙面膠等工具。

每次都是由女兒指定主題:“媽媽,這次我們做蝴蝶吧!”“媽媽,你看做花怎麼樣?”而我負責從網路上找來具體的做法,我們興致勃勃地研究,做各種嘗試,常常一個下午就安安靜靜地過去了,而當我們倆的作品誕生的時候,我們都很充實、很愉悅。

暫時忘記自己是個大人

《小王子》裡說,大人是從小孩變成的,但是大人會很快忘記自己小孩時候的樣子和想法,所以大人一點都不好玩。

可能我的心裡還是一直住著一個小孩,而且那個小孩比較強大,特別是有了女兒之後,我心裡住著的那個小孩總是很輕易被女兒無拘無束的笑聲“勾引”出來。

我們倆晚飯之後會一起散步,散步如果只是走啊走的,那多無聊啊!我心裡的小孩忍不住冒頭出來,問女兒:“你會同手同腳跑步嗎?”她當然不會啊!我忍不住笑,一本正經地演示起來,女兒覺得好玩極了,馬上要求也要試試,於是我們倆一起仿佛被系了繩子一樣艱難地順著走,姿勢奇怪得一塌糊塗,走著走著,我們倆都忍不住了,停下來,一起哈哈大笑,笑得寒冬的枯葉簌簌往下落。

我心裡的小孩又馬上有了一個想法,提議道:“這回我們試著膝蓋不彎曲地跑步吧!”我們倆又一起嘗試著直直地走起來,然後速度加快,最後直直地跑起來,姿勢奇怪得不得了!我們倆笑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而女兒也馬上有了靈感,建議我們試試“單腳跳著跑”、“三人兩足跑”……

半個多小時的散步時間,我們都快笑壞了,返回到家的時候,女兒的小臉紅撲撲的,很興奮,而我心裡住的小孩也很開心,當然我也很開心。

為孩子創造不為“規矩”約束的“n次元空間”

這裡的“n次元空間”指的家裡或附近的某一個地方,孩子會知道只有在這個地方是不受我們制定的“規矩”、“原則”等束縛的特別地方,在這個地方,我們不再是指手畫腳的古板父母,在這裡,他什麼樣的話都可以說,其實還是鼓勵孩子能無拘無束地與我們交流心事。說白了,這樣的設定,對我們父母是約束,對孩子卻是鼓勵和放鬆。

我們家的“n次元空間”是車子。

因為兒子小的時候睡眠習慣不好,但只要一上車,沒開多一會兒,他就呼呼大睡了,好像在車子裡他特別放鬆。於是,我和他約定,如果他有什麼不便啟齒的事情要跟我們商量,可以在“乘車時間”裡告訴我們,不管什麼事情,我們都不會輕易否定,如果的確比較棘手或真的不能答應,也會告訴他:爸爸媽媽要商量一下才能答覆他。

這樣做的好處是,孩子會確定,有一個這樣的地方,他可以向父母敞開心扉或尋求幫助,而不用擔心父母拿出父母的威嚴去壓制他的訴求和表達,而對我們來說,也可以傾聽到孩子的真心話,對於把握孩子成長中的心路歷程其實大有幫助。

我理解的“陪伴”,更多的意義是“溝通”,而這樣的空間,是我認為的比較好的溝通方式之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