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節奏的生活逐漸使我們養成了一種不好的習慣, 那就是只重視事情的結果, 而不重視過程之中的創新。 當我們把這種習慣帶到育兒之中去的時候, 孩子的教育就必然是失敗的。 這種問題不僅存在于家長的身上, 也存在于一些老師的身上。 對於學齡期的孩子而言, 其實創新比結果更重要。 一個懂得創新、勇於創新的孩子才能夠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他的成長才能夠迅速而健康的。 如果你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這樣的孩子, 那麼你知道應該怎麼做的。
重機械結果 不重視創新
我們可憐的孩子在學校和家長的雙重壓力下,
Advertisiment
不熱愛大自然
在公園遊玩時你帶著孩子去攀枝摘花。 離開的時候, 孩子要帶走垃圾,
Advertisiment
是熱愛自然、喜歡動物的。 我們卻當著孩子的面殺掉了他喜歡的魚, 殺掉了他喜歡的雞鴨。 讓傷心的孩子再也不願意吃這些動物了。
我們在勸說孩子的時候用的是“萬物為我所用”的邏輯。 告訴孩子的是為了人類自己的生存, 可以戕害一切生靈。
現在很多學齡期的孩子實際上已經非常缺乏創新的精神了。 與其說是缺乏創新的精神, 但不如說是缺乏創新的能力。 之所以會缺乏創新的能力, 就是因為他們不敢創新。 他們為什麼不敢創新呢?因為在他們想要創新的時候卻遭到了家長或老師的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