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鼓勵孩子在玩耍中學習獨立思考

我的美國學生6歲的麗薩上小學了, 這可是件值得慶賀的大事!可是, 她比在幼兒園時還輕松。 早上8點坐校車走, 下午2點就沒事了, 再去供低年級孩子玩的游樂場玩幾個鐘頭, 直到5點媽媽到幼兒園接妹妹時才把她接走。  

麗薩在小學學習26個字母, 學習簡單的單詞拼寫, 她回家也會把26個字母寫幾遍, 不過不是簡單地比著書抄, 而是憑記憶按順序寫, 我從未見過美國小孩子做作業要比著書做的。  

麗薩上了一次手工課, 回家告訴我要做一個紙瓶。 過程是先把攢好的廢紙泡在水里, 軟化以后, 用食品加工機打碎,

Advertisiment
把半干的紙糊刷在氣球外面, 等它干了后再用各種顏色把紙殼裝扮好, 然后把氣球的氣放掉, 剩下的就是一個樣子有些古怪新潮的紙瓶了。  

周四麗薩和同學們去了博物館, 在那里麗薩學會了做大肥皂泡。 站在一個里面有肥皂水和大鐵環的圈環中央, 拉動一根繩子, 牽起鐵環, 就能做出一個把人套在里面的大肥皂泡。  

我去過那個博物館, 所以麗薩興奮地跟我描述那里的四個高高的漂亮的大玻璃瓶時我記憶猶新, 那里面分別盛的是著色的水、香波、機油、色拉醬。 按動每個瓶子下面的一個按鈕, 就有一串氣泡升上去。 四個瓶子按了一圈, 會發現氣泡最小升得最快的是水。 麗薩懂得什么叫比重。  

第二周麗薩在老師的帶領下去了動物園,

Advertisiment
知道了什么動物是吃肉的, 什么動物生活在沼澤地里。  

第三周麗薩去航空航天博物館, 看見了一只氣球是如何在上升氣流的作用下始終懸浮在空中的。  

美國的低年級學生主要學習的是拼寫、美術、游泳、手工。  

在國內, 我們喜歡的是買一本大書, 照書讀、照書做。 我在美國沒見到《十萬個為什么》, 比比皆是的是各種半成品的手工制作。 在國內, 父母習慣于送孩子去各種輔導班, 學各種特長。 在美國很少有父母忙于讓孩子學這學那。  

美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 就有許多的課題選擇機會, 要求學生自擇題目, 自組程序、到圖書館、實驗室和博物館調研, 完成課題研究。 在家庭中, 父母也盡量提供機會, 幫助孩子自己解答問題。

Advertisiment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學習幾乎都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當指導老師要求研究生自選題目時, 中國來的學生會束手無策。 這里顯示了不同教育理論所導致的差別。  

“i can do it”這是美國孩子常說的一句話。 美國人說, 替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 是對他們積極性的最大打擊。 麗薩的哥哥史蒂夫上三年級了, 要到山里參加為期兩天的野營。 史蒂夫驕傲地告訴媽媽說自己能準備行李, 然而出發前, 媽媽發現他沒有帶衣服, 而山里要比市里冷得多。 史蒂夫拒絕再帶衣服, 媽媽也沒有堅持。 兩天后史蒂夫回來, 我們問他玩得開心嗎, 他說:“我該聽媽媽的, 山里很冷。 ” 

媽媽問:“下個月我們要去佛羅里達, 也帶同樣的衣服嗎?” 

史蒂夫想了一下說:“那不用,

Advertisiment
佛羅里達很熱。 ” 

媽媽說:“對了, 外出前你應當先了解一下當地的天氣情況, 再作決定。 ” 

史蒂夫說:“我知道了。 我下次野營時應該先列個單子, 就像爸爸出差前一樣, 這樣就不會忘掉東西了。 ” 

給孩子一個機會, 讓他在嘗試中得到經驗, 在不斷的錯誤中積累經驗與勇氣, 這是大部分美國父母都會做的。  

幾乎沒有父母會有意識地損傷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 我們生活中由于過分保護造成的無意識的傷害比比皆是。 我們從電視上美國的家庭滑稽錄像中看到許多好笑鏡頭:一個小嬰兒自己吃飯吃得滿面狼籍, 一個小家伙自己在坐便器上把廁紙拽得老長老長……這是非常外國化的鏡頭, 因為沒有中國父母會“愿意”搞成這個樣子。

Advertisiment
麗薩的妹妹艾米兩歲半, 自己穿衣服洗臉, 上廁所, 自己吃飯。 她常常會把衣服穿反、小便拉到裙子上, 吃的飯不如掉到地上的多。 可是這又有什么關系呢?美國媽媽認為:我們把臟成一團的孩子洗干凈, 要比重新樹立起他們做事的積極性和勇氣容易多了。  

美國孩子在玩耍中學習, 在鼓勵中成長, 在自由自在中變得成熟和老練。 中國孩子與美國孩子相比, 如果是考試, 美國孩子會輸給中國孩子, 但是美國孩子能寫出學術論文。 這就是讓我憂慮的地方:我們的下一代, 分數越來越高, 掌握各類技能的年齡越來越長……我不知道, 他們能不能勝過悠閑而自信的美國孩子。  

做媽媽的應該忘不了孩子學步時走出第一步的激動場面。 在孩子成長發展的所有方面,就如同讓孩子邁出第一步一樣:媽媽從孩子身邊退一步,把手伸向他,但孩子剛好夠不著,這就是,用愛和信任鼓勵孩子獨自向前走,給孩子空間,但不完全不管。如果一生都是這樣,這個孩子將是幸運的。

在孩子成長發展的所有方面,就如同讓孩子邁出第一步一樣:媽媽從孩子身邊退一步,把手伸向他,但孩子剛好夠不著,這就是,用愛和信任鼓勵孩子獨自向前走,給孩子空間,但不完全不管。如果一生都是這樣,這個孩子將是幸運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