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鼓勵孩子,讓他成為更好的自己

正面管教的創始人之一、著名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曾經說過一句話:孩子需要鼓勵, 就像植物需要水。 那麼, 鼓勵到底是什麼呢?從字面上來看, “鼓”是一鼓作氣, 勵是勵志, 所以鼓勵, 是給孩子志氣與勇氣, 讓他擁有自信與力量。 更進一步地說, 鼓勵是給孩子創造空間, 讓他成為更好的自己。

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一個幼稚園的女孩, 為了得到100分, 拜託一個字寫得最好的小朋友幫她代寫作業。 老師知道後, 對她說:“你在這個田字格上寫一個字。 ”於是, 女孩工工整整地寫了一個字。 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老師拿起筆在那個字旁邊,

Advertisiment
打了一個大大的“100分”。 女孩特別感動, 從那以後, 她再沒請人代寫過作業, 而且字寫得越來越好。

這個老師的做法, 就是鼓勵。 她讓女孩相信自己有能力得到100分, 從而肯定自己的價值。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我們所有人的人生目的, 都是在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而鼓勵, 能夠幫孩子們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鼓勵, 有時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因為這要求父母關注孩子的感受, 相信哪怕情況再糟糕, 孩子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有個孩子偷了媽媽的錢, 請一群小朋友們吃零食。 被媽媽發現後, 她很害怕, 心想:“完了, 媽媽肯定會打我!”沒想到, 媽媽只是驚歎地說了一句:“真沒想到, 你這麼小就會招待客人啦!”聽了媽媽的話,

Advertisiment
孩子感覺特別好。 後來, 她再也沒有偷過媽媽的錢, 因為她知道, 只要自己的要求合理, 媽媽就會支持她, 所以總是坦誠地把自己的需要告訴媽媽。 而且, 她長大後, 真的成為一個熱情好客的人, 人緣特別好。

令人遺憾的是, 很多家長面對類似的情況, 首先想到的不是鼓勵孩子, 而是懲罰孩子;不是給孩子一個好的感覺, 而是讓孩子感到羞辱、沮喪、憤怒和無助。 每個家長對孩子都有自己的判斷, 但是我希望家長懲罰孩子之前, 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的懲罰對孩子有幫助嗎?”假如對孩子本身沒有幫助, 不能讓他得到自信和力量, 只會讓他感受到憤怒和羞辱, 那麼不如停止懲罰, 試試鼓勵。

鼓勵孩子, 可以用語言,

Advertisiment
也可以用動作, 拍拍肩膀、擁抱、親吻, 給他一個信任的眼神……甚至什麼都不做, 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 孩子都能感受到安全感和價值感。

很多媽媽覺得自己經常鼓勵孩子, 真的如此嗎?我們來看看兩組媽媽對孩子說的話, 認真地感受一下兩者的區別。 (見下表)

通過比較, 我們會發現, A組媽媽說的話, 關注的是媽媽的感受和事情的結果, 給孩子貼標籤, 把孩子跟他人做比較, 這種行為叫做表揚。 B組媽媽說的話, 關注的是孩子的感受和事情的過程, 不給孩子貼標籤, 不把孩子與他人比較, 就事論事, 這種行為叫做鼓勵。

從結果上來看, 從小受到父母表揚的孩子, 會習慣外界的評價, 特別在意別人, 沒有自我。 有一次, 我給一家外企講“鼓勵”的課程,

Advertisiment
一個員工突然站起來說:“我活了30多歲, 今天終於知道該為誰活著了。 ”然後他就辭職了, 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鼓勵是幫助孩子形成對自我的評價, 所以從小受到父母鼓勵的孩子, 他會非常自律。 當沒有表揚、強迫或賄賂時, 孩子能堅持做正確的事。

A組

做得不錯

你真聰明

我為你驕傲

我喜歡你做的

你的話真美

你做的正像我告訴你的那樣

我希望他們像你一樣

你真是一個好孩子

B組

謝謝你的幫助, 讓我一天更輕鬆

你自己想出來了

你值得為自己感到驕傲

你為自己站了出來, 這需要勇氣

能給我講講你的話嗎

你能決定, 什麼是對你最好的

我對你有信心

無論如何, 我都關心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