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鼻塞怎麼辦?幾大症狀逐個擊破!

小兒鼻塞的治療, 首先應去除病因, 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 同時要及時用棉簽清除鼻腔分泌物和鼻痂, 局部可滴注低濃度的血管收縮劑和消炎劑以改善症狀, 如用5%呋麻滴鼻劑, 在餵奶前滴入嬰兒鼻腔1—2滴, 這樣可使小兒吃奶順利, 又可避免小兒因鼻塞而引起的吐奶、嗆奶及呼吸困難。 還有, 鼻塞病兒冬天外出時不要戴口罩, 因為口、鼻部包蓋過嚴, 會加重缺氧和呼吸困難。 此外, 按壓鼻通點(在瞳仁向上二橫指處, 相當於“陽白”穴), 具有使鼻腔通暢的作用。

一、小寶寶為什麼會經常鼻塞呢?

小兒易鼻塞流涕,

Advertisiment
一方面是由於小兒免疫功能不健全, 身體抵抗力差, 易患感冒等疾病;另一方面, 與小兒鼻腔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特點有關, 從鼻子的解剖結構及生理角度來看, 寶寶比大人容易出現鼻塞。 小兒上頜骨和顱骨發育不全, 鼻和鼻腔相對短小;鼻腔內鼻毛稀少;鼻腔粘膜柔嫩, 血管、淋巴組織相對成人較豐富等。 寶寶的鼻腔小, 鼻粘膜稍有腫脹, 就會明顯影響鼻子的通氣, 出現鼻塞。 寶寶的鼻孔也小, 一小塊鼻屎就可以把整個鼻孔堵住, 無法呼吸。 寶寶對寒冷的刺激也比成人敏感, 稍一受涼就會出現鼻塞。

所以, 一旦遇到寒冷空氣和含菌量較多的氣流, 可直接刺激鼻咽部, 使鼻咽部血管粘膜充血腫脹, 鼻腔分泌物增多並結痂,

Advertisiment
使原已狹小的鼻腔更加狹窄甚至閉塞, 進而使機體氧氣的吸入量減少, 二氧化碳排出受阻。

小兒鼻塞常見於上呼吸道感染。 其次, 鼻腔本身的疾患如鼻息肉、鼻中隔彎曲、鼻腔異物或腫瘤等都可致鼻塞。 還有某些藥物也可以引起鼻粘膜的充血腫脹而導致鼻塞, 如孕婦服用降壓藥利血平, 可引起新生兒鼻塞。 此外, 某些過敏反應也可引起鼻塞。

二、新生兒鼻塞怎麼辦?

小兒的鼻和鼻腔相對地短小, 新生兒幾乎沒有下鼻道, 沒有鼻毛, 鼻腔粘膜柔弱且血管比較豐富, 故易受感染引起鼻粘膜充血腫脹而發生鼻塞。 新生兒鼻塞的表現, 可見吮乳困難, 煩躁哭鬧, 呼吸不暢或急促, 睡時打鼾等。

新生兒鼻塞, 首先應檢查鼻腔內有無鼻屎或其它異物堵塞,

Advertisiment
如有堵塞, 必須及時清除。 排除異物堵塞引起的鼻塞後, 可用以下方法處理:

(1)蔥白曬乾, 洗淨後搗爛, 絞取汁, 每次滴鼻2~3滴, 日2~3次。

(2)如鼻塞、流清稀鼻涕者, 用白芷、蘇葉各3克, 共研細末, 裝瓶內, 每日給嬰兒嗅2次, 每次30~60秒鐘。 或用艾條灸百會穴(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叉處), 每次灸5~10分鐘, 每日2次。

(3)鼻塞流黃濁涕者, 用薄荷、蟬蛻各3克, 加水120毫升, 煎取60毫升, 分3次服, 每日1劑。

麻黃素、滴鼻淨、鼻通等收縮血管的滴鼻劑, 久用容易引起鼻粘膜萎縮, 要慎用。 不能使用成人用的滴鼻藥給新生兒滴鼻。

預防新生兒鼻塞, 應注意住房要保持一定的濕度, 不要太過乾燥, 要經常清除鼻屎, 排除鼻腔堵塞物。

三、小兒鼻塞的特別護理措施

Advertisiment

寶寶的鼻道相對狹窄, 血管豐富, 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冷熱變化的刺激而流鼻涕。 寶寶又不會把鼻涕清理出來, 慢慢地會變成鼻痂堵塞鼻道, 加重鼻塞的程度。

非疾病性鼻塞

晚上和吃奶時, 寶寶由於鼻塞而煩躁不安, 甚至哭鬧。 媽媽首先會想到寶寶感冒了, 著涼了, 先幫助清理一下鼻道吧, 困難得很, 稚嫩的小鼻子實在不敢動。 無奈抱到醫院看醫生, 醫生診斷感冒了, 先吃藥。 不好再到耳鼻喉科看醫生, 開了滴鼻藥, 仍無效。 第二次看醫生, 吃藥不好就打針吧, 打針再不好就輸液了。 藥也吃了, 針也打了, 液也輸了, 該走的“過場”都走完了, 寶寶的鼻子仍然塞著。 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非疾病性鼻塞。

關門關窗不明智

寶寶鼻塞了,

Advertisiment
如果媽媽認為是因著涼所致, 關門關窗, 多給寶寶穿衣蓋被, 提高室內溫度, 甚至給寶寶用熱水袋等, 其結果是寶寶鼻塞現象越來越重。 因為, 寶寶不能捂, 越熱病症越重:室內不通風, 寶寶呼吸不到新鮮空氣, 會更加重鼻塞。

鼻塞不一定是感冒, 因為小寶寶感冒一般不表現為鼻塞, 而是精神差, 吃奶量減少, 睡眠增多或減少, 哭鬧不安等非特異性症狀。

寶寶打噴嚏, 也不一定是感冒。 剛出生不久的寶寶, 對環境還不是很適應, 外界刺激會使鼻黏膜發癢, 引發噴嚏。

當寶寶鼻塞、打噴嚏時, 請不要貿然服用感冒藥。 亂服藥, 會造成鼻黏膜乾燥, 分泌物減少, 對外界致病微生物的防禦能力進一步下降, 進而引發呼吸道感染。

鼻腔護理

1、濕敷

如果感覺寶寶呼吸有些不暢,呼吸音過重,可以懷疑有鼻塞的可能。此時,用濕毛巾熱敷寶寶鼻根部,鼻塞可以得到臨時緩解。

2、發揮濕布的作用

寶寶如果流鼻涕了,就用柔軟的毛巾或紗布沾濕,取一角順時針方向撚成布撚,輕輕放入寶寶鼻腔內,再逆時針邊撚動邊向外拉,會把鼻內分泌物帶出,重複做幾次。

吸鼻器也可以清理鼻內分泌物,但分泌物較少時,沒有必要使用。

3、讓寶寶打個噴嚏吧

如果寶寶有鼻痂了,最省事的方法是先讓寶寶哭鬧一會,等淚液浸濕鼻痂,使鼻痂變軟,這時再用布撚刺激鼻道,使寶寶打噴嚏,把鼻痂打出來,或打到前鼻道,再用手輕輕把鼻痂拽出。


嬰兒鼻塞有痰時怎麼辦

“醫生,我的寶寶出生剛滿月,但是老感覺他的鼻子被堵塞著,喉嚨“呼嚕呼嚕”的好像有痰,先前因為有感冒吃了一些藥,但都不見好轉,到底是怎麼回事?”

通常這種情況常發生在滿月後的嬰幼兒身上,是下列各因素共同造成的結果:

1、鼻腔、口咽部的呼吸通道過於狹窄:在嬰幼兒尤甚,所以當局部的粘膜稍有感染或受到刺激時,即會水腫和增加分泌物,造成通道部分阻塞,因呼吸氣流經過而產生濁音。

2、對外界物質的敏感(或感冒)反應:所謂外界物質是包括奶粉、空氣、衣物、病毒、細菌等,鼻腔、口咽部的粘膜遇到這些物質的直接反應,就是分泌物增加(痰)及腫脹(塞住)。

3、嬰幼兒不太吞咽口水:成人口咽處如有過多的汁液時,會不由自主地吞咽入胃,以保咽喉處的清爽。但嬰幼兒或一些腦神經有問題者(如昏迷不醒、智障者),因吞咽功能並不健全,即使在清醒時口內物也容易外流(流口水),睡覺時汁液除了照樣外流之外,還會向後倒流到咽喉處貯積,所以當呼吸氣流進出氣管口時,氣水交混,就會產生“呼嚕呼嚕”的呼吸雜音了。

因此當父母發現寶寶鼻塞或喉嚨有痰音的情形很嚴重時,應先請兒科醫師檢查寶寶有無潛藏的問題存在;其次,平常每次餵奶後,讓寶寶再吸食一兩口清水潤喉嚨,避免奶水貯積在口腔內發酵,或產生濃稠的口水。

鼻塞嚴重者可用熱水毛巾覆蓋在寶寶的口鼻上,熱蒸汽會促使鼻道通暢,呼吸雜音減少。必要時,請醫師開些藥物可幫助改善這種狀況;但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要等寶寶長大,鼻腔及咽喉的通道夠寬後才能有效改善。

四、秋冬阻擊寶寶鼻塞五大疾病

秋冬交替的時節,寶寶很容易生病,許多父母總抱怨——稍不加注意寶寶的鼻子就塞住了,真叫人防不勝防。寶寶鼻塞後,呼吸不暢,難過得直吵鬧,影響到他的吃、玩、睡,真是麻煩啊!

專家表示:鼻腔是小寶寶呼吸的主要通道,能潤濕及過濾吸進的空氣,維護身體健康。但寶寶呼吸不暢了,不能總以為他感冒了,這裡我們介紹最能引起鼻塞的五種疾病,並給出針對性的防止方法,供父母參考。

感冒鼻塞

表現:

鼻塞流涕,鼻翼兩側微紅,有的伴有發熱。

由於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不十分完善,鼻黏膜嫩弱,呼吸道抵禦能力差,容易感冒。隨後鼻黏膜發生急性水腫,引起鼻塞。

防治對策:

1、寶寶出生後半月左右,開始適量補充魚肝油;4個月開始添加輔食,補充維生素A,可喂些肝泥、胡蘿蔔泥、菜泥,增強呼吸道的防禦能力。

2、使用空調時,室內與室外溫度不可反差太大,寶寶房間以28~30攝氏度左右為宜。

3、用溫濕毛巾放在寶寶的鼻部進行熱敷(不能太燙),每天兩次,每次15分鐘左右。

急性鼻竇炎鼻塞

表現:

除了有鼻塞、流膿鼻涕、張口呼吸等鼻部症狀外,較重的還有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症狀。

寶寶反復上感可累及鼻竇黏膜,使其充血腫脹,分泌物增多,阻塞竇口引起急性鼻竇炎。

防治對策:

1、若寶寶患了上感,應積極進行治療。

2、一旦得了急性鼻竇炎,及時帶寶寶到耳鼻喉科看醫生,在醫生指導下合理選用抗菌素,以徹底治癒,防止復發。

3、寶寶鼻塞嚴重,可在醫生指導下謹慎使用0.5%麻黃素呋喃西林滴劑,在吃奶前10~15分鐘每側鼻孔滴一滴,一般幾分鐘就能夠起作用。但麻黃素對小寶寶有副作用,不適宜過多或長期使用,以免引起萎縮性鼻炎,影響鼻的嗅覺靈敏度。

4、寶寶膿鼻涕多時,可請醫生做置換療法,將鼻竇中的膿性分泌物清除出來。

鼻痂阻塞

表現:

鼻痂粘附於鼻腔外口或深處,阻塞狹窄的鼻道。

鼻黏膜每天都會有正常量的分泌物,由於寶寶不會擤鼻涕,媽媽沒不及時給寶寶清除鼻腔裡邊的分泌物,會使分泌物積存在鼻道,時間久了,積聚的分泌物會乾燥變硬而形成鼻痂。

防治對策:

1、及時為寶寶清除鼻腔分泌物,如較多,可使用吸鼻器吸除。

2、清除鼻痂時忌用手摳寶寶的鼻子,以免損傷嫩弱的鼻腔黏膜,引起出血和感染。

正確方法:如果鼻痂堵在鼻孔口,可用消毒小棉簽輕輕將其卷除。如果鼻垢在鼻腔較深處,可先用生理鹽水、冷開水或母乳往鼻孔內滴1~2滴,讓鼻痂慢慢濕潤軟化,然後輕輕擠壓鼻翼,促使鼻痂逐漸松脫,再用消毒小棉簽將鼻痂卷除。

異物堵塞

表現:

絕大多數為一側鼻腔堵塞,通氣不暢;若繼發感染,黏液逐漸變為膿性;如果異物停留過久,可使鼻黏膜糜爛,長出肉芽,流出血性鼻涕,發出臭味。

兩三歲的寶寶好奇心強,有時玩一些小石頭、小積木塊、小哨子、扣子、小橡皮頭、瓶蓋、紙團,愛把這些小東西往鼻子裡邊塞;有時會邊吃葵花籽、花生米、炒豆、果仁邊把這些東西塞入鼻腔。因寶寶的鼻腔小,這些東西塞進去,自己就取不出來,也不敢對爸媽說,過後又忘記了,異物便留在鼻腔內。有的寶寶患有鼻前庭濕疹,因刺癢,就用塞東西摩擦來緩解瘙癢。

防治對策:

1、教育寶寶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不往鼻子裡亂塞東西,一旦塞了要及時告訴爸媽,及早取出異物。

2、爸媽應注意觀察寶寶的呼吸情況,一旦發現寶寶有一側發生鼻堵現象,或不明原因的流膿鼻涕、有臭味時,要及時帶寶寶看醫生。

過敏性鼻炎鼻塞

表現:

鼻塞明顯,噴嚏多,常流涕。

過敏性鼻炎分季節性和常年性兩種。常年性過敏性鼻炎,一年到頭都可發病,多由真菌、塵蟎、昆蟲的分泌物、動物皮毛等引起。

防治對策:

1、避免寶寶接觸塵土、蟎蟲、真菌、動物皮毛、羽毛等過敏原。如不用羽絨枕頭、羽絨被和席夢思床墊;不要讓寶寶親近貓、狗、鳥等寵物。在花粉播散的季節,不帶寶寶去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能隨便採摘和聞花草。

2、居室裡經常帶濕除塵,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

3、不給寶寶吃辛辣食物、烹炸食品及海鮮,不濫喝飲料;多吃新鮮蔬果,多喝白開水。

4、常帶寶寶到戶外活動,養成用冷水洗臉洗手的好習慣,提高身體對外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抵抗力,有利於防病。

5、在醫生的指導下採取全身和局部抗過敏藥物治療。

如果感覺寶寶呼吸有些不暢,呼吸音過重,可以懷疑有鼻塞的可能。此時,用濕毛巾熱敷寶寶鼻根部,鼻塞可以得到臨時緩解。

2、發揮濕布的作用

寶寶如果流鼻涕了,就用柔軟的毛巾或紗布沾濕,取一角順時針方向撚成布撚,輕輕放入寶寶鼻腔內,再逆時針邊撚動邊向外拉,會把鼻內分泌物帶出,重複做幾次。

吸鼻器也可以清理鼻內分泌物,但分泌物較少時,沒有必要使用。

3、讓寶寶打個噴嚏吧

如果寶寶有鼻痂了,最省事的方法是先讓寶寶哭鬧一會,等淚液浸濕鼻痂,使鼻痂變軟,這時再用布撚刺激鼻道,使寶寶打噴嚏,把鼻痂打出來,或打到前鼻道,再用手輕輕把鼻痂拽出。


嬰兒鼻塞有痰時怎麼辦

“醫生,我的寶寶出生剛滿月,但是老感覺他的鼻子被堵塞著,喉嚨“呼嚕呼嚕”的好像有痰,先前因為有感冒吃了一些藥,但都不見好轉,到底是怎麼回事?”

通常這種情況常發生在滿月後的嬰幼兒身上,是下列各因素共同造成的結果:

1、鼻腔、口咽部的呼吸通道過於狹窄:在嬰幼兒尤甚,所以當局部的粘膜稍有感染或受到刺激時,即會水腫和增加分泌物,造成通道部分阻塞,因呼吸氣流經過而產生濁音。

2、對外界物質的敏感(或感冒)反應:所謂外界物質是包括奶粉、空氣、衣物、病毒、細菌等,鼻腔、口咽部的粘膜遇到這些物質的直接反應,就是分泌物增加(痰)及腫脹(塞住)。

3、嬰幼兒不太吞咽口水:成人口咽處如有過多的汁液時,會不由自主地吞咽入胃,以保咽喉處的清爽。但嬰幼兒或一些腦神經有問題者(如昏迷不醒、智障者),因吞咽功能並不健全,即使在清醒時口內物也容易外流(流口水),睡覺時汁液除了照樣外流之外,還會向後倒流到咽喉處貯積,所以當呼吸氣流進出氣管口時,氣水交混,就會產生“呼嚕呼嚕”的呼吸雜音了。

因此當父母發現寶寶鼻塞或喉嚨有痰音的情形很嚴重時,應先請兒科醫師檢查寶寶有無潛藏的問題存在;其次,平常每次餵奶後,讓寶寶再吸食一兩口清水潤喉嚨,避免奶水貯積在口腔內發酵,或產生濃稠的口水。

鼻塞嚴重者可用熱水毛巾覆蓋在寶寶的口鼻上,熱蒸汽會促使鼻道通暢,呼吸雜音減少。必要時,請醫師開些藥物可幫助改善這種狀況;但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要等寶寶長大,鼻腔及咽喉的通道夠寬後才能有效改善。

四、秋冬阻擊寶寶鼻塞五大疾病

秋冬交替的時節,寶寶很容易生病,許多父母總抱怨——稍不加注意寶寶的鼻子就塞住了,真叫人防不勝防。寶寶鼻塞後,呼吸不暢,難過得直吵鬧,影響到他的吃、玩、睡,真是麻煩啊!

專家表示:鼻腔是小寶寶呼吸的主要通道,能潤濕及過濾吸進的空氣,維護身體健康。但寶寶呼吸不暢了,不能總以為他感冒了,這裡我們介紹最能引起鼻塞的五種疾病,並給出針對性的防止方法,供父母參考。

感冒鼻塞

表現:

鼻塞流涕,鼻翼兩側微紅,有的伴有發熱。

由於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不十分完善,鼻黏膜嫩弱,呼吸道抵禦能力差,容易感冒。隨後鼻黏膜發生急性水腫,引起鼻塞。

防治對策:

1、寶寶出生後半月左右,開始適量補充魚肝油;4個月開始添加輔食,補充維生素A,可喂些肝泥、胡蘿蔔泥、菜泥,增強呼吸道的防禦能力。

2、使用空調時,室內與室外溫度不可反差太大,寶寶房間以28~30攝氏度左右為宜。

3、用溫濕毛巾放在寶寶的鼻部進行熱敷(不能太燙),每天兩次,每次15分鐘左右。

急性鼻竇炎鼻塞

表現:

除了有鼻塞、流膿鼻涕、張口呼吸等鼻部症狀外,較重的還有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症狀。

寶寶反復上感可累及鼻竇黏膜,使其充血腫脹,分泌物增多,阻塞竇口引起急性鼻竇炎。

防治對策:

1、若寶寶患了上感,應積極進行治療。

2、一旦得了急性鼻竇炎,及時帶寶寶到耳鼻喉科看醫生,在醫生指導下合理選用抗菌素,以徹底治癒,防止復發。

3、寶寶鼻塞嚴重,可在醫生指導下謹慎使用0.5%麻黃素呋喃西林滴劑,在吃奶前10~15分鐘每側鼻孔滴一滴,一般幾分鐘就能夠起作用。但麻黃素對小寶寶有副作用,不適宜過多或長期使用,以免引起萎縮性鼻炎,影響鼻的嗅覺靈敏度。

4、寶寶膿鼻涕多時,可請醫生做置換療法,將鼻竇中的膿性分泌物清除出來。

鼻痂阻塞

表現:

鼻痂粘附於鼻腔外口或深處,阻塞狹窄的鼻道。

鼻黏膜每天都會有正常量的分泌物,由於寶寶不會擤鼻涕,媽媽沒不及時給寶寶清除鼻腔裡邊的分泌物,會使分泌物積存在鼻道,時間久了,積聚的分泌物會乾燥變硬而形成鼻痂。

防治對策:

1、及時為寶寶清除鼻腔分泌物,如較多,可使用吸鼻器吸除。

2、清除鼻痂時忌用手摳寶寶的鼻子,以免損傷嫩弱的鼻腔黏膜,引起出血和感染。

正確方法:如果鼻痂堵在鼻孔口,可用消毒小棉簽輕輕將其卷除。如果鼻垢在鼻腔較深處,可先用生理鹽水、冷開水或母乳往鼻孔內滴1~2滴,讓鼻痂慢慢濕潤軟化,然後輕輕擠壓鼻翼,促使鼻痂逐漸松脫,再用消毒小棉簽將鼻痂卷除。

異物堵塞

表現:

絕大多數為一側鼻腔堵塞,通氣不暢;若繼發感染,黏液逐漸變為膿性;如果異物停留過久,可使鼻黏膜糜爛,長出肉芽,流出血性鼻涕,發出臭味。

兩三歲的寶寶好奇心強,有時玩一些小石頭、小積木塊、小哨子、扣子、小橡皮頭、瓶蓋、紙團,愛把這些小東西往鼻子裡邊塞;有時會邊吃葵花籽、花生米、炒豆、果仁邊把這些東西塞入鼻腔。因寶寶的鼻腔小,這些東西塞進去,自己就取不出來,也不敢對爸媽說,過後又忘記了,異物便留在鼻腔內。有的寶寶患有鼻前庭濕疹,因刺癢,就用塞東西摩擦來緩解瘙癢。

防治對策:

1、教育寶寶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不往鼻子裡亂塞東西,一旦塞了要及時告訴爸媽,及早取出異物。

2、爸媽應注意觀察寶寶的呼吸情況,一旦發現寶寶有一側發生鼻堵現象,或不明原因的流膿鼻涕、有臭味時,要及時帶寶寶看醫生。

過敏性鼻炎鼻塞

表現:

鼻塞明顯,噴嚏多,常流涕。

過敏性鼻炎分季節性和常年性兩種。常年性過敏性鼻炎,一年到頭都可發病,多由真菌、塵蟎、昆蟲的分泌物、動物皮毛等引起。

防治對策:

1、避免寶寶接觸塵土、蟎蟲、真菌、動物皮毛、羽毛等過敏原。如不用羽絨枕頭、羽絨被和席夢思床墊;不要讓寶寶親近貓、狗、鳥等寵物。在花粉播散的季節,不帶寶寶去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能隨便採摘和聞花草。

2、居室裡經常帶濕除塵,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

3、不給寶寶吃辛辣食物、烹炸食品及海鮮,不濫喝飲料;多吃新鮮蔬果,多喝白開水。

4、常帶寶寶到戶外活動,養成用冷水洗臉洗手的好習慣,提高身體對外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抵抗力,有利於防病。

5、在醫生的指導下採取全身和局部抗過敏藥物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