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0~1歲寶寶學習方案

下面是一份為寶寶量身製作的“課程表”, 可供家長借鑒——

出生後學習交流

學習理由:

通過對寶寶眼、耳、口、鼻和皮膚等感覺器官進行適當的刺激, 促進其腦部發育。

教學方法:

營造一個明亮、溫暖的環境, 讓寶寶以其獨特的方式體驗來自外界的種種資訊, 其中最重要的是語言與笑臉。 家長可在看護、餵養的過程中, 對他微笑, 和他說話, 親吻或撫摸他, 或哼唱節奏明快的兒歌。

2~3個月學習抬頭

學習理由:

抬頭練習可鍛煉寶寶頸背部的肌肉力量, 增加肺活量, 接受更多的外部資訊。

教學方法:

寶寶躺臥在平坦、舒適的床面上,

Advertisiment
兩臂屈曲放于胸前方, 再將頭轉向正中, 家長手拿色彩鮮豔並有響聲的玩具在寶寶前面逗引, 誘惑他用力抬頭, 抬頭的幅度由小到大, 從最初抬起的頭與床面成45度, 緩慢向上提高, 逐步提升到抬起90度;訓練在餵奶前1小時左右進行, 每次自30秒鐘開始逐漸延長, 不超過2分鐘, 每天3~4次。

3個月學習獨睡

學習理由:

寶寶與大人同睡弊多利少, 比如大人呼出較多的二氧化碳, 會使寶寶呼吸困難, 大腦供氧減少, 導致睡眠不穩、夜驚等。

教學方法:

準備一張嬰兒床, 被子要輕軟、舒適。 先讓寶寶白天小睡時開始獨睡, 漸漸過渡到夜裡也能獨睡, 並建立一套寶寶獨睡前的習慣性活動, 如講一個故事, 或給寶寶一個擁抱等。

4個月學習翻身

Advertisiment

學習理由:

對寶寶進行翻身訓練, 能增強其腰背部肌肉的力量, 提升身體的靈活性, 促進大腦發育, 提高認知能力。

教學方法:

讓寶寶仰臥于床上, 用玩具等吸引其注意, 引導他由仰位→側位→俯位, 再由俯位→側位→仰位翻身。 寶寶基本“掌握”了翻身技巧後, 有時候可能一時翻不過去, 可以將滾動訓練列入教程:家長用手抓住寶寶的兩個小腳腕兒, 輕輕地扳動, 力度要適當, 避免將寶寶的腳扭傷。

4~6個月學習咀嚼

學習理由:

寶寶的嘴唇天生具有吸吮乳汁的本領, 但咀嚼功能卻不能隨著年齡增長而“水到渠成”, 只有通過食物對口腔、咽喉的反復刺激, 醫學研究表明, 生後4~6個月是寶寶學習和訓練咀嚼功能的黃金時期。

教學方法:

咀嚼動作的完成需要舌頭、口腔、面頰肌肉與牙齒等器官協調運作,

Advertisiment
家長應根據寶寶的年齡, 在保證營養平衡的前提下, 充分考慮到食物的硬度、柔韌性與鬆脆性, 目的是為口腔等器官提供各種不同的刺激, 促使其得到平衡的發育。 具體這樣安排:4個月後開始給寶寶吃稀粥, 逐漸過渡到稠粥和半固體食物;半歲後開始出牙, 可添加些餅乾、麵包、幹饅頭片等。

7~8個月學習爬行

學習理由:

簡單的爬行動作與腦皮層、中腦、小腦等腦組織有著密切的關係, 多做爬行對於寶寶腦功能的強化與手、眼、腿等器官協調性的形成,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學方法:

將寶寶放在俯臥位, 讓他用前臂支撐前身, 腹部著床, 家長用雙手推其足底, 前面用玩具逗引,

Advertisiment
令他向前嘗試做爬行活動, 或者用毛巾系住寶寶的腰部上提, 讓其肚子離開床面, 手膝著地而爬動, 前面用彩色玩具逗引, 誘導他不斷向前爬行。

9~10個月學習社交

學習理由:

寶寶一出生就具備交流能力, 長到9、10個月大時, 交流能力突飛猛進, 培養小小社交家的時候到了。

教學方法:

邀請一兩個小夥伴到家做客;鼓勵寶寶同小夥伴交換玩具, 多創造他與別的孩子交流、遊戲的機會, 及時表揚他與別人和諧相處和分享玩具的行為;教他說“謝謝”、“再見”等禮儀語言。

12個月學習喝水

學習理由:

可以鍛煉寶寶手部小肌肉, 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增強生活的獨立性。

學習方法:

準備一個不易摔碎的塑膠杯或搪瓷杯, 放少量溫開水,

Advertisiment
讓寶寶兩手端著杯子, 幫助他往嘴裡送, 要注意讓他一口一口慢慢地喝, 喝完再添, 避免嗆著。 慢慢教會寶寶自己穩穩地端起杯子喝, 家長不斷給予鼓勵, 增強其自信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