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聾兒心理與行為問題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心理、智力、言語三者是緊密聯系、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單方面的遲滯都會影響其它方面的健康發展。心理方面的發展主要包括:注意的發展、記憶的發展、思維的發展、想象的發展和情緒的發展等。...
2011-02-19 -
幼兒良好心理養成的研究和實踐(三)
三、構建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機制建設是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機制建設中首先要加強運行機制的建設。本園多年來在理論研究和工作實踐中確立了"四個形成"的機制。...
2011-03-11 -
幼兒良好心理養成的研究和實踐(五)
(三)社區、家庭、幼兒園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證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體化是指幼兒園、家庭和社區共同關注,形成合力,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園是教育生態環境中學前教育子系統的支柱。幼兒園應該主動...
2011-03-16 -
3~4歲幼兒的心理和行為有什么特征?
3~4歲幼兒的語言和游戲能力發展極為迅速。他們變得特別愛說話,即使一個人玩的時候也會自言自語地邊說邊玩,跟小朋友或大人在一起時,話就更多。對這個時期的幼兒來講,他們接觸到的任何對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
2011-03-13 -
3~4歲兒童的心理與行為
有些人稱3歲兒為一種“完成期”,也有人稱之為“所有的出發點”,其實兩種說法都包含著3歲兒的形態。 和1、2歲兒相較之下,3歲兒不管在哪一方面都已經開始成長。尤其是和混亂及粗暴的2歲兒互作比較的話,3...
2011-03-12 -
幼兒良好心理養成的研究和實踐(四)
幼兒良好心理養成的研究和實踐(四) 2004-4-5 18:07:33 四、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和方法 (一)以科研引路,教科研同步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本園從1996年以來,堅持科研引路,向科研要質...
2011-03-05 -
3歲的孩子就有逆反心理 家長該怎麼應對孩子的逆反行為
前段時間,朋友聚會,我們叫她一定要帶她的小女兒,那小傢伙,鬼靈精怪的,會給我們增加不少樂趣。但是,孩子卻沒有了之前2歲左右的那種調皮,反而多了些任性。我們開玩笑說,小公主的氣派有了哦~~後來在聊天中...
2017-02-11 -
兒童心理學研究法
瓦龍關於兒童心理的研究方法獨具特色,這些方法是: 1、觀察法 瓦龍認為,兒童心理學從一開始就採用了觀察法,並且正是依靠這個方法才取得成就的。觀察法是反映客觀的方法,但是也極易混入主觀因素。為了全面而...
2017-02-12 -
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正常行為
心理保健專家認為,心理健康的兒童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快樂的,他們能與他人建立持久的積極關係,能客觀認識現實,能為達到合理目標而組織思維和行為,能完成接近本身潛力水準的學習任務,行為表現符合社會對其特定...
2017-02-13 -
3-4歲寶寶心理活動和行為特徵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3~4歲寶寶在心理和行為上有了許多令人驚喜的變化,爸媽唯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讀懂寶寶的行為,並能更有的放矢地培養寶寶的能力。言語和遊戲能力發展迅速3~4歲寶寶的言語表達逐漸由連貫...
2017-02-15 -
爸媽的4種壞行為 影響寶寶心理
社會學家認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為,尤其是情緒,是幼兒心理健康發育的直接影響因素;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標杆,是孩子心理發育的影響指針。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情緒友善平和,接人待物謙虛禮貌,有助於幼兒的...
2017-02-15 -
爸媽4種壞行為影響寶寶心理
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情緒友善平和,接人待物謙虛禮貌,有助於幼兒的心理健康發育;而如果父母在家裡經常情緒惡劣,吵架鬥嘴,則會讓幼兒經常處於緊張和恐懼之中,對於孩子的心理發育極其不利。 1、吵架動粗 ...
2017-02-15 -
自控力研究 如何規範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說“可恨的東西”他通常是針對一些聽到或看到的某個物件。這種表達情緒的學習開始於出生之後,但是嬰兒要經過很長時間的摸索才可以學會說話。現在,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年僅15個月的嬰兒也可以有...
2017-02-15 -
父母強制行為會造成孩子逆反心理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的養育方法都不一樣,三至四歲孩子應當如何養育? ◎ 生理指標: 三歲以後,孩子進入醫學上所謂的幼兒期,發育趨於緩慢。 滿四歲後,男孩體重達12.9~20.8公斤,身高94.4~11...
2017-02-15 -
通過孩子行為如何瞭解他的心理
瞭解孩子的性格情況和興趣的方向,或者掌握孩子的要求和想法等等,這對理解孩子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可是,如果根據錯誤的做法和膚淺的方法去理解的話,結果就不會達到真正的理解。所以,為了真正理解孩子,必須要...
2017-02-15 -
孩子哪些行為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孩子成長過程中,在家庭和社會等後天環境影響下,難免會受其影響形成一種或兩種不健康的心理,這些育兒知識作為家長真的需要用心學習。 1、壓力太大 生活中不難發現,有部分孩子,甚至年齡已經不小了,還...
2017-02-16 -
分娩心理與行為分析
兒童心理學家對婦女的分娩現象有兩種解釋。第二種解釋認為,分娩是一種異常的或應激的狀態;另一種解釋認為,分娩是婦女生命歷程的正常組成部分。 支持前一種解釋的心理學家提供證據說,婦女在懷孕期間,其心...
2017-02-16 -
行為異常的孩子,心理有問題
許多年輕父母面對孩子表現出異常行為時,往往感到疑惑,不知哪些是該重視的,哪些是無關緊要的。在此,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些6歲以下孩子的常見心理疾病: 咬指甲 咬指甲是兒童時期很常見的不良行為,男女兒...
2017-02-16 -
常見的兒童心理異常行為
兒童在生長發育期,爸爸媽媽們除了要注意孩子身體的發育,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 有些孩子的心智發育水準在同齡孩子面前會顯得跟不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平時及時的觀察和預防。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常見的兒童...
2017-02-17 -
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行為習慣
如何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行為習慣?這是很多父母關心的問題。母嬰專家指出,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行為習慣一般都在學齡前,也就是說孩子在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就已經養成了能否生活自理的能力。 1.把握習...
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