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奶程度也分等級
不是所有的吐奶都是生理性原因造成的,寶貝的吐奶大致可以按照原因和輕重程度分為三類。
第一類 輕型吐奶,一般是指溢奶
發生溢奶的原因多半是由於寶貝在吃奶的同時吞入了較多的空氣,空氣進入胃以後,因氣體比液體輕而位於胃的上方,容易沖開胃的上口而出,同時也會帶出一些乳汁,這樣就引起了溢奶。發生溢奶的時候,奶汁往往順著寶貝嘴角流出,寶貝不會有太多不舒服的表現。溢奶時的量一般較少,對寶貝生長發育不會有多大影響,隨著月齡的增長,一般到4個月以後自然就好了,媽咪們不必過分緊張。
減少溢奶發生的辦法:
1、 在餵奶時要讓寶貝的嘴裹住媽咪整個乳☆禁☆頭和大部分乳暈,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氣乘虛而入。
2、 在我們用奶瓶喂寶貝時,應讓奶汁完全充滿奶嘴,不要只到奶嘴的一半,否則就容易吸進空氣。
3、 喂完奶後,最好讓寶貝趴在大人肩上,用手輕拍寶貝背部,可使吞進去的空氣跑出來。
4、 喂完奶後,抱起和放下寶貝時動作一定要輕柔,搖晃太厲害就容易引起寶貝溢奶或吐奶。
第二類 普通型的吐奶
這一類型多由生理性原因造成的,除了剛才說的寶貝胃的入口比較鬆弛引起奶汁倒流以外,還有寶貝胃是水準位和喉部發育不成熟引起吞咽不協調等原因都可以造成吐奶。吐奶的時候,寶貝可能會有噁心、張口、難受的表現,吐奶的量一般比溢奶要大,吐一口或連吐幾口。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的吐奶,媽咪們要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護理:
1、 讓寶貝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勢。寶貝吐奶的時候,如果奶汁進入氣管就有可能導致窒息等嚴重後果,因此寶貝平臥時最好將浴巾墊在寶貝身體下麵並保持上半身抬高,並且將寶貝臉側向一邊。
2、 吐奶後,要多注意觀察寶貝的狀況。剛發生吐奶後,寶貝的臉色可能會不好,但只要稍後能恢復過來就沒有問題;如果寶貝吐奶後一直精神很差,臉色很難看,連續不斷地吐奶,就需要立即去醫院就診。
3、 補充水分要在嘔吐後30分鐘進行。寶貝吐奶後,如果馬上補充水分,可能會再次引起嘔吐。因此, 最好在吐後30分鐘左右再用小勺先一點點地試著給寶貝喂些白水或稀釋奶。
4、 發生吐奶後,每次餵奶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在寶貝精神恢復過來,又想吃奶的時候,我們可以再給寶貝喂些奶。但每次餵奶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左右,不過餵奶次數可以增加。在寶貝持續嘔吐期間,我們只能給寶貝餵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輔食。
第三類 病理性原因所導致的吐奶
這一類吐奶的程度往往比較嚴重,可能會發生在任何月齡、患某種疾病的寶貝身上。比如寶貝腸胃不好、上呼吸道感染、腦部疾病,都可能會引發病理性吐奶。這種吐奶的程度比較劇烈,甚至呈噴射狀;一般要把胃裡的奶吐光,甚至還會吐出胃液。如果吐奶間隔上一次吃奶有很長時間了,寶貝還有可能吐出胃裡帶奶塊、有酸味的半消化奶液。病理性吐奶還可能伴隨著寶貝其他身體不適的症狀, 比如發熱、咳嗽、精神很差、拒食、黃疸等表現。
最可能造成病理性吐奶的幾類疾病,如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感冒、咳嗽、嘔吐;還有消化道疾病,如消化道感染如急性胃腸炎等,嘔吐的東西除了奶汁, 還可能有未完全消化的奶凝塊、黃綠色的膽汁甚至含有大便;另外,如果寶貝出現噴射性嘔吐(是指從寶貝的口鼻中壓力很高地噴出胃裡的奶汁)同時囟門不像平時軟軟平平的而是脹脹的,或者明顯鼓了起來, 精神萎靡或異常煩躁甚至尖叫,要警惕是不是有腦膜炎、顱內出血、缺氧缺血性腦病等疾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