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成功實現高齡分娩的眾多明治女性

從以上這些統計資料可以看出,30~45歲女性處於比較微妙的灰色地帶。不過,雖然與卵子老化有關的研究資料不斷問世,但關於女性的孕育力,還有很多謎尚未解開。沒有避孕措施的眾多明治女性為何能實現數量驚人的高齡分娩、超高齡分娩,便是其中一個謎。

在日本,避孕法的普及始於戰後不久。在此之前,從20歲左右開始不斷生育的人,因為不知道如何避孕,所以一直到很大的年齡才停止生育。35歲以上的年齡,是一個讓現在許多職場女性擔心無法生育的尷尬年齡。但它在過去,卻是一個讓許多不想再生育的女性深感困惑的年齡。當時的高齡產婦,給孩子取名時經常帶上"止""末"等字,意為期待"今後不再生育"。儘管如此,容易生育的人,還會接著懷孕、分娩。以我丈夫的奶奶為例,她從21歲初次分娩開始,一共育有12個孩子,最後一次分娩是46歲。

我曾前往厚生勞動省圖書館查閱以往的統計資料。讓人驚訝的是,該圖書館竟然藏有90年前由內閣統計局編纂的《大正十四年父母不同年齡之出生統計》。翻開這本傷痕斑駁的冊子,我看到了一個讓人驚奇萬分的世界。

大正14年(1925年),由45歲以上的母親分娩的孩子多達18037 人。這是現在45歲以上女性的21倍。讓人更為驚訝的是,50多歲母親分娩的孩子也多達3648人。關於母親不同年齡的出生統計,比如堪稱日本最老的該統計以及戰前的統計等,可以在日本總務省統計局,政策統括官,統計研修所的主頁上查閱。

現在雖然每年也有幾十例50多歲超高齡女性分娩的記錄,但幾乎都以接受海外提供的卵子為前提。而上文提及的3648人,是在既沒有卵子提供也沒有不孕治療的時代,由50多歲女性生育的孩子的數量。

現在,通過體外人工受精等高科技實現高齡分娩的人不在少數。但是,其分娩的最高齡,不論哪個診所,46歲是上限。明治女性的孕育力遠遠超過了體外人工受精技術的能力上限。通過這次與史實的近距離接觸,我意識到,身體內部其實藏有不可估量的力量。或許身體含有的某種生命力現正處於沉睡狀態。

此外,觀察海外18世紀、19世紀的分娩年齡報告,我們也可以發現,其他國家在無避孕措施的時代也有很多高齡分娩的實例。在經濟發展、生活水準提高後,許多國家曾一度出現20多歲女性集中分娩的現象,隨後則轉至晚婚晚育時代,這是發達國家的共同現象,而日本也正是如此。

現在,發達國家的平均分娩年齡已恢復至過去水準。以法國為例。法國20世紀初(1900年)的平均分娩年齡和現代(2009年)相同,都是29.5歲。或許大家都會認為100年前的平均分娩年齡應該比較年輕,但因為當時高齡分娩者較多,所以其平均值與現在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