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新生兒發熱及家庭護理

新生兒體溫一般在37。5℃以下,如超過這個溫度就是發熱,發熱是孩子最常見的症狀,也是疾病的信號,如果孩子發熱的同時伴有不吃奶、精神差、面色灰暗等,則表明是疾病所致,需要到醫院就診。


1、新生兒發熱的原因很多,常見有:

環境溫度過高而致的發熱,如熱水袋、空調而致室溫過高。由於新生兒體溫調節功能不健全,不能維持產熱和散熱的平衡而發熱,這種發熱只需調整環境溫度即可,不需治療。

脫水熱: 在炎熱的夏天,由於大汗(環境過熱或過度保暖等)、進奶少等因素而發生脫水,多是在生後的第3~4天的一過度性發熱,體溫驟升,有時可達39℃左右,但一般情況良好,給予喂水或補液後體溫會迅速下降,發熱很少超過一天以上,稱為“脫水熱”,不需治療,無需給予抗生素。

新生兒感染引起包括:肺炎、臍炎、敗血症、化膿腦膜炎以及各種病毒感染性疾病,感染應伴有一些其它相應的症狀,如厭食、精神不好、不愛活動等,但要注意,有些嚴重感染的新生兒不但不發熱還可能體溫不升。


2、 發熱的護理:

瞭解母乳量及餵養量是否足夠,可以用每天尿量或尿次和體重增長情況來評估攝入的奶量是否充足,入量不足者應增加喂母乳次數並酌情補充水分,然後觀察體溫是否下降。

檢查環境溫度是否過高,以及衣物及包裹是否過多或過緊,適當鬆開衣物或包裹後,觀察體溫是否下降。

經上述處理仍有發熱,應及時到醫院及早確定病因。

物理降溫,可用冷水袋枕於新生兒枕部,或用33~36℃溫水洗澡或溫水擦浴,擦浴部位為前額、枕部、頸部、腋下和腹股溝處,勿用酒精擦浴。

新生兒發熱一般不宜使用退熱藥,因有的退燒藥物可導致新生兒出血,需在醫生指導下謹慎使用退熱藥。

新浪博客:退休醫生桑,退休兒科醫生,從事兒科55年,以普及兒科常見病和科學育兒為主線,以人文關懷為內涵,以互動方式和病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