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自私”“小氣”背後的原因

微信公眾號:李躍兒芭學園(lyrbaxueyuan),教育介紹、兒童教育諮詢.爸爸媽媽手中的育兒寶典,芭學園的超級秘笈.分享兒歌、童謠、故事、育兒資訊等。

人的生存本能決定了他只有先將自己照顧好,才能有心力去照顧別人,這是自然賦予人類的特質。所以,不能強求孩子從小就學會不先建構自己的生活而去幫助別人。

孩子是沒有成熟的人,尤其在六歲之前,他們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自己的工作和探索認識世界,建構屬於自己的思維模式和人格狀態。

人的生存本能會使他們無意識地先保證自己的安全和生存,所以,不能強求孩子從小就學會不先建構自己的生活而去幫助別人。

另外,孩子的情況與成人不同——他們在每一個成長時期都有不同的任務。

三歲之前,他們利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收集環境中的表像,為將來形成概念而準備好豐富的材料。

三歲之後,當他們發現了“我”之後,首先探索的是其他的事物與“我”的關係,發現哪些物質是歸我的,哪些物質是別人的。我對“歸我的物”具有哪些權利?“不歸我的物”我應該怎樣處理?

一、別急著讓孩子學會分享

如果孩子內在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成人要求他們將自己的物品分給別人,就會造成他們對物質沒有安全感,會使他們變得貪婪和自私。

自私的概念是:在明知道為了自己利益的行為會使別人的利益受到嚴重損害時,還要繼續選擇保護自己的利益去損害別人的利益。

孩子的自主敏感期是無意識的探索行為,不能叫作自私。這是孩子的發展和自然規律決定的。有良知的成人應該幫助孩子發展,而不是在孩子發展期將成人的道德觀念套用在孩子身上,這樣做只會製造出數之不盡的自私孩子。

孩子是環境的產物,他會吸收環境中的所有因素而形成自己的人格狀態。因此,成人不必有意地對孩子從小就進行“關愛別人、大公無私”的教育,只要他生活的環境是溫馨友善的,孩子就會成長為一個能夠真誠地關懷、體諒別人,並能真誠地與他人分享物品的人。

下面是一位媽媽寫的自己兒子與他人分享物品的小故事:

塗塗有一個小朋友——予予姐姐,比他大一歲半。予予是在傳統園上學,予予媽媽總是要求予予禮讓其他小朋友,塗塗很喜歡予予姐姐,可能就是由於予予每次都讓著他。

我內心也喜歡讓塗塗和予予玩,因為知道塗塗不會受到傷害。有時候,看著塗塗固執地不讓予予動他的玩具,然而予予卻總是和塗塗分享自己的東西,常常出現不好意思的感覺,心想,瞧人家傳統園的孩子比咱的孩子懂事多了。

一次,我帶塗塗去丁丁家做客,丁丁比塗塗小,在芭學園的另一個園區上學,那感覺可真是不同。

一進門,塗塗就被丁丁的大汽車吸引,他剛想拿,就被丁丁喝住:“不可以!”塗塗無奈地停了手,轉身想去摸另外一個玩具,結果又被丁丁制止。丁丁媽媽無奈地笑了一下說:“老師不讓強迫孩子分享玩具,只好隨他去了。”

塗塗在處處碰壁後,縮到了一個角落,有些不知所措。我趕忙拿出幾本英文兒歌書(是帶給丁丁的禮物),然後招呼塗塗說:“這是咱家的東西,來,咱們看書吧。”我抱著塗塗,一起拍著手唱著兒歌,間隙中,我附耳對塗塗說:“不要看丁丁,專心唱歌,我保證他會來找你玩兒的。”

果然不出所料,丁丁被我們陶醉的樣子吸引,也走過來,開始跟著節奏拍手。一曲終了,丁丁已經接納了塗塗,倆人開始一起玩了。

他們倆的玩法很有“芭學園”特色,用的都是一些術語:“我正在工作,請不要打擾我。”“我在排隊等待呢,可以讓我玩一下嗎?”兩人開始很有規則地享用每一個玩具。

從丁丁家回來後,我開始注意觀察予予,我有些疑惑,都是孩子,難道予予就樂意讓著別人?

予予特別喜歡在我們家玩兒,因為我們家的環境寬鬆,她可以把裝玩具的紙箱子倒空,然後坐進去當船劃,她可以用沙發坐墊做成一個“兔”窩兒……每次家裡都被她和塗塗折騰得一片狼藉,我們從來不覺得有什麼,予予媽媽也不用陪著。

一次,予予和塗塗發生了爭執,兩人各拿著一個玩具的兩端不鬆手,誰也不讓誰,忽然,予予鬆手了,像往常一樣放棄了爭奪。然後,我聽到她在和塗塗說:“我讓著你吧,要不然你就不讓我到你們家玩兒了。”

從上面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塗塗在別人家裡是怎樣對待那些不屬於自己的物品的,而在自己的家裡是怎樣處理屬於自己的物品的。

丁丁也是三歲的孩子,剛開始建構哪些物質是自己的,哪些物質是別人的,因此將物品的權屬劃得很明確。

而予予已經懂得用物質交換自己所需要的友誼。

二、不願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物品

孩子表現出令成人不喜歡的自私狀態,自己所有的東西都不讓小朋友動,自己不吃的東西也不願意分享給小朋友。成人無論怎樣勸說都無濟於事,如果強行分享,孩子就會大發脾氣。

這時孩子正在認識權利的時期,由於剛剛搞清哪些物質是屬於自己的,所以不能變通物質所有權可以互換的規則。

家裡可以準備一些不屬於孩子的玩具、零食等,等有小朋友來玩時,拿出來與小朋友分享。

買來好吃的,分成三份,爸爸媽媽可以拿出自己的那一份,與所有人分享。

確定孩子已經吸收了這樣的形式,再向孩子要求分享。孩子同意就分享,孩子不同意也不要勉強。只要孩子的環境中有分享的氛圍,孩子就會學會分享。

三、孩子佔有欲強

孩子表現為令人擔憂的貪婪現象,將家中一些物品占為己有,不許別人碰,一般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在孩子自主敏感期時為了培養他不自私的品德,強行將孩子的物品分給別人;

第二,家裡人不給孩子展示分享的概念和美好;

第三,家人發現孩子不願意分享時,覺得非常不好意思,任何情況下都拼命地勸說孩子分享。

出現這種情況,可以在家中制定有關生活習慣與物質分配的原則,寫下來張貼在牆上,全家人都按原則實施。

如果孩子觸犯原則,進行許可權試探,成人需要堅持,不能用發脾氣和打罵的方式解決,平靜地堅持到底就可以了。

四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表現為成人認為的霸道,所有的事都由他說了算,如果不按他要求的做就會大哭大鬧,有時會哭很久,讓家人無法忍受。

如果家裡的大人能夠制定原則,在原則問題上堅持讓孩子遵守,在其他事情上,孩子顯示的以自我為中心是正常現象。

如果孩子毫不顧忌別人,顯出真正的霸道無理,家人可以考慮為孩子劃清疆界,哪些權利是屬於爸爸媽媽的,如:媽媽告訴孩子現在工作,不能陪孩子玩,讓爸爸陪孩子,孩子也答應了。但是過了一會兒,毫無理由地非要媽媽陪,這時媽媽可以堅持自己的疆界:我現在不能陪你,我要工作。

這樣孩子逐漸地就會懂得,即便是爸爸媽媽,也和他是兩個人,他們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能在所有的時間都滿足他的要求。

另外,許多媽媽都害怕孩子會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其實不必過度緊張。在家裡,雖然孩子在大人心目中是最重要的,但應該各人做自己的事,孩子只要不要求,大人就不要去干涉孩子。

《懂得,是最好的愛》

點擊這裡購買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