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抱睡、夜醒等寶寶睡眠難題怎麼破

難題之一、抱睡

抱睡是指抱著嬰兒走動、搖晃至睡著後,並在睡的過程中,始終抱著的情況。這個現象非常普遍,國內幾乎家家都有經歷。

為什麼抱睡如此普遍?

最直觀的原因是:因為抱睡雖然費體力,但操作簡單,而且不少人是睡著了再放下,對於他們來說,感覺到既然一放就醒,重哄很困難,那就還不如一直抱著了。 

抱睡之所以能幫助睡得更長,原因在於:

入睡時:抱睡有懷抱感和溫度,也與養育者靠得更近,能讓嬰兒感到身體舒適,也有心理慰藉的成分。

睡眠中:抱睡少了入睡後再移動到床上這個步驟,而且入睡和醒來的環境是一致的,不容易引起警覺驚醒。

睡眠週期結束時:持續抱著,醒了一般家長會接著拍拍走動一下,這個嘗試可以讓一個睡眠週期結束後得以轉入下一個,延長睡眠時間。

從原理上,用背巾背著睡、汽車安全座椅裡睡、推車裡推著睡之類也和抱睡類似。

一般抱睡在滿3個月後比較容易破除,這和睡眠模式由入睡即是淺眠轉成入睡即進入深眠的時間點吻合。但也有很多孩子抱睡的習慣持續更久,乃至一歲,這更大程度上是受睡眠習慣影響的緣故。

抱睡如何改善?

破抱睡要學習如何放寶寶,放下的時候,容易因為下墜激發驚跳反射,所以將寶寶放到床上要避免頭低腳高,可以先放屁股著床,穩定一兩分鐘,最後再放下頭部,然後將手撤離,撤離的時候結合摟住胳膊、輕拍、按手等輔助。

抱著哄睡的孩子,在放下的時候由於溫度的差別,容易醒。可嘗試手臂墊個毛巾,當放下的時候連著毛巾一起,就不容易讓孩子對溫度的變化產生警覺,睡穩一點再將毛巾撤離以免造成窒息。

為了維持睡眠環境一致,還可以嘗試在迷糊的時候就放在床上,直接在床上完成入睡的過程。如果孩子不適應可以採用輕拍,白噪音,摟住等原地安撫的方式,用十幾分鐘完成入睡,減少抱睡著再到放床醒這個過程。

破抱睡過程中可能遇到那些困難?

問:我家寶寶一放下就醒,然後就大哭完全無法睡了,怎麼辦?

答:有些家長偶然間接觸到睡眠知識,會突然決定要改變抱睡,剛睡著放下就驚醒,然後反復幾次就可能使寶寶不斷從睡眠中驚醒,受到驚嚇,進而情緒失控,即便抱起也無法安撫。這種情況下,技巧並不嫺熟,溝通也不充分,失敗也是在所難免。

習慣的改變是需要時間和經驗積累的,家長要有耐心,不要急於畢其功於一役。結合上文提到的破抱睡技巧。

還要跟寶寶做好溝通工作,讓他們對即將要發生的改變有心理準備。此外放不下,一直要抱睡,還可能與胃食管反流等生理上的痛楚有關,需要家長細心排查原因。實在進展緩慢,不妨暫停,多總結原因。

對於小月齡的孩子,抱睡可能無法完全避免,心態上要寬容放鬆一些,睡眠優先,有些問題隨著成長會逐漸好轉。

難題之二、頻繁夜醒、夜奶難斷

頻繁夜醒是最令家長苦惱的問題之一,夜間隨著孩子的哭鬧,家長不斷地被從睡眠中被叫醒,此外不能安撫孩子哭鬧,又充滿挫敗感,身心俱疲。

夜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從生理角度看

好比成人一頓可以吃很多,吃完一頓可能5小時才餓,嬰兒胃容量很小,剛出生可能吃能一次吃幾口,一頓吃完2小時就會餓。此外嬰兒睡眠週期也短于成人,這些都是早期頻繁夜醒的生理因素。隨著嬰兒的長大,尤其是遠遠小於饑餓週期的夜醒,餓不再是主導因素。

從睡眠習慣角度看

抱著入睡,或者奶著入睡可能會造成依賴,也就是入睡後醒來無法再次入睡,需要複現入睡的情形才能繼續睡。

對嬰兒來說,睡前在媽媽溫暖懷抱,嘴裡含著美味,醒來卻發現周圍一片安靜漆黑,媽媽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再安心繼續睡也很不容易了。如果有能力順利繼續睡著,那麼這種感受還不至於蔓延,但偏偏除了被抱、喝奶,很少在其他條件下入睡過,認為只有抱著或者吃奶才能睡,也就是睡眠聯想很單一,於是哭也是難免的了。

一醒就塞乳☆禁☆頭,無原則一味靠餵奶哄睡,是長期習慣性夜醒的主因之一。

習慣性夜醒

很多夜醒是對表醒,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出現,被稱為習慣性夜醒。一般是由於在這個點因為偶然的原因醒過,受到餵奶、抱哄等干預,變成習慣固化下來。生病,長牙,媽媽上班之後,有一段時間夜醒會很頻繁,家長給與安撫,這是正常的。但情況恢復後沒有及時意識到需要回檔,這就有可能遺留下習慣性夜醒的點。

這個現象很多人都能夠觀察到,其佐證是家長在夜裡11點主動喂迷糊奶,過不了幾天可能會發現嬰兒就會像上了鬧鐘似地,主動在這個點醒來,而此前幾乎從來不會11點醒。說明夜醒並非全部是自然的生理需求,而有可能是受到父母行為干預的結果。

總之

夜醒不等於餓,夜醒的原因很多很複雜,屎尿、濕疹、冷熱變化、白天受到刺激、換環境、家裡來人、媽媽上班、學翻身、長牙、乃至蚊子咬都可能導致夜醒。留幾秒時間判斷,不要盲目的急於用抱或者奶制止哭鬧,分清原因才能合理應對。

該如何應對頻繁夜醒呢?

首先,要根據夜醒的類型分析夜醒的原因。

頻繁夜醒主要有三種:

A.前半夜醒得多一小時甚至45分鐘,後半夜反而睡踏實了;

B.前半夜有4小時以上長覺,後半夜一兩小一次;

C.整夜都多;

A類更可能和脹氣、消化不良、熱、情緒有關係;

B類則以無奶不睡的睡眠聯想、腸道異常活躍有關係。

從占比上,B類最多,A類其次。

其次,要注意是突然出現還是長期存在的。

長期存在的,一般是先由生理原因引起額外安撫的需求,但生理原因消失後,沒有及時注意去調整,演變成為長期的習慣。而突然出現的夜醒往往有生理、心理上突發的原因。

改善的入手點

著手解決產生問題的生理因素;

嘗試白天規律作息,保證進食量,別讓寶寶因為白天沒吃飽餓醒;

避免過度疲勞;

一步步把片段化破碎的睡眠完整化;

改變睡眠聯想:逐漸減少餵奶喂到睡著之後的次數,在喂到迷糊的時候嘗試取出,留出嘗試自主入睡的空間。在相對比較容易入睡的點,靠弱一些的安撫(短暫抱,拍拍)替代強安撫(含奶),靠不干預(哼唱)替代弱安撫。這個轉變的過程,需要家長充分的耐心,給予嘗試的時間,以及承受一定的挫敗。

改善的一些輔助辦法

陪睡:有些情況下,媽媽會發現,睡小床時寶寶易醒,但如果有人陪睡或者是在大床就睡得很踏實,這種情況是存在的:陪睡可能改善睡眠狀況,但同睡必須注意安全。

同步睡眠:睡眠問題嚴重與否,和家長的感受息息相關,嬰兒7點睡著了,可父母可能拖拖拉拉到12點才睡,這樣後半夜開始醒得多的時候,家長很困,感覺就非常痛苦。同步睡眠就是,孩子睡了,家長儘量也要跟著一起睡,這樣夜裡才沒那麼痛苦,才有毅力和耐心來處理夜醒問題。

養育是很辛苦的,為了雙方都能休息得更好,夫妻兩可以分工協作,爸爸守前半夜,讓媽媽好好睡幾個小時,下半夜媽媽負責照看夜醒。

撫摸:對小月齡的孩子很有幫助,睡前幫孩子按摩,放鬆肌肉能夠改善睡眠。

高品質的陪伴:很多媽媽白天上班,晚上到家沒多久就到了寶寶要睡覺的時間,互動和陪伴的品質不佳,孩子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就不容易安睡。

躺喂改抱喂:一些媽媽反應,當抱起來好好喝奶,而不是兩個人一起躺著,迷糊隨便吃兩下,又一起睡了,能夠減少夜醒的次數,算是先苦後甜。

瓶喂:主要用於排查孩子是否是餓,很多的家庭,都是夜裡一哭,全家人一起催著媽媽餵奶,很少有說,可能不是餓,哄哄看行不行,擠出來瓶喂,大家都知道寶寶吃了多少,以事實為依據決定如何安撫,減少矛盾。

此外逐漸往奶裡面添加水,最終轉成全部是水,也是減少夜奶的一個方式,這個方式的前提就是能夠接受瓶喂。

延長連續睡眠:如果一段時間已經穩定的可以5小時不餓,那麼排除猛漲期以外,應該有信心孩子不餓,減少在這個睡眠階段中的干預,盡可能保證睡眠的完整性。

有時候孩子只是在淺睡眠或者正在嘗試繼續睡,發出一些動靜,延遲應答可以保護他們這種有益的嘗試。

另外一些時候,遇到困難,如果不及時幫助可能徹底醒透也很難在入睡,及時應答就有必要,比如孩子尿濕了之類。

必要時叫醒:有時候嬰兒發生夜驚,突然的大哭不止,無法完全辨識父母,可以嘗試開燈或者聲音叫醒他,徹底醒來反而就不哭了。

 總之,小孩子的睡眠沒有大人成熟,醒太多是不正常的,但是會醒是正常的。改善頻繁夜醒的思路是減少次數到能夠承受的範圍,而不是不分原因的試圖一下子消滅全部夜醒。

家長對於睡過夜不要抱太大的奢望,也不要太悲觀。

關於夜醒的常見疑問

問:夜醒7,8次已經吃不消了,但不餵奶寶寶大哭大鬧,怎麼也安撫不住,怎麼辦?

答:不同時間節點的夜醒,繼續睡的難度不是相同的,改變的入手也可以從容易的點入手,比如1小時前剛喂過的點,不餵奶能繼續睡的可能就比入睡時要大。比如半夜的點就清晨的點容易安撫。比如哼唧而非大哭有可能就是可以不需要任何安撫,通過幾分鐘的嘗試能夠繼續睡的....

改變不能是突然的,必定是要提前和寶寶有所溝通過的。如果餵奶到完全不喂的轉變太過突兀,那麼逐漸縮短時間也是一個可以嘗試的過渡。

大哭大鬧無法安撫還可能屬於夜驚,可以嘗試叫醒。對於習慣奶睡的孩子,夜醒安撫的任務不能都推給媽媽,爸爸能夠參與到夜間育兒,是擺脫奶睡聯想很關鍵的一步。

夜醒是長時間累積的問題,改變也需要拋開一下子就解決永不反彈的奢望。

難題之三 、夜驚,噩夢

夜驚和噩夢有哪些表現?

夜驚,屬於非正常覺醒的一種,是意識不清的醒,會伴隨比較嚴重的哭鬧。一般發生於晚間入睡後的1-4小時,正常的溝通和教養方式在這種狀態下往往是失效的。

對這個現象原因的解釋是:嬰兒睡眠模式還不成熟,嬰幼兒在睡眠階段轉換期間,沒順利過渡就陷於既非清醒也非睡眠的意識模糊區域,是睡和醒之間角力失控。

成人的體驗中深睡眠被喚醒,人會很不舒服,有不少人有過起床氣的感覺。嬰兒比成人的深睡更深,但卻比成人易醒,非正常覺醒時,反應會更激烈。

噩夢是夢的一種,但是由於內容比較可怕,常會使人從睡夢中驚醒。噩夢一般是下半夜發生,孩子會覺得驚恐,需要家長的説明撫慰繼續睡,常見於2歲之後的幼兒期。

僅針對嬰兒期來講,噩夢和夜驚都屬於非正常覺醒,區分度並不高。

為什麼會產生夜驚、噩夢?

夜驚和噩夢的成因,研究上並沒有完全的定論,但實踐中發現,夜驚和噩夢在具有以下特點孩子身上更容易發生。

作息不規律,睡眠自主性不強,睡眠道具依賴嚴重,睡眠量偏少的

睡前液體攝入過多,有憋尿情況的

睡前過於興奮或父母和孩子互動很少、孩子焦慮情緒,睡前很不愉快的情況

遇到夜驚、噩夢如何處理?

一般認為夜驚是無意識的,其證據是夜驚過程中孩子往往無法辨識父母,但被叫醒之後他表現得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甚至還會笑,也就是完全醒來之後並不記得。但也有一些情況下媽媽感受到寶寶醒後仍然有情緒。

類似電腦程式突然沒反應一樣,這時候要麼等等看要麼強制結束程式。主要有4種應對方式: 

用哺喂、抱等安撫説明重新進睡眠狀態

用言語或者撫摸進行安撫

用燈光、聲音、甚至換個地方進行喚醒

什麼也不做,等待自己渡過這個異常階段大概十幾分鐘。

嬰幼兒受發育階段所限,夜驚很難完全避免,心態上不要太著急,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睡眠的成熟會逐漸減少。

難題之四、睡眠時間少

很多孩子睡眠時間少,主要是兩大原因導致的:白天小睡時間太短,晚上入睡太晚。

白天小睡時間短

嬰兒睡眠週期比成人短,早期45分鐘或半小時一個週期結束後,如無法順利進入下一個則會醒來。家長不知道寶寶還需要繼續睡,直接安排起床,就會造成孩子睡眠量的缺失。

短時間醒來精神狀態不好的情況,為了延長小睡時長需要接覺,也就是家長幫助或者孩子依靠自己進入下一個睡眠週期,以延長單次睡眠時間, 類似於一醒就重新哄睡甚至沒醒就哄睡(接覺需注意避免,逢覺必接和不困硬接)。

如果接覺失敗,可以提前下個一個小睡的時間以及增加小睡次數。此外嬰兒比成人能清醒的時間短,有些情況下嬰兒已經困了,但家長沒有留意到睡眠信號,還在逗孩子玩,就容易造成小睡量的缺失。

晚上入睡晚醒得早

不少小寶寶缺乏睡眠是因為,家長下班晚,給寶寶安排就寢就更晚,拖到10點,11點才入睡,其實這個點太晚了!尤其下午覺很久醒了,晚上到這個點已經累慘了,這是很多孩子入睡困難、夜醒頻繁的原因。很多真實實例證實早睡能夠改善夜驚夜醒, 支持這個觀點的睡眠書籍也占多數。早睡未必早起,晚睡反而可能早起。晚睡很可能導致睡眠量的損失。

成人覺得7點已經很早了,6點之前就睡晚覺就更是很挑戰傳統觀念,但其實還是成人和嬰兒睡眠特點不同造成理解上的差異,對於疲勞的孩子還是可以勇敢嘗試一下的。不單娃要早睡,家長也要早睡,同步和充足的睡眠能改善夜間照顧孩子的精神狀態,減少焦慮。 

對於雙職工家庭,父母下班比較晚,這麼早入睡很有難度。實在做不到的家長,也不必太焦慮,總之,每個家庭不一樣,一切取決於你和你的孩子。但在可能的範圍內,還是要晚上早點熄燈,早點安排就寢,雖然孩子和家長的互動很重要,但如果讓孩子拖著疲憊的身體被大人逗玩,那這種親子互動的品質必然打折扣。

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在9-10個月以後,入睡太早導致睡不著、醒太早的情況開始增多。

總之,小月齡的孩子由於身體發育不成熟,睡眠會不太穩定,這種情況下,睡眠量優先,也就是能睡就好,是否自己入睡不是決定性因素,家長可以多嘗試迷糊就放下寶寶,但不需要為了戒除抱睡奶睡太過焦慮。隨著身體的成熟,慢慢給寶寶機會嘗試自主入睡,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這變得越來越重要。

微信公眾號:小土大柳丁(buyateng),關於睡眠也關於養娃,孩子的成長也是父母一起成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