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立秋後小心孩子腹瀉

孩子腹瀉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夏秋季節為多見。但夏季腹瀉與秋季腹瀉有所不同:夏季腹瀉以細菌性消化道內感染造成的腸炎、痢疾為多;而秋季腹瀉多由病毒感染所致。秋季腹瀉多發生在8~12月份,10~11月份為高峰期,且多發生在6個月至3歲的孩子之間。秋季腹瀉發生之前,孩子常常伴有發燒、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狀,重則嘔吐。糞便多為水狀,一天要大便10次以上。一般說來,秋季腹瀉經過治療,大約一個星期左右就可痊癒,但也有少數孩子因腹瀉而致脫水,昏迷,甚至威脅到生命。

瞭解秋季腹瀉,有助於更好地為孩子的健康護航!

為什麼孩子秋季愛腹瀉?

1.消化系統不成熟

孩子的消化系統發育還不成熟,酶的活性較差,但對營養的需要又相對較高,因此會造成腸道負擔過重。一旦食物稍有偏差,就可能會引起孩子消化功能的紊亂,以致腹瀉。

2.免疫功能較差

孩子的免疫功能也不夠成熟,當有病原菌隨食物進入身體後,免疫力較低的孩子則極易腹瀉。建議父母平時多帶孩子到戶外運動,提升孩子的免疫力,這樣疾病也不會輕易找上門來。

3.餵養不當

對於小寶寶來說,秋季腹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餵養時所用的器皿消毒不佳或未經消毒引起。大一點的孩子,多因食物攝入的不衛生引起。因此,小寶寶最好採用母乳餵養,在餵奶前,媽媽應將乳☆禁☆房擦洗乾淨;人工餵養的寶寶要特別注意奶具的消毒和奶粉變質;大一點的孩子應勤洗手,多注意飲食衛生。

4.溫差較大

入秋時,氣溫會忽冷忽熱,早晚溫差也比較大。如果不注意孩子的保暖,則很容易引起感冒、腹部受涼以及各種感染,此時孩子抵抗力低下,極易引起腹瀉。因此秋天天氣轉涼時,父母應注意及時添減孩子的衣被,避免著涼。

秋季腹瀉切記禁食

不少父母一見孩子腹瀉就不給吃東西了,或者嚴格限制孩子的飲食。其實這是非常不可取的,腹瀉的孩子反而更需要補充營養。孩子腹瀉期間已導致身體大量的水分流失,本就易營養不良,如果再禁食,則無異於雪上加霜,不但不利於病情的好轉,還有可能導致疫功能下降,腹瀉難以停止,甚至可能誘發肺炎或敗血症等。

正確做法應是:在保證孩子正常飲食的情況下,應注意補充水分,以防脫水。可以給孩子喝一些米湯、麵湯、淡糖水和白開水等,切忌生、冷、硬食品。另外,頻繁腹瀉也會帶走孩子體內的一部分鈉元素,因此在給孩子補水的同時還應注意補一點鹽,可買口服液鹽,或在喝的湯里加一些鹽。

TIPS:不滿6個月的孩子,可用米湯或水稀釋牛奶餵養2~3天,等恢復後再正常飲食。

孩子秋季腹瀉應注意哪些?

1.引起腹瀉的原因有多種,切記不能憑感覺亂吃藥。孩子腹瀉應去醫院檢查,遵醫治療。

2.在保證孩子營養的同時,應儘量讓孩子的消化道休息,切記不停的吃東西。

3.及時補充水分和鹽,如果孩子出現嘔吐或喂水後就吐的症狀時,則不要強迫孩子喝水或補充液鹽,應及時就醫。

4.保持孩子小屁屁的清潔。每次排便後最好用溫水清洗,小寶寶要及時更換尿布,保持自然乾燥,防止尿布疹及繼發感染。

5.秋季腹瀉多是輪狀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治療沒有效果,所以父母們不要動輒就給孩子使用抗生素。

6.對於感染性腹瀉的孩子應注意隔離和消毒,並且避免長期濫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調而導致的腸炎。

4招按摩,輕鬆趕走秋季腹瀉

1.按揉氣海穴

氣海穴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

操作方法:孩子仰臥,媽媽將雙手疊放于孩子腹部的氣海穴,以逆時針方向旋轉按揉腹部周圍50次。 

2.按揉腹部三穴

神闕穴定位:神闕穴即肚臍,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

天樞穴定位:在腹中部,平臍中,距臍中2寸。

關元穴定位: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操作方法:用食指、中指指端以逆時針方向旋轉按揉孩子的神闕穴、天樞穴、關元穴各50次。

3.捏脊

操作方法:孩子俯臥,用拇指、食指、中指一起捏緊孩子背部皮膚和肌肉,從腰部自下而上一緊一松捏按,每捏揉3次向上提拉1次。

4.推七節骨、按揉長強

七節骨定位:位於第4腰椎至尾椎骨末端成一直線。

長強定位:位於尾骨端下,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

操作方法:用手掌根部或拇指指腹由孩子的七節骨向長強穴推50次,並按揉該穴5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