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絕不失敗的14條寶寶輔食添加黃金準則

14條輔食添加黃金準則,請牢記!

14條輔食添加黃金準則,請牢記!

14條輔食添加黃金準則,請牢記!

重要的事要說3遍

1.未滿4個月大的寶寶,只需要依靠母奶和奶粉,就足以提供成長需要的營養,因為這時候的寶寶腸胃機能尚未發育成熟,還無法消化吸收母奶和奶粉以外的食物,加上免疫系統也還沒發育成熟,如果太早喂寶寶吃輔食,反而會成為過敏的原因。

2.寶寶滿4個月之後,假如看起來對食物感到興趣,當媽媽在吃飯時,寶寶嘴巴會跟著蠕動,或者體重比同齡的孩子還要重時,那就表示可以開始準備輔食了。

3.倘若寶寶只吃母奶,或者有皮炎,建議滿5個半月到6個月時再讓寶寶開始吃輔食,最晚也不要超過6個月,因為寶寶滿7個月以後會開始排斥固體形式的食物,那時候才餵食會效果不好。

1.不能因為開始喂寶寶吃輔食,就讓輔食成為主食,母奶和奶粉所含有的必須脂肪酸是寶寶成長、發育以及大腦發展所需的營養素。

2.初期輔食階段,母奶或奶粉最好每天維持攝取800ml以上,中期的話每天維持攝取700—800ml,後期的每天維持攝取500—700ml,完成期也要每天維持攝取500ml。

1.喂寶寶吃輔食,除了填飽寶寶的肚子、補充養分以外,還有其他多重目的,像是透過與媽媽之間的相處,培養情緒發展、體驗各種新食物,進行寶寶大腦發展與味覺訓練,進行咀嚼與吞咽固體食物的練習。

2.媽媽不要以很忙不會做菜為藉口就打算喂寶寶吃市售的輔食,因為市售的膳食或粉狀的輔食,不斷無法讓寶寶進行咀嚼與吞咽的練習,加上現成市售輔食通常混合了很多種食物,倘若寶寶吃完產生過敏現象,也無法得知究竟是哪一種食物引起的。

3.總之,吃媽媽以幸福心情烹煮的輔食長大的孩子,日後胃口會較好而且很健康。

1.米糊的味道清淡,不含會引起過敏的蛋白質,很適合拿來當寶寶首次的輔食材料,剛開始先提供10倍粥給寶寶吃,先試探寶寶的反應,之後再慢慢的調整濃度。

2.至於輔食食材,先以米等各式穀類打頭陣,再來使用蔬菜、牛肉、雞肉等肉類,最後才使用蘋果、梨子等水果。

1.如果一下子就加入很多種食材做輔食,一旦寶寶產生過敏現象,不太容易找出究竟是何種食物引起的。所以添加新食材時,記住以“一次一種”為原則。

2.先讓寶寶吃5—7天,然後再觀察3—4天寶寶的反應,如果產生發炎、嘔吐、拉肚子等食物過敏反應,就停止吃該食物,並立刻前往兒科診所,一個月後,可以再嘗試將引起問題的食物與兩種寶寶吃起來不會有過敏反應的食材混合,喂寶寶吃過一遍。

3.原則上新的食材一次以加一種為原則,舊食材可放到二到三種都沒關係。

1.初期煮輔食時,請把食材煮熟或燙熟後,搗碎或打成泥狀,然後再篩過一次,中期階段,請將食材切成0.2—0.3cm大小,後期階段切成0.4—0.5cm大小,完成期則切成0.7—1cm大小。

2.食材大小可以按照孩子的反應、成長發育程度、多吃輔食。

3.從初期到後期都一律把食物磨成泥或搗碎,孩子便會失去練習咀嚼的機會,日後排斥輔食,偏食幾率就會增高,讓孩子喜歡吃輔食固然重要,但是依照階段增加食物顆粒大小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1.孩子從6個月開始,從母親身上得到的鐵質會開始匱乏,有可能發生貧血,建議在初期後半,也就是6個月以後,開始在輔食中添加牛肉和雞肉。

2.從中期階段開始,每天至少有一餐的輔食有牛肉或雞肉。

1.聽說以前的人喂輔食時,是先從水果開始的,含有天然維生素與無機質的水果,對寶寶來說固然是必要的食物,可是如果太早給寶寶吃,一旦寶寶吃慣了甜味,恐怕就不太願意接受其他味道清淡的食物,所以建議先讓寶寶吃蔬菜和肉類做成的輔食,等滿6個月後再嘗試蘋果、梨子水果。

2)、在中期階段時,水果建議稍微汆燙過再加入輔食裡,或直接打成泥。

1.雖說從後期開始可以使用植物油,但是量一定要控制在極少量程度,進行油炒時,先倒入少許的油,稍微炒過食物後再加水入鍋,利用滾水把食物煮熟。

2.烹煮輔食時,最好的方法是蒸煮和水煮,盡可能避免以油炸的方式進行,攝取植物油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雖然有助於活化腦細胞,但是若攝取過量,就會造成肥胖。

1.開始吃輔食是寶寶成長的重要過程,代表孩子所吃的食物已經從液體進化到固體,也代表不久的將來,孩子將會開始自己吃飯。不要因為孩子不喜歡吃輔食,就把食物放在奶瓶或杯子裡讓孩子喝,這樣無法訓練孩子的咀嚼和吞咽的能力,以後只會變得更加不愛吃飯。

2.如果孩子用吸喝的方式進食,容易吃過量,就會增加孩子肥胖的機會。

3.從中期階段開始,前幾口可由媽媽喂,接下來就把湯匙教給孩子,讓孩子練習一個人吃飯,雖然濺出來的量可能比孩子吃進肚裡的還多,且會弄得家裡到處都是食物,媽媽還得辛苦收拾,但這樣的訓練能夠刺激大腦,可使小孩肌肉發達,好處多多。

4.此時還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鼓勵他一定可以做得到(用湯匙將食物放到嘴裡)。

5.湯匙挑選材質較軟、較圓、且較淺的輔食專用湯匙。

1.建議滿周歲之前,食物不要放調味料,好讓孩子習慣食物原本的味道,加了調味料的食物總是比較好吃,一旦孩子習慣了那種味道,以後就無法接受清淡無味的食物,那麼當媽媽的,每天就必須準備加有調味料的食物,日復一日成了惡性循環。

2.不過考量了許多現實層面,在完成期階段的輔食裡,會加極少量的油和鹽巴調味的。如果孩子不排斥原味食物,是不必刻意加調味料的。

3.在步入完成期階段時,如果要給孩子吃泡菜、味增和納豆醬等醃漬食物時,必須注意:例如泡菜茶最好先用開水沖淡,若是味增、納豆醬等必須注意鈉的含量,若真要給孩子吃,一次建議只使用1—2g就好。寶寶的腎臟尚未完全發育,身體是無法排出鹽分的,所以媽媽一定要注意鹽巴的用量。

4.番茄醬、美乃滋、大人吃的沙拉醬都含有大量鹽巴、砂糖與添加物,這些東西最好不要用到輔食裡。

1.寶寶飽的脖子硬挺後,可以讓寶寶坐在椅子上吃輔食,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位置上讓寶寶吃飯,日後可以培養孩子正確的用餐禮儀。

2.在後期階段時,當寶寶開始吃早餐、午餐與晚餐一天三餐時,最好讓孩子和家人一起用餐。

1.每個孩子的身體機能、健康狀態乃至成長過程都不盡相同,所以有的孩子喜歡吃輔食,有些則否。不要一味的以為喂孩子吃完全部的飯才是好。

2.當孩子不想吃輔食,把食物通通吐出來時,這時如果媽媽硬塞孩子吃下去,只會造成反效果。

3.每個孩子的特性、體格都不一樣,當然吃飯的量也不一樣,千萬不要拿鄰居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作比較,喂孩子吃輔食時,請以輕鬆愉快的心情進行,並多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想。

1.這種記錄最好一直持續到孩子過完周歲生日,像是吃過的食物名稱,新用的食材、吃的量、吃了之後產生異常反應的食物、會引起過敏的食物,吃了多少輔食等等。

2.從這些資料中可以得知這一年孩子的成長經過,不但對育兒非常有幫助,也將是媽媽們珍貴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