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當吃飯已經演變成一場戰爭,家長怎樣獲得勝利

餓了就要吃是一生下來就會的基本生理需求。但在有些家庭裡,這種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已經上升到了情感的高度。小孩說了一句“我不吃!”,你馬上生氣,小孩針對你的反應再進一步做出更強烈的反應,這樣如此反復,飯桌已經演變成戰場,每天固定三次拉鋸戰,讓大人和孩子都身心疲憊。

其實孩子說“我不吃!”的背後原因無數,有可能是他不餓、真的不喜歡某種食物的味道或者做法,太累了太困了,他正處於對任何事情都說No的執拗期,還有可能是他已經把吃飯做為挑戰和威脅父母的一種手段。

如果您家孩子不愛吃飯是行為習慣的原因,可以參考Go姐今天給出的建議。希望大家不要再為孩子吃飯而發愁啦。

一、好胃口培養法

1.愉悅的用餐氛圍

Go姐認識一男生楊柳細腰,有輕微的厭食症。為什麼不愛吃飯呢?據他講小時候每到吃飯的時候爸媽就吵架,厲害到摔盤子摔碗掀桌子,讓他緊張害怕,一直到成年都對吃飯都有莫名的恐懼感。由此可見愉快的用餐氛圍是多麼的重要!

很多家庭都是先給小孩做著吃,小孩吃完大人再吃。這樣並不利於培養小孩好的吃飯習慣。小孩學習吃飯都是通過觀察別人再加上不斷練習學會的。所以一家人儘量一起吃飯,Go姐家平時晚飯很難湊到一起,所以每天的早飯是全家人一起進餐的愉悅時間。

另外環境美也是重要的,有一張整潔的餐桌、優美的佈置、好看的餐具,再加上父母的愉悅言談,孩子怎麼會不喜歡?

2.我們需要正能量

Go姐認識一小孩是個吃飯困難戶,孩子的麻杆腿看著心疼。後來有機會一起出行,才發現父母真的要對此負很大的責任。每次點菜都耗費很長時間,每道菜都要問清楚食材,有菠菜不行,有蝦不行,有蒜不行,總之N多的忌口。菜上來也都給出非常負面的評價,這個菜不好吃那個做的火候太過了。我問孩子吃點西蘭花吧很好吃的,還沒等孩子做出反應,媽媽就插話說她從來都不吃。

我們的飲食習慣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很大的,仔細想想我不愛吃的東西大都是我爸媽不愛吃的,其實很多樣我自己根本就沒怎麼嘗試過。所以要想孩子愛吃飯,父母一定要做出好的榜樣,表現出好胃口給孩子看,不要在餐桌上評論不愛吃的食物。

除了父母的引導,多和愛吃飯的小孩一起進餐是個好辦法,小孩子是很容易互相學習的,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很多家長都反映小孩上幼稚園後愛吃飯了,其中就有這個原因。所以多找吃飯標兵一起約飯吧。

但是家長要注意的是:

(1)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不用總是嘮叨你看人家XX吃的多好啊,你再看看你之類的話。小孩子自己就會觀察的到別人是怎麼吃飯的。

(2)不要把吃飯變成比賽。你和XX一起比賽看誰吃得多吃得快。吃飯就是滿足自己的需求,沒必要帶有競爭性。

3.讓孩子參與做飯

讓孩子參與做飯會激發他們對食物的興趣,自己動手做的飯才更香。現在很多孩子在家從來都不進廚房,反而花錢去上烹飪課。抓住家裡的動手機會,其實這筆錢可以省下花到更有用的地方。

2歲的可以幫忙拿餐具擺桌子、接水倒水等。

3/4歲的可以清洗蔬菜、削皮、打雞蛋等。

5歲的完全可以在安全教育前提下從切菜到炒全程參與做飯了。

4.減少加餐、杜絕不健康零食

如果孩子不愛吃飯,可以嘗試去掉兩餐之間的加餐。加工過的食品比如薯片、餅乾、糖果等不但不健康,還很容易有飽腹感。即使有加餐也建議選擇更健康的水果、全麥麵包、乳酪、蔬菜條等。

5.加大運動量

小孩子的精力是非常充沛的,多進行戶外活動,在家也幫忙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總之動起來,才會餓得快。

二、食物的多樣化

我們應該儘量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們嘗試更多樣的食物,這樣將來才不愛挑食。很多家庭都只提供自己愛吃的東西給孩子,再被孩子篩選一遍後,可以吃的就更少了。有的甚至為了能讓孩子多吃幾口,只給孩子愛吃的薯條餅乾之類的垃圾食品。

1.今天不愛吃不代表永遠不愛吃

家長要記住一點是:小孩是非常多變的。說不愛吃,只代表她當下不愛吃這種食物或者不喜歡這種做法。今天不吃不代表永遠都不吃,這種做法不吃不代表所有做法都不吃,在家不吃不代表在外面就不吃。比如今天拒絕吃清水煮過的西蘭花,可以隔幾天再嘗試給,或者用肉湯煮過的有可能就會喜歡。很多小孩不喜歡吃清水煮的蘆筍,但是烤著就吃。

2.自己不愛吃的也要給孩子嘗試

Go姐家孩子白天公婆幫忙帶,但公婆都是高級挑食者,很多東西非但不吃連味道都聞不了,平時只吃豬肉加少量幾樣蔬菜。我讓爸爸和他們溝通了多次,不要在飯桌上談論不愛吃的食物,也別因為不喜歡就做出嫌棄的表情。為了擴大食物種類,我們也專門給孩子做了菜譜,這樣他們也更覺得輕鬆。有次我們菜譜寫了茼蒿,但是爺爺說茼蒿有怪味,小孩根本不會吃。我堅持說試試吧,你們都不吃留著我會吃掉。事實證明,小孩吃的很好,根本沒有拒絕。

所以如果你想讓小孩接受更多的食物,請先放下自己的主觀判斷。也讓你的飲食跟著孩子健康和均衡起來。

3.持續的嘗試

如果孩子真不喜歡你提供的某種食物,請不要輕易的放棄,可以嘗試不同的做法。比如不吃菜的問題,大多是不喜歡口感。可以嘗試把菜打碎放到麵條裡,或者和梨、蘋果之類的水果一起打碎做成Smoothie,或者放在愛吃的南瓜泥紅薯泥中。不吃胡蘿蔔甘藍之類的,可以榨汁做麵條餃子,彩色的麵條餃子小孩子非常感興趣。

三、規矩還是要有的

1.三餐定點吃

小孩子都需要規律的生活,如果這頓飯吃的晚了,他已經很困很累,那一定很鬧騰。想讓一個這樣狀態的小孩坐在那裡好好吃飯,是很困難事情。另外小孩子的場景轉換需要過程,最好給正在瘋玩的他們提前打招呼,告知快要吃飯了。

2.吃你提供的食物

現代育兒方式一直告誡我們要尊重兒童,所以我們經常會過度的給孩子太多的選擇。這其實在無形中給培養挑食者助了一把力。如果孩子不吃你準備的食物,不要轉頭就去做他想要的,你會在這一點上被孩子控制住,成為他日後要脅你的一點。

3.坐在餐桌好好吃

要做到這點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吃飯的時候要專注的坐在餐桌旁好好吃。不要邊吃邊看手機、更不要為了看電視就轉坐在沙發上吃等。立規矩要有公平性,自己做不到的也不能要求孩子。另外小孩的專注力不會太久,三歲小孩吃飯的時間也就30分鐘,超過了這個時間不好好吃就放他走。

4.對誘導和威脅說No

吃飯就是基本的生理需求,不需要哄著吃騙著吃。不要因為這頓孩子不吃就懲罰不讓玩玩具,孩子會困惑吃飯和玩玩具有什麼關係?同樣,如果這頓飯孩子還要第二份,也無需大肆表揚。

四、超級育兒師給你的建議

吃飯的一些典型問題,歐美的超級育兒師Jo Frost(央視也有引進的超級育兒師節目)給出過一些解決辦法。大家可以試試看是否有效。改變已有的壞習慣是個長期的過程,總之大家一定要堅持。

問題一、就是不吃怎麼破?

Jo Frost提過一種辦法:三勺原則。如果小孩拒絕吃今天所有你提供的食物:

你的反應:深吸氣,不要做出任何過激反應。

你該這麼做:

1.不要再去做別的給他吃。

2.平靜的告訴他吃三勺,就可以去玩了。只能妥協這一次,不要再次嘗試那兩勺吧?一勺吧?

3.和孩子談論些其他愉快的話題。

4.一般小孩的吃飯時間是30分鐘,如果超過這個時間你還在和他拉鋸戰,那就讓他去玩吧。最重要的是過後沒有任何零食和加餐。在這一點上,家長一定一定要堅持。不能今天餓了給零食明天又不給,會造成小孩在這個問題上比較困惑。一頓不好好吃真的不會餓壞的。

觀察和總結:這一步很重要,分析一下今天為什麼不吃?是真的不喜歡食物還是不餓?還是故意找茬?還是今天吃飯晚了他已經累的不行了?

問題二、坐不住怎麼辦?小孩已經三歲了,每次吃飯吃幾口,就要跑出去玩。

你的反應:深吸氣,不做出任何過激反應。

觀察:小孩就吃飯坐不住還是做其他事情(比如玩拼圖積木等遊戲)也坐不住?你是否吃飯的時候和她一起坐下來吃?是否教過她如何禮貌的離開餐桌?

你該這麼做:

1.首先認清這麼大的小孩吃飯時間應該不超過30分鐘。如果你的小孩剛坐下來兩分鐘就要走的話,你應該嘗試增加他的專注力。

2.需要告訴孩子如果想吃飯,就要好好坐在這裡,一旦離開就沒有飯吃了。

3.如果她想離開,請禮貌的和媽媽說。

4.如果她沒有吃掉你規定的最少量,那取消今天的零食和加餐。

5.家長自己要做好榜樣。

針對三四歲已經懂事的小孩,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使用計時器,設置10分鐘。計時器響了之後可以離開。

2.每天嘗試增加幾分鐘。

問題三、不用餐具吃飯。小孩已經18個月了,還在用手吃飯怎麼辦?

你的反應:深吸氣,不做出任何過激反應。

觀察:你提供的食物用手吃更方便嗎?孩子的手眼協調性如何?是否示範過用勺子吃飯?平時是否鍛煉過孩子的精細動作?提供的勺子是否合適?

你該這麼做:

1.如果你之前教過,18個月的孩子完全有能力使用勺子吃飯。促使她多使用餐具的方法之一是不要提供用手更方便吃的食物。比如給些很稠菜粥、粘一些的米飯或者碎菜之類的。

2.提供合適的勺子。18個月可以使用大一些的勺子了,之前餵飯用的寶寶小勺,或者一些彎曲勺柄的勺子都不會利於她的練習。一旦她掌握些技巧,立即棄用塑膠、橡膠材質或者帶有保護裝置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