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掌握辨別寶寶基礎疾病的方法

“月華老師,我看了你寫的孩子咳嗽時給孩子推拿的方法,不過我搞不懂她究竟是寒咳還是熱咳,這個究竟應該怎樣分辨呢?”

這是我今天收到的一位媽媽的問題,寶寶生病時所有的父母都會很焦急。但俗話說疾病亂投醫,比如可以不用藥的用藥了,或是到了醫院也說不清孩子的症狀。特別在寶寶還是小嬰兒的階段,即使稍微大一點的寶寶已能說話了,寶寶自身也很難用語言把病痛描述清楚。此時,父母懂一些辨別基本疾病的方法還是很有用的。所以月華今天就來分享下那些基本疾病的辨別方法。

寶寶皮膚嬌嫩,病在其內必形於外,只要身體有病一定會通過種種形式表現出來。媽媽學會了觀察辨別就更容易判斷寶寶究竟是哪方面出了問題。

1.要學會觀察精神狀態,這是辨別寶寶疾病輕重的一個最主要判斷依據。如果寶寶精神好,雙目炯炯有神、表情活潑,反應靈敏,即使生病發高燒也是小問題,不用太過擔心。如果寶寶精神萎靡,雙目呆滯,昏昏欲睡或煩躁不安,則代表病逝較重,最好馬上去醫院。

2.觀察寶寶有沒有什麼異常的形態,如果寶寶沒有任何緣由的哭鬧就要認真檢查身體所有部位,看看有沒有什麼異常。

記得我兒子仔仔1歲多時有一次突然沒有任何緣由的大哭大鬧,哭一會就停了,當時以為他是想出去玩,就沒在意。過了一會又大哭起來,我隨便檢查了一下,沒發現什麼問題,就決定帶他去樓下玩。到了樓下,仔仔又突然大哭起來,這時我又認真檢查,才發現他大便了。回家後,幫他清洗好,他又大哭起來。這時我才發現他拉肚子了。因為拉太多次,屁屁紅紅的,很疼,才會動不動就狂哭。

當寶寶不明原因的哭鬧時,媽媽一定要仔細檢查,千萬別像我前面那麼粗心啊。如果寶寶雙手捧著肚子,翻滾哭叫,大多是急性腹痛。呼吸急促,張口抬肩,發出“咻咻”的聲音,就要警惕是不是哮喘。如果高燒不退,咳喘嚴重,呼吸困難,精神不佳則可能是肺炎。

3.觀察寶寶的臉色。健康的寶寶面色紅潤富有光澤。高燒感冒時,寶寶通常面色赤紅。如果寶寶臉色發青,嘴唇發白,翻滾哭鬧,可能身體有疼痛。如果臉色蒼白,則是氣虛的表現,媽媽要注意寶寶是不是貧血。如果臉色偏黃,食欲不佳,咳嗽或嘔吐則可能是積食了。如果臉色偏黃,臉上和指甲上都有白斑則要警惕是不是有蛔蟲。

4.通過舌診別病情。這個方法是最實用的一個方法。基本寶寶有不適時,舌頭一定會出現異樣。正常、健康的舌頭,舌質呈淡紅色,舌苔薄且濕潤。如果身體有熱,舌頭就會呈紅色,熱氣重時,舌頭和口唇還會出現深紅色、絳紅色。如果舌苔黃而厚膩,往往是積食的表現。舌苔呈白色,則是身體有寒的表現。寶寶吃了太多含量冰冷的食物就會出現這種狀況。

如果呈現地圖舌,往往是脾胃陰虛的表現。我曾經見過一個寶寶,就是典型的地圖舌。我問寶寶的媽媽小朋友是不是飯吃的不好,喜歡挑食、偏食,睡眠不好,愛踢被子。媽媽驚訝的問我是怎麼知道的,我告訴她就是從小朋友的舌頭上辨別出來的。

中醫還將舌劃分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側。舌尖屬心肺,舌中屬脾胃,舌根屬腎,舌兩側屬肝膽。通常寶寶的舌尖都是紅紅的,這就是我們前面說的:心常有餘。如果這個部位顏色鮮紅,還伴有口臭、眼屎多、小便黃等症狀,就需要趕緊給寶寶清清心經。

當寶寶咳嗽時,也要認真看看舌頭的顏色,如果舌尖紅的發亮,伴有紅色突起的點點,則代表熱咳,要清肺經;如果舌尖發白,則代表是寒咳,要補肺經。

如果寶寶發燒、嗓子疼,還要仔細察看口腔,扁桃體炎會有咽喉紅腫的症狀。如果喉嚨有水泡,就要注意口腔皰疹或手足口等。

5.查看唇色。脾開竅於唇,觀看嘴唇的顏色也有助於辨別脾胃的問題。唇口屬脾,如果脾胃有熱,嘴唇顏色會呈深紅色。嘴唇發白通常脾胃虛弱。

6.察看眼睛。肝開竅於目,人的精氣神都顯示在眼睛上,正常寶寶的眼睛黑白分明,雙目有神,如果眼睛神色有異,就要警惕了。如果眼屎特別多,眼睛又有點紅腫,或是出現迎風流淚的症狀,就可能是急性結膜炎,就要給寶寶推推坎宮,清清肝經和心經。如果寶寶常常虛著眼睛看東西,則可能是電視看太多,眼睛不適。如果眼白髮黃,要警惕黃疸;眼白發藍或是出現小黑斑,則可能肚子裡有蛔蟲。眼睛發紅、眼屎多則代表內熱重。

7.察看鼻子。肺開竅於鼻,通過鼻子的狀況能瞭解肺的狀況。通常外感風寒會出現鼻塞、流清鼻涕的症狀。如果流黃膿鼻涕,則代表風熱感冒。

8.觀察耳朵。耳為腎竅。寶寶半夜哭鬧不止,不住的抓耳朵,則可能是中耳炎。如果耳朵有流膿的狀況,多數也是中耳炎。

9.察看大小便。正常的大便是黃黃軟軟的。如果大便乾燥,便秘,則是內熱的表現。大便稀,酸臭、還帶有奶瓣,表示不消化。大便清稀,有粘液,帶泡沫,多為外感風寒。大便赤白粘凍,伴有裡急後重的症狀則可能是痢疾。嬰兒陣發性哭鬧,大便呈果醬色,就要警惕是否腸套疊。

小便黃、味道重表示內熱,小便清白則代表體內有寒。

在觀察大小便的同時還要查看外☆禁☆陰。有時候,尿布疹也會讓寶寶哭鬧不已。正常情況下,男孩子陰囊緊抱,呈深褐色,像核桃一樣。而生病發燒時,陰囊會鬆弛。因此,察看陰囊的狀況也是辨別疾病輕重的一個指示。

學會觀察,可以在寶寶疾病初期有基本的判斷和認識,這樣去醫院也更能清楚的把寶寶的症狀描述給醫生。便於醫生做出更快更準確的判斷,寶寶少受不必要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