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爸爸經驗:怎樣"裝作"一個好爸爸
公眾號介紹:這裡是清華爸+復旦媽打造的原創親子平臺,分享身邊育兒達人(尤其是爸爸們)的育兒經,多元教育理念的碰撞與啟發,創意遊戲與實用資訊,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兒以靈感。
微信公眾號:爸爸真棒(babazhenbang)
王江,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的學霸爸爸,是三個孩子的超級奶爸。他更知名的一個名字是“連長”,看了《兄弟連》之後特別喜歡裡面的連長溫特斯,王江給自己取了個外號也叫“連長”。
說起“連長”,在創投界可謂大名鼎鼎:作為天使投資人,他先後投資了UC、美團網、e代駕、麥步等十多家知名公司;作為創業者,他創立了航班管家、高鐵管家和連咖啡等備受關注的創業企業。
這個時代我們怎麼做爸爸?連長的“爸爸經”的核心就是——育兒事業和自己的事業,一定要快樂的結合起來。
讓娃兒陪我玩
運動中學習守規則
“很多人說帶孩子累,是因為要按照孩子的節奏來,所以在心理上、生理上都覺得很疲勞,辛苦程度就像陪女人逛街一樣。我的辦法就是讓孩子進入到我的節奏中來。不是我陪他們玩,而是讓他們陪我玩。”
連長說的讓孩子陪他玩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們陪著他踢足球。“連長”曾利用家裡的地形設計了一個足球場。人分成兩隊,老大和老二一隊,連長抱著老三做另一隊,在比賽中教孩子們學習互相配合,並一起設定犯規、越位元、出線等規則,兩隊隊員玩得自然是不亦樂乎。
帶孩子從事體育運動,在連長看來不僅有意思還有意義,讓他們明白了很多以後會遇到的商務邏輯——
理解規則是什麼,到底有沒有犯規,孩子們一開始吵得一塌糊塗,但很快就明白了,規則就是規則,如果你不守規則,那贏是也沒有意義的。
這也是個雙贏的過程,做體育運動讓孩子學會了很多東西,連長也“特別享受”、“特別過癮”。
做孩子的起跑線
帶著女兒學做投資人
連長的大女兒今年11歲,這兩年連長開始有意的讓她參與到自己的工作中來。比如,前段時間連長投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旅行項目,女兒覺得挺酷的,也想參與。
女兒問“是不是會賺很多錢”,連長告訴女兒“99%的概率是一分錢都不會剩,1%的概率可能你的錢會變成很多錢。我投了7萬塊你看要不要參與一下?”。
女兒想了一兩天后決定要投7塊錢。作為資深天使投資人,這件事讓連長頗為欣賞女兒的對事情的判斷和方法——
“女兒一共就有200塊,聽完我的風險評估以後投了7塊。如果投70塊,我覺得過於冒險了,7毛錢又太保守了,7塊錢有幾率掙錢,但是賠了也不可惜。”
女兒獨立的個性,讓連長越來越欣賞她,也更願意跟她分享一些自己的感受。因為在他看來“很多人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而其實這個起跑線就是父母,你腦子想什麼,和孩子討論什麼,她自然也會跟著你想,跟著你受訓練。”
而同時,這也對父母的成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成為一個好爸爸,就要對自己要求高一點,才能對孩子要求高一點。
多單獨相處
像觀察合作夥伴一樣觀察孩子
連長說自己經常會瞎想“孩子們長大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大女兒,設計系統的能力特別強,她把家裡設計成酒店,客人怎麼進來,怎麼check-in,怎麼拿行李牌,怎麼進房間,房間裡還有welcome letter,然後再設計一個表格,規定酒店客人的權利和義務,最後怎麼去簽字……沒准她以後會成為一個導演、劇作家、有才華的自由職業者。
二兒子,體力不錯,形象好,將來乾脆做一個網球明星,這是一個很酷的職業,要是能打出好成績,會非常具有商業價值。
小兒子,三歲多,話都說不清但特別聊,能和連長的朋友單獨聊上半個小時。這小傢伙情商高,善於溝通,未來的職業選項可能和自己最像,從事商業和創業。
雖然連長說這些都是自己的臆想,但從中可見他觀察孩子的能力特別強,連長認為這是他的職業訓練出來的,因為“需要觀察合夥人、員工和合作夥伴”。
怎樣觀察好孩子,連長有個小訣竅——儘量創造機會單獨帶孩子,比如說帶老大去買東西,帶老二踢球,帶老三挖沙子。單獨帶孩子的過程中你會很專注,孩子也很配合,交流的強度就很高。這種心無旁騖的相互依賴,讓你更有機會仔細觀察孩子。
面向未來的人才
像投資優秀的企業一樣投資孩子
因為天使投資人的背景,讓連長更看重事物的差異性和成長性,這讓他對很多教育問題都有著非常獨特的視角——
1、成功的核心不是全面
與孩子的媽媽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相比,連長更注重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裡。在他看來“相對來講與眾不同的人,將會比常人更有明顯優勢。”
在競爭中想脫穎而出,關鍵的是“將興趣成為你擅長的東西,而且是成為你不斷更加擅長的東西”。我們希望孩子能成為成功的人,核心可能不是全面,而是一定要找到他的興趣,越早找到越好,然後讓這個成為他的長板。
2、未來興趣和職業一定結合的更緊
對於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連長很認同一個說法:我們這代人學會了戰爭、掠奪,下一代人才會學會科學和商業,再下一代人才會學會藝術和音樂。
每一代都可能成為下一代的基礎,我們這代人從戰爭過度到科學、商業;下一代人可能在物質方面更精緻、個性更鮮明、選擇更多。連長認為未來更大比例的人將會從事跟“美好”相關的職業,將更能夠把興趣愛好結合到職業一起。
3、直面自己的恐懼
對於現在為什麼有這麼多“拼命推孩子進更好的學校”的“虎媽”、“虎爸”們,在連長看來“我們這一代父母確實面對這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挑戰”。
我們的教育“一方面要符合智力、教育的發展規律,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對社會的統一標杆。孩子如果不能到一個好學校,意味著你不能和同樣優秀的人在一起,因為害怕孩子失去機會,這讓父母出現了巨大的恐懼。”
這種恐懼,人人都會有,所以說“養育一個孩子,不能只在生理上做好準備,更要在心理上全面做好準備。”
4、優秀的標準是什麼
前不久連長父女二人進行了一段關於“優秀”的討論——女兒獎學金考試得了97分,是澳洲學校裡的前3%,連長就問女兒“前3%是多少人呢?一萬人考試,你也就是前三百名,一百萬的話只有前三萬名”,這樣一算,女兒就覺得,這其實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到底優秀是什麼樣的標準,連長這樣和女兒說“以後你有興趣的事情,可能不止一百萬人和你同時在做,你要成為one of the best,3%的標準就太低了,可能百萬分之三才是你的標準”。
連長說自己並不是要求女兒成為百萬分之三,而只是告訴她自己心目中優秀的標準是什麼。兒女“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在觀察孩子的時候,他們也在觀察、模仿你,相信自己做事情的專注、投入,對事情的高要求,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
好爸爸是煉出來的
連長的“裝作一個好爸爸”指南
因為工作的關係,連長陪孩子的時間不多,讓他自謙不能算個好爸爸,但還是有很多經驗和感悟分享給各位爸爸同仁,比如如何“裝作一個好爸爸”
1、站在未來看現在
很多爸爸是在孩子出來很久以後才有爸爸的感覺,孩子半歲前,和爸爸的互動比較少,沒有互動,父愛的感覺可能就不強烈了。
連長的建議是爸爸們要“站在未來看現在”——多想想孩子五六歲以後,怎麼陪他們玩,怎樣陪他們去奔跑、畫畫、聊天……
如果你現在還不具備這些技能,那就儘早鍛煉起來。孩子長大了,沒有體力,怎麼能陪孩子盡興地他玩;如果你什麼都不會,怎麼能指望孩子什麼都會。
2、珍惜現在多表現
連長跟所有當了爸爸的朋友都會說“你一定要多表現啊”,因為孩子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不確定會發生什麼,會緊張、焦慮。所以,爸爸要多理解媽媽,多溝通,多參與,讓媽媽更安心。
連長家的老大出生後,因為有父母、阿姨幫忙,他參與很少;而二兒子在澳洲出生,是連長自己伺候的月子,現在“回想起當時給兒子洗澡的情景,都覺得特別好玩”,這種記憶對男人來說還是挺珍貴的。
編後語
和幽默風趣的連長聊育兒經,是一種非常愉悅的體驗。連長將自己事業上的經驗和領悟,融入了育兒中,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格局和視野。
今天我們怎麼當爸爸?連長的故事告訴我們拼事業和照顧孩子不僅不矛盾,而“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做更好的自己,才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