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護牙全程指導
0~3歲,寶寶會經歷長牙的驚喜和煩惱,學習刷牙這項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面臨奶瓶齲等乳牙小麻煩……而媽媽想必也會有著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關於寶寶小牙齒的困惑和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一次“乳牙護理”的徹底掃盲吧!
如果媽媽認為牙齒萌出時,牙齒的發育才開始,口腔保健才需要提上議事日程,就太滯後了。牙齒的發育早在萌出之前就已經開始,乳牙的發育在孕期第6 周就開始了,而恒牙的發育在孕期4 個月時就已經開始發生,可見牙齒的發育是在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進行了。因此,乳牙和恒牙的保護都要從孕期開始。未雨綢繆,是寶寶護牙的關鍵。
0~6個月
乳牙萌出早晚個體差異大,1 歲半以前出牙都屬正常
乳牙開始萌出的平均月齡是6個月左右,但是寶寶之間的個體差異非常大。早一點的寶寶可能在出生3個多月時就已經開始出牙了,而有些出牙晚的寶寶甚至會到1歲以後才長出第一顆乳牙。出牙的早晚一定程度上與遺傳、氣候狀況和營養因素都有關係。比如,在非洲等溫飽問題都尚未解決的地區,寶寶由於營養不足,就普遍出牙較晚;相對北方寒冷的地區,南方氣候溫暖就更容易牙齒早萌;而如果爸爸或媽媽幼年時出牙晚,寶寶就也可能出牙晚一些;總之,如果寶寶的生長發育真的出現問題,一般不會僅僅反映在“乳牙萌出晚”這一個方面。所以寶寶如果沒有其他的身體異常,只是出牙較晚,媽媽一般不需要擔心,最晚在1歲半之前萌出乳牙都屬於正常範圍。
保證寶寶營養均衡和全身健康,對乳牙發育意義重大
乳牙發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寶寶出生以後到1歲之前這個階段,磨牙(臼齒)的礦化還在進一步進行。寶寶全身的健康狀況會對牙齒的礦化產生影響,因此關注這個階段寶寶整體的營養狀況和身體健康,對保證乳牙的健康也是意義重大的。
口腔清潔,從出牙前就要開始
為從小幫助寶寶培養清潔口腔的良好習慣,即使對於還沒有長牙的小寶寶,有條件的話,媽媽也最好能夠每天臨睡前幫寶寶進行一次口腔護理。護理的方法很簡單,媽媽用消毒棉球或棉簽蘸溫水,把寶寶的口腔輕輕擦拭一遍就可以了。
要防止致齲菌從看護人傳給寶寶
寶寶出生時口腔裡是沒有細菌的,慢慢隨著牙齒的萌出,口腔中就開始出現導致齲齒的主要致齲菌——變形鏈球菌。那麼寶寶口腔中的變形鏈球菌來自於哪裡呢?研究人員研究發現,寶寶口腔中的致齲菌大部分來自於主要看護人的唾液。日常生活中,媽媽往往是主要看護人,和寶寶之間有著更親密的接觸。如果媽媽口腔中有致齲菌存在的話,就很容易傳染給寶寶。因此,要保護寶寶的牙齒,媽媽或跟寶寶接觸密切的看護人,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口腔護理,保持沒有齲齒和口腔的日常清潔,減少唾液中致齲微生物的數量,從而降低傳染給寶寶的風險。
另外,一些錯誤的餵養方式也大大增加了成人唾液中的致齲菌傳染給寶寶的風險。比如餵飯時,媽媽先嘗嘗,再喂給寶寶,母子共用一套餐具;或是餵奶時,為了試試奶水的溫度,媽媽直接用嘴吸吮奶瓶;甚至有些看護人,在喂寶寶吃飯時,會把食物自己先嚼碎再喂給寶寶。這些方式都可能導致致齲菌的傳播,是一定要避免的。
Q&A
寶寶咬牙膠會影響牙齒排齊嗎?
寶寶咬牙膠是為了緩解長牙的不適。一般情況下,不會讓寶寶長時間持續咬牙膠。短時間偶爾用牙膠,不會對牙齒排齊造成影響。
寶寶用安撫奶嘴會影響面頜發育嗎?
不建議寶寶使用安撫奶嘴超過1歲,也不建議長時間持續叼安撫奶嘴。另外,一定要注意選擇符合口腔生理結構的安撫奶嘴。
寶寶幾歲可以用牙膏?
1歲以前都不建議使用牙膏,用溫水幫寶寶清潔口腔就足夠了。有些父母關心是不是可以用淡鹽水、綠茶水清潔口腔,我個人認為,也可以使用,只是濃度一定要控制好,不要過高。1歲以後,如果想要給寶寶使用牙膏,一定要通過正規管道購買符合嬰幼兒用品生產標準的產品,同時一定要選擇適合寶寶月齡的、可吞咽的種類。
6~12個月
瞭解長牙的伴隨症狀,幫寶寶緩解長牙不適
大部分寶寶在6~12個月這個階段,乳牙陸續開始萌出,會出現比如喜歡咬東西、流口水,情緒煩躁,甚至發低燒等情況。這些長牙的伴隨症狀都是正常的,媽媽不需要擔心。可以讓寶寶通過咬牙膠、啃磨牙餅乾等方式來緩解。轉移注意力也是一個好方法,媽媽用新鮮有趣的玩具逗逗寶寶,往往就能很快緩解寶寶的焦躁情緒。
從長出第一顆乳牙開始,就必須每天為寶寶清潔口腔
如果說長牙前的口腔清潔是建議媽媽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進行的話,從寶寶長出第一顆乳牙開始,每晚臨睡的一次口腔清潔就是必不可少的了。如果寶寶吃配方奶的話,就更應該引起重視,因為配方奶中含有的蔗糖比母乳中的乳糖更容易導致齲齒的發生。具體清潔的方法,建議媽媽用消毒紗布裹住自己的食指,蘸溫水幫寶寶清潔牙齒和口腔。用指套牙刷也可以。
輔食如果過於軟爛,會影響咀嚼能力
輔食添加需要遵循從軟到硬、從稀到稠的添加順序,循序漸進地進行。但是,有些父母將輔食準備得過於精細,總覺得寶寶還吃不了硬的東西,遲遲不肯添加顆粒和固體食物。這就導致寶寶口腔咀嚼功能的鍛煉不充分。輔食添加除了豐富寶寶的營養之外,更為重要的意義還在於鍛煉寶寶的口腔功能,幫助寶寶養成咀嚼的習慣,為將來斷奶向吃飯過渡做好準備。很多上了幼稚園的孩子,還存在不會嚼東西,或是嚼得不好等問題,就是跟輔食添加初期食物過於精細,沒有使口腔功能得到有效鍛煉有關。這對寶寶長遠的口腔健康和消化系統的健康都是不利的。
養成規律餵養的習慣,吃夜奶會增加患齲齒的風險
營養學家提倡母乳按需餵養,但是從口腔健康和形成規律飲食習慣的角度,6個月以後,媽媽也可以從觀察寶寶自身的飲食習慣入手,慢慢形成規律的餵養節奏。尤其隨著寶寶逐漸可以睡整夜覺,斷夜奶就可以提上議事日程。寶寶半夜吃奶之後,媽媽很少會再有精力清潔口腔,奶水長期浸泡在牙齒周圍,很容易腐蝕牙齒。
第一顆乳牙萌出到1 歲之間,進行第一次口腔檢查
第一次口腔檢查除了瞭解寶寶的口腔健康情況,排查發育異常外,最重要的是醫生可以通過這個機會瞭解寶寶的餵養習慣。一旦發現不利於口腔健康的餵養習慣,可以及時幫助媽媽糾正。之後的牙齒檢查可以根據寶寶的口腔健康情況而定。如果寶寶口腔健康情況良好,本身也不太愛得蟲牙,那麼半年檢查一次就可以。如果口腔健康狀況不理想,就最好3個月帶寶寶檢查一次。
不正確的吃奶姿勢,可能導致“地包天”
很多媽媽習慣讓寶寶躺著吃奶,甚至讓寶寶自己舉著奶瓶。對於1歲左右的寶寶來說,手部的力量還很有限,是不足以支持沉沉的奶瓶的。奶瓶的力量就會向下壓迫寶寶的上頜。而寶寶的下頜長期向上夠著奶嘴玩,慢慢就會導致“地包天”的形成。因此,躺著餵奶時,媽媽一定要幫助寶寶扶住奶瓶,並且讓奶瓶和寶寶的口腔呈45°,不要壓迫上頜,使寶寶處於自然的吸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