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鴉是培養幼兒想像的搖籃
在孩子入學後,一般學校或者幼稚園都會開設繪畫課,可以說,在很多孩子還不會寫字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拿起畫筆開始塗鴉了。那麼孩子塗鴉的好處有哪些呢?母嬰專家指出,孩子塗鴉的好處非常多,最主要的就是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因為塗鴉可以自由的表達孩子們心中的想法,所以孩子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可以說塗鴉是培養幼兒想像的搖籃。那麼您的孩子是塗鴉方面的藝術寶寶嗎?
塗鴉是培養幼兒想像的搖籃
幼兒繪畫從塗鴉階段進入圖式階段,是一種客觀規律,是幼兒繪畫發展的必由之路。幼兒每一次的美術活動都是他們的一次情感體驗。教師要善於捕捉幼兒在繪畫過程中出現的“跳動光點”,不能以“像”、“不像”來評判幼兒的作品,而應理解、容納孩子心目中的想像世界,讓孩子展開想像的翅膀,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飛翔,肯定、鼓勵孩子們的異想天開。
孩子畫畫,被大人們稱為塗鴉。孩子在塗鴉過程中,有時會產生帶有創新意識的“力作”,而這些“力作”,往往不被成人看好,常常是簡單的一句“沒道理”就把孩子的畫作否定了。其實在任何一個人的記憶中,童年的塗鴉總是快樂記憶裡很重要的一個部分。當你拿起筆,信手塗著畫著的時候,就會暫時遠離心中的煩惱。而塗鴉更是孩子們表達自己心中所思所想,描述他們眼中現實世界的一種語言,一道橋樑。
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才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事實上,只要有人想到的東西終有人做到,這已經是科學發展的基本常識,今天的異想天開或許就是明天的發明創造,可見想像對人類是多麼重要。幼兒比成人敢想,他們是很有創造天賦的,在他們的頭腦裡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沒有太多的定勢,他們的想像是自由的、無拘無束的、大膽離奇的, “兒童畫”則是幼兒的一種特殊的語言,它是幼兒表現內心世界的一種載體,即繪畫是發展幼兒想像的一種有效手段。黑格爾在他的《美學》中指出:“最傑出的藝術本身就是想像。”所以在美術活動中讓幼兒展開想像的翅膀,發揮其想像力,發展其想像潛能,提高其藝術修養,是一件意義重大的工作。
在我參加幼稚教育工作的多年裡,在與孩子們的親密接觸中,我慢慢領悟了塗鴉在幼兒的成長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於是我便在我的實際工作中進行了一些探索,試圖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在塗塗畫畫中快樂的成長。讓塗鴉的快樂,在孩子們的成長中開出更為芬芳的花朵。
一、順其自然
幼兒繪畫從塗鴉階段進入圖式階段(在小學階段時再進入寫實傾向階段),這是種客觀規律,是幼兒繪畫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現在的許多成人恰恰忽視了這兩個階段,尤其是第一個階段——塗鴉。塗鴉長期以來被一些人視為一種簡單笨拙、毫無意義的活動而加以忽視。他們總希望孩子能畫出一些“像樣”的畫。當他們的願望得不到滿足時,他們便對孩子的藝術才能失卻了信心,甚至責難孩子,導致幼兒繪畫興趣的喪失。
造成這種情形,主要是由於教育者拿成人畫的標準要求幼兒畫,扼殺了幼兒畫中的自然、質樸和稚拙。不少教師認為幼兒的作品一定要經過指導、甚至加工才能上交,否則就“不完整、形不成作品”。我們也常會在一些幼稚園裡看到“幼兒繪畫作品展”之類的東西,在為之感到欣然、驚歎的同時,也在想:這些成人化的繪畫作品是否代表著全體幼兒的繪畫水準?幼稚園的繪畫教育是否應是小學美術課的“預科”?為什麼看不到“塗鴉作品展”?正所謂:欲速則不達。這種過高的要求會導致幼兒對繪畫失去信心,隨之失去興趣。
實際上,塗鴉刺激著幼兒的眼睛和心靈,並從這種活動的結果中獲得想像。塗鴉的重要意義就在於它對幼兒發展的特殊價值。讓人費解的是為什麼當一個嬰兒咿咿呀呀發出沒有任何實在意義的聲音時父母會欣喜若狂而倍加關注,而塗鴉卻會被成人視為無益之物而加以否定。事實上,塗鴉作為一種視覺符號的萌芽,其地位決不在咿咿呀呀學語之下。幼兒正是在這種簡單重複的行為中練習視知覺、製作以及情感的協調,為跨入藝術大門作好最充分的準備。
塗鴉中一個明顯的行為就是重複。幼兒不斷重複某一種式樣,短期內甚至看不到任何進展和變化,但將之放在藝術心理發展中的長河中,就能發現其微妙的演進。而每一個看似微小的變化卻濃縮著一段心理發展的進程。皮亞傑認為,智力發展的特徵之一就是隨著幼兒智力一天天發育成長,相應的他的行為也會具有很大的重複性,重複行為對幼兒智力成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其智力迅速成長的外部表現。
因此,不能超越幼兒繪畫發展的任何階段,我們要鼓勵幼兒亂塗,亂畫,讓所有的幼兒都主動參與到繪畫中來。
二、自信的基礎
美術活動中,老師最怕的莫過於孩子用天真的眼神望著你,說:“老師,我不會畫。”其實孩子會這樣說,代表了他沒有自信,沒有將心中所想畫出來的信心。為什麼會呢?從我的觀察中得出,很多孩子能講得很好,卻落筆很難,因為他們缺少基本的繪畫技能,缺少一些點線面的構成因素。於是我就從基本的技能開始,帶領孩子們進入塗鴉的世界。由“沙灘上的腳印”讓孩子們知道了怎樣畫沙子,什麼叫“點”。由“快樂的曲線”,在音樂與彩帶的雙重感受下,讓孩子們將波浪線,流暢地繪在了“河” 裡。通過“顏色造房子”引導小朋友們很小心的將不一樣的顏色,分別填進信手畫的直線格子裡。於是他們學會了分塊面塗色,感受到了由線條形成的“房間”、“塊面”。 正是在這樣一次次有趣的美術活動中,孩子們的繪畫技能不知不覺的積累了起來,“老師,我不會”這樣的話語越來越少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