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學習與勞動是學齡前兒童教育重點

學齡前時期是實行兒童早期教育的一個重要時期,學齡前兒童的早期教育和嬰幼兒時期所進行的早期教育差別很大,因為學齡前兒童已經具備了很強的行為能力,無論對於人或事都有了自己的看法。這個時候再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就不能採用以往那種簡單的辦法了。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從科學育兒的理念出發,通過兩方面的內容來對孩子實施教育。這兩方面的內容是什麼呢?就是學習與勞動。這兩個方面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現在我們就來說說具體應該怎麼做。

 

根據不同年齡的心理特徵,以不同的方式組織不同的學習與勞動:如3~4周歲的兒童,學習與勞動必須同遊戲融為遺體。讓他們把學習、勞動的作業當作遊戲來完成。比如,讓兒童清掃他們的活動場地,是為了在這塊清潔的地面上玩體育遊戲。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增加和豐富遊戲的內容,把遊戲複雜化,並加入學習內容。以後再逐漸把學習作業與遊戲分開。5~6周歲時的心理水準已達到能有意聽從老師講課的程度,主觀上也已懂得了掌握知識技能的重要性,這時,就可每天上1~2節課,對他們進行知識、技能和品德教育。

學習和勞動的內容:要根據年齡循序漸進,比如從以遊戲為主,兼有學習、勞動,之間過渡到學習、勞動與遊戲分開。引導兒童在學習勞動過程中,關心勞動內容和學習勞動的結果,並培養他們逐漸理解勞動、學習的意義,教育他們懂得:“人不學習,沒有知識,將一事無成”和“人不勞動就沒有飯吃”的道理。

組織有目的、有社會意義的學習與勞動活動:但要注意,學齡前兒童的學習,不同於學校正規的學習那樣有規定的人物;他們的勞動,也不是像成人的勞動那樣必須創造社會財富。他們的學習與勞動的目的在於使他們瞭解和理解勞動、學習的社會意義,初步掌握最簡單的學習方法和勞動技巧,養成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的良好品和在學習、勞動中要勇於克服困難的頑強毅力,以促進心理活動向著新的水準發展。

在對學齡前兒童進行學習與勞動的教育之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特徵,由於心理特徵的不同,所適合的學習與勞動方式也有著一定的差異,對孩子進行這種教育的目的主要在於讓孩子能夠對學習和勞動產生主動性的興趣,這樣在入學之後,孩子就能主動聽老師講課,這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直觀重要。在對學齡前兒童進行學習與勞動的教育的時候不可急於求成,應該講究循序漸進,當然最主要的教育方式還是通過做遊戲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