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食物不耐受不要當成食物過敏

很多媽媽在育兒的過程中,當給寶寶更換奶粉或者是增添輔食的時候,當寶寶出現不適的情況後,比如腹瀉,而一旦停止這種食物的餵養,就緩解,這種食物就被媽媽列為寶寶的禁品,認為是寶寶對此食物過敏。而很多是誤解,孩子食物不耐受不要當成食物過敏。

食物不耐受很隱匿

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被扣上“食物過敏”的帽子,甚至因此被終身限制不能吃這種食物、不能嘗那種食品,這很容易造成孩子營養不良,嚴重的還會影響生長發育。其實,很多孩子並非食物過敏,只是食物不耐受而已。

很多孩子出生一開始,或者剛一添加輔食,就表現出對某種食物的不適應,如吃完這種食物後出現濕疹、紅斑、皮膚瘙癢或不同程度的腹痛、便秘、腹瀉及腹部飽脹等腸易激綜合征,於是,家人立即給孩子扣一個“食物過敏”的帽子,從此再也不讓孩子吃該類食物。

實際上,確實一部分孩子因為食物過敏導致以上症狀,但更多的孩子是因為食物不耐受。臨床上,食物不耐受易和食物過敏混淆,但仔細辨別,還是有區別的。

食物過敏多是觸發性的,比如說吃某樣東西會出現食物過敏,那麼這樣東西的汁液一碰到皮膚,皮膚就很快出現發紅發癢的症狀。它相當於一種“急症”,臨床上多以藥物治療為主。

食物不耐受就隱匿得多,往往吃下這樣的食物幾個小時後或幾天後,症狀才表現出來。也正是因為這種滯後性,食物不耐受比一般的食物過敏更隱匿,也更易誤診。確診後,臨床上多以調整飲食加以糾正。

無論是食物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都是階段性的。並不像大家認為的那樣:一出現過敏或不耐受就立即禁食這種食物,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營養不良。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出現食物過敏或食物不耐受時,在一段時間內儘量不食用,隨後通過少量添加、慢慢增加分量的辦法,逐漸來適應這種食物,同時密切關注孩子的反應即可。

溫馨提醒:孩子食物不耐受不要當成食物過敏。所以在發現孩子出現食物不耐受的情況後,不要給當成對食物過敏了。而且食物不耐受最容易發生在嬰幼兒身上,家中不要為了規避風險,就通過“忌口”來規避食物不耐受,因為這種做法容易導致孩子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