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新生兒臍部護理注意事項

新生兒臍部護理注意事項有哪些?我們都知道肚臍是寶寶非常容易感染的地方,如果護理不當的話,很容易出現感染的情況,比如會出現臍炎的情況。因為新生兒的臍帶殘端是和新生兒的血管相通的,如護理不好細菌可能侵入,輕者引起臍周發炎,重者會造成敗血症而危及新生兒的生命。

在新生兒出生臍帶脫落前後,護理人員通常會用95%酒精加以消毒,95%酒精又稱脫水酒精,可以加速臍帶的乾燥,以避免細菌感染。在正常的照顧下,臍帶在寶寶出生後約七至十天之後,就會自然乾燥脫落。通常不會超過十四天,大部分的臍帶都很乾脆地脫落下來,肚臍也很快幹了。

剛脫落的肚臍處,可能滲出一些血水,家長們不需要太緊張,它會像一般的傷口一樣漸行癒合,此時仍依臍帶處理規則繼續處理就行了。

有些臍帶脫落的不完整,可能仍留一點在肚臍上,使肚臍經常是濕潤的,這樣的情形,很容易引起慢性發炎及肉芽組織增生,稱為臍息肉或臍肉芽。

臍息肉芽若持續兩、三個星期都沒有消退的現象時,可以找醫生用化學物質,如硝酸銀 AGNO3或電燒灼破壞肉芽,待5-7天后,臍息肉芽就會逐漸幹化並掉落。這些雖是小問題,但如處理不當,會引起細菌感染,也不可掉以輕心。

新生兒臍部的護理主要是保持局部的乾燥和清潔,避免排泄物污染。每天要在洗澡後用消毒棉簽蘸溫水或用75%酒精清潔臍部,擦時從臍根部呈螺旋動作向四周 擦拭,不可來回亂擦,以免把周圍皮膚上的細菌帶入臍根部,再蓋上消毒紗布,並將紗布固定好;若臍部有膿性分泌物,周圍皮膚發紅,表示感染加重,要用75% 酒精擦洗3-4次,千萬不要塗龍膽紫,因龍膽紫可使臍部表面結痂,使內部分泌物排不出去,以致感染加重。並于每次換尿布時,檢查臍部是否乾燥,若臍部仍為 潮濕,可重複以上的動作,以95%的酒精再次擦拭。乾燥後的肚臍就容易脫落,也不易滋生細菌。

臍帶脫落之後,處理步驟也如上述一樣。此外家長們也應隨時注意,保持嬰兒臍部處的乾燥,避免尿布將其浸濕了,濕熱的肚臍容易藏汙納垢而發炎。不要硬扯未脫落的幹的臍帶,以免出血。

如在臍根部發現有肉芽組織、膿性分泌物、紅腫或臭味,說明有感染,應找醫生及早處理,防止發生敗血症。

如果沒有肚臍

另外,有兩種先天性異常現象會使小朋友沒有肚臍。其一是臍膨出,這是腹內器官在出生時仍留在臍帶中,包括小腸、大腸,甚至肝臟,這些小朋友在手術治療之後,臍帶及肚臍都不見了。

另一種異常現象稱為腹裂,這些小朋友在出生時肚壁是裂開的,腸道都露在外面,他們的肚臍在手術中被切除了。沒有肚臍並不會影響健康,只是不好看而已,如果真的很介意,也可找外科醫生製造一個,讓寶寶有一個完善的肚臍。

父母們請在照顧新生兒的肚臍時,隨時留意寶寶的臍帶處是否有潮濕,或由臍帶處不斷滲血、滲出清黃色液體或顆粒狀糞便等異常現象。如果發現寶寶有任何臍帶異常現象或問題時,請及時去醫院就診。

知道了新生兒臍部護理注意事項,所以作為寶寶比較脆弱的肚臍,媽媽一定要注意做好衛生工作,避免出現感染的情況。因為肚臍是寶寶出生後第一個與外界接觸的“傷口”,易受感染,且此部位血管豐富,一旦感染就很容易引起敗血症,後果嚴重。所以初為人父母,除了興奮外,平時要多留心觀察,發現問題要及時找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