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恐懼小動物原因及應對措施
“媽媽,小狗,媽媽,小狗”,我們家孩子一邊念叨著,一邊往我身後縮,這是當我帶我們家孩子外出時,她看到小狗的經常表現。身為媽媽的我就奇怪了,這麼小的一直哈巴狗,有什麼可害怕的呢?可是,孩子還是往我身後縮。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咱們就一起來找找在孩子的成長教育過程中,孩子對小動物產生恐懼心理的原因及應對措施吧!
1、受到過大人們的嚇唬,如有的父母會對寶寶說:“如果你不聽話,狗狗就會來咬你!”久而久之,在寶寶的心目中,狗是一種兇惡的動物,愛咬人,從而寶寶對狗會產生恐懼情緒;
2、模仿大人們的行為,有的媽媽膽子小,見到蟲子或老鼠等動物會嚇得尖叫,寶寶便接收到了“這種動物很危險”的信號。
3、有被動物傷害過的經歷或是目睹動物傷害他人的經歷;
4、性格內向,膽小而敏感;
5、對某種特定動物缺乏瞭解,比如有的寶寶不知道貓和狗這類溫和的動物是不會輕易咬人的。
父母們可以嘗試以下這些措施:
1、給寶寶作出榜樣,即使害怕也要儘量鎮定,表現出輕鬆的樣子,教會寶寶控制害怕的情緒。
2、給寶寶看某種動物的圖片,談論相關的話題,然後帶寶寶遠遠地觀察這種動物,再慢慢靠近,一步一步地消除恐懼。
3、跟寶寶詳細介紹某種動物的習性和特點,比如告訴寶寶,貓和狗這類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可以和寶寶一起玩的,只要不去傷害它們。
4、對待有過被傷害經歷或是目睹動物傷人過程的寶寶,要告訴寶寶分清哪些動物是容易傷人的,哪些動物傷人只是為了自我保護,一般不構成威脅。
5、父母們也可以帶孩子一起嘗試給小動物餵食,觀察小動物玩耍、睡覺等習性,在孩子感覺足夠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試著去撫摸。
6、如果寶寶是因大人們的嚇唬而產生恐懼情緒,可以向寶寶道歉,不應該編造故事來恐嚇,並告訴寶寶實際的真相,幫助寶寶走出恐懼。
以上的這些過程不是很短時間內便能完成的,因此,父母們不要心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們一定要耐心而溫和地幫助寶寶逐步緩解對動物的恐懼情緒,相信不久的將來,孩子們很快便會消除對小動物的恐懼心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