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寶寶正常的“戀物”不是病

在育兒的過程中,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問題呢?孩子會特別鍾愛某樣物品,甚至會隨身帶著,不管是吃飯亦或者睡覺的時候,這就是我們常見的“戀物”。母嬰專家指出,在嬰兒時期,寶寶對某樣物品的依戀,說明他對皮膚和身體接觸的需要,這樣物品會讓寶寶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放鬆。但專家指出,寶寶正常的“戀物”不是病。

寶寶不論到哪兒,都要帶著她的小熊布偶,雖然小熊已被抱得破爛不堪,可她就是對其他漂亮玩具不屑一顧,如果小熊不見了就坐臥不寧,一定要找到才甘休;寶寶睡覺的時候總是喜歡抓著父母的手,父母總是要等他睡著了才能把手拿開……此時,作為父母的你,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疏導呢?

寶寶正常的“戀物”不是病

親子依戀是嬰幼兒時期很重要的心理需求。它的表現之一,就是對皮膚和身體接觸的需要。所謂“皮膚饑渴”,就是說,人存在著身體接觸的需要,尤其是在嬰幼兒階段更為強烈,在舒適的身體接觸中,孩子會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放鬆。所以,孩子會“戀”上被子、枕頭、小熊布偶這些物品。寶寶正常的“戀物”行為並不是病態,是會隨著他的成長慢慢消失的,只要情緒、行為等方面發育正常,寶寶對物品的依戀就不是異常的。通常多數寶寶只是在特定的時候才需要依戀物,如必須抱著枕頭或玩偶才可入睡等等。對於這種情形,媽媽一般無需干涉,更不應生硬地制止甚至強行奪走寶寶的依戀物。媽媽惟一需要做的就是保證寶寶依戀物的衛生,其他順其自然就可以了。

一般來說,只要寶寶對物品的迷戀程度沒有影響到生活作息,那麼家長就無需過度擔心。除非是寶寶的依戀行為變成了極端狀態,幾乎要把依戀物品24小時帶在身邊,那就要引起高度重視了。比如奶嘴,如果只在寶寶哭鬧不休時拿來使用一下就可以,一旦寶寶經常口含奶嘴不放就麻煩啦,這不僅容易造成門牙突出變形,而且也很容易產生蛀牙。更何況嘴巴裡整天塞著奶嘴,寶寶就不願意開口,學習說話的進展也會很緩慢。

“戀物”本身不會對孩子的成長有消極影響,而“戀物”的源頭——安全感的缺失才是家長必須時刻關注的。當你的孩子突然對一件物品產生了特別的興趣,甚至須臾不可分離,這個時候家長一方面要把對孩子“戀物”的煩惱轉化為生活的樂趣,並以此為親近瞭解孩子習性的契機,讓孩子與家庭成員之間建立穩定的依戀關係。另一方面,重新審視自己和孩子的關係,尋找孩子安全感缺失的原因,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了。

以上就是寶寶正常的“戀物”不是病的介紹,所以如果您的孩子出現戀物的情況,作為父母,你不要著急,這個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只要父母適當的引導,並給與寶寶安全感,相信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大,會慢慢的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