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六招讓你搞定熊孩子的拖拉毛病

說到現在的熊孩子,可能大家都會認為,熊孩子就是我們大人管不住的、淘氣的寶寶。的確不錯,熊孩子在一定的時候是非常不願意和爸媽配合的。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熊孩子的話題也就成為了大多數父母討論的熱點。尤其是一些寶寶在生活上總是拖拖拉拉的,沒有一定緊湊感,這更是讓很多的父母頭痛不已。怎麼辦?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支招: 六招讓你搞定熊孩子的拖拉毛病。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爸爸媽媽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今天早上孩子賴床,

晚上睡覺孩子總說“再等等”,

讓孩子去寫作業一拖再拖,

......

這些都是很多家長聊天時說的問題,說孩子老是“不守承諾,一拖再拖”,怎麼辦?

其實並不是孩子不守承諾,而是他們對“時間”沒有觀念。

教孩子認識時間要從小做起,家長可以從這幾方面進行:

幫助孩子理解表示時間的詞彙

如表示時間段的詞:上午、中午、下午;

表示時間先後關係的詞:先、後、然後、最後;

表示一些不確定時間的詞:從前、有一天、有時;

表示時態的詞:已經、正在、將來等。

平時引導孩子關注時間,滲透時間概念

比如,利用接送孩子上幼稚園的時機,和孩子一起看看幼稚園一周的食譜,說說從週一到週五的菜肴,結合一些重大節日的“倒計時”活動,幫助孩子理解將來的時間。

這些都需要家長做有心人,善於抓住多種機會自然進行。

教孩子認識鐘錶,學會看整點和半點

通過和孩子一起利用廢舊材料設計製作鐘錶,和孩子一起玩“撥鐘點”、“時間接龍”、“現在幾點鐘?”的遊戲,讓孩子瞭解時鐘鐘面的主要結構,區分時針、分針並知道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向孩子提出時間要求,培養時間觀念

比如,晚飯前你可以提醒你的孩子,趕快收拾玩具,再過10分鐘我們吃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就感到“10分鐘”是什麼含義。

總之,生活經驗是孩子感知和理解時間概念的基礎。誰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有多少人真正去做呢?

或者說,只是沒有更好的方法。

今天,我們就告訴大家用有趣有愛的方式,讓孩子自己去思考。

將探索和認知變成一種思維方式,這才是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DIY花瓣時鐘,認識小時和分鐘

你也許很難和孩子解釋清楚為什麼時針指向的是小時,而分針指向的是分鐘,那就用這個花瓣時鐘來滿足孩子具象的思維方式吧。

時針指向“花蕊”,分針指向“花瓣”,分一分,認一認,是不是簡單又有趣呢?

自製紙盤時鐘走起來

你只需要:2個紙盤,兩腳釘,彩紙,筆,剪刀。

和孩子一起動手做一個時鐘吧,用兩腳釘讓分針和時針動起來,上面的紙盤邊寫上小時,底部的紙盤邊寫上分鐘,再將上面的紙盤邊剪開,就完成了。

動手試試吧,來一場報時競猜如何?

動動身體動動腦,身體指標趣多多

這是比較適合學校或幼稚園的活動,當然,在家也能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起來,把身體扭成分針和時針,看看誰的柔韌度最棒,哈哈。

再讓小夥伴們猜猜看,這是幾點和幾分吧~

DIY時鐘牆,樂趣中養成的時間觀念

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守時的人,想讓他們瞭解自己的生活規律和節奏,那就做個時鐘牆吧。

你只需要:海綿紙,兩腳釘,剪刀,手工白膠。

幾點吃飯,幾點去上學,幾點起床,幾點遊戲,幾點睡覺……這下一目了然啦~

呼啦圈變身超大時鐘,自己的時間自己畫

在白板上固定一個呼啦圈,寫上時鐘刻度,嘗試自己畫畫時針和分針,超大的視覺形象,讓孩子更容易看明白,也更願意去嘗試。

從上面的內容,我們不難看出,孩子的拖拉其實源于孩子對於時間沒有什麼觀念。因此若想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作為父母的我們就一定要讓寶寶在頭腦中對於時間有一個充分的認識,樹立起一個時間觀念,只有這樣,寶寶才會知道自己在什麼時間段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樣才能改掉拖拉的毛病。這正應了古人的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的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