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先從培養孩子的習慣開始入手

養生之道網導讀:

除了生活習慣,澳洲學校也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鍛煉身體和勞動的習慣、思維習慣、溝通習慣等。作者:陳焱(曾任教於澳大利亞……

除了生活習慣,澳洲學校也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鍛煉身體和勞動的習慣、思維習慣、溝通習慣等。

作者:陳焱(曾任教于澳大利亞莫納西大學亞洲研究系,有兩個精力充沛的兒子)

很多人才專家認為,習慣是一個系統,可以保證人的成長和成功。日常生活中,我也經常發現,良好的行為和思維習慣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比如我的先生做事效率極高,就得益於他總愛將東西分類管理的習慣。

和先生在一起生活,加上在澳洲待久了,我漸漸意識到,父母教育孩子也要先從培養孩子的習慣開始入手。

▋學前重點培養的六大習慣

首先是生活習慣。

有規律的作息習慣能保證他們足夠的睡眠。良好的衛生清潔習慣包括洗漱的基本程式和洗漱要達到的標準等。著裝習慣包括首先要定期清理自己的衣櫃,明白自己有哪些裝備,每晚睡覺前把第二天的衣服準備好,穿衣服要扣好扣子,翻好衣領,不把衣服穿反,髒了的衣服要放到洗衣房。健康飲食習慣是每天要吃水果,把他們裝滿水的杯子總是放在桌上最容易拿到的地方,保證他們隨時喝足夠的水……

除了生活習慣,澳洲學校也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希望孩子都做一個有禮貌和受歡迎的人,要求學生,看見朋友要熱情禮貌地打招呼,朋友告別時要送到門口並說再見。要學會按順序來和尊重別人——如果大家都想玩一個玩具或者電腦,那麼每人玩5分鐘然後就讓給下一個小朋友玩。到別人家想玩一件東西,要經過他的同意。

有了學校的有序引導,我們在家培養其他習慣時就簡單多了。比如吃飯,我們要求孩子一定要吃完自己盤裡的飯菜,但前提是,我們一定是給孩子適量的食物,或者先徵求他們的意見——“你能吃完這些嗎?”;在飯桌上不要用手拿東西吃,不能把拿過的東西放回菜盤裡。吃完後把自己的碗筷送回洗碗池裡。西餐還強調使用不同刀叉的順序,以及吃的不同過程刀叉的不同擺法,這些都需要父母以身作則,訓練孩子。

再來就是鍛煉身體和勞動的習慣了。

孩子每週都要游泳、打網球、溜冰,天氣好時,我們飯後全家要去公園走4公里左右。至於勞動,我家的孩子在不同年齡要承擔不同的家務。比如5歲時的兒子要收好自己玩過的玩具,開關燈,幫父母取東西等;而9歲的兒子需要收晾衣服,掃地拖地洗碗等。

以上都是可以量化的習慣。還有不能量化,但能培養的習慣。

比如思維習慣很重要

:在生活中,就經常有意識地告訴孩子,要先做重要的事情;思考雙贏;積極樂觀;學會理解別人。

溝通的習慣也很重要

,為了保證和孩子通暢的溝通,我會挑孩子睡覺前和清晨醒來後這兩個最喜歡說心裡話的時候,聽他說那些開心和難過的事情、正在經歷和思考的事情。

用打分系統來建設孩子的這些好習慣

如何培養孩子的這些習慣呢,對於4—8歲的男孩子,理解能力有限,獎懲分明卻可以刺激他們,這是心理學家們愛說的:讓他看到後果(Consequence)。所以我們有一個打分系統,做得好,每週就可以掙到相應的分數,不同分數可以得到不同的待遇:比如一個玩具,自己的生日聚會,或者邀請朋友來住宿(Sleep over)等等很多他們熱切盼望的東西。做不好,便要扣分。

用打分系統,首先要標準清晰。對這些可以量化的習慣,我們每半年會列出“男孩要做好的十二件事情”,貼在他們的門上和床邊的牆上,隨時可見。做好了這所有的事情,一周可以得40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標準也是要根據成長需要修改的。

溝通及時。

每週日晚上把他們一周的得分記在本上,一定要表揚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哪些方面還可以提高。在扣分後要及時告訴孩子為什麼被扣分,怎樣才能提高自己,有的時候可以給機會讓他能把分數掙回來。

堅持原則,堅持計畫。

長不要隨意改變自己的原則和給分標準。扣分也是標準清晰,小錯誤、大錯誤等都有提前制定的扣分標準。如果家庭裡實行了這個打分制度,幾年裡就要堅持下去。

打分系統的意外收穫

意料之外的收穫是:這個打分系統還培養了兩個孩子的團隊精神。有時,他們需要用他們的總分來買一個玩具共用,比如Wii Play,他們就精誠合作,哥哥幫弟弟完成學習計畫,弟弟不揭哥哥的短,兩人還避免打架被扣分。在買Wii之前,覺得他們真是好兄弟。

這個打分系統“救急”也非常好。比如,帶著他們參加一些重要活動時,提前打好招呼,他們如果達到了期望中的表現,有額外加分,通常效果都很好,他們肯定不會有不禮貌或者兩人打架的行為。有時, 在制止他們的過分興奮或唐突的行為時,我會說:“請注意你的行為,你肯定不希望因此而被扣分吧。”

這套系統在我家兩個男孩身上非常管用,但不是適合所有孩子的最有效的方法,比如,目標清晰早熟的孩子,溝通非常容易的孩子,響鼓不用重錘的孩子,過於謹慎敏感的孩子等,我相信有更柔和與通暢的建立習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