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酸性體質”生男孩?

互聯網時代,獲取資訊變得格外容易。然而有得必有失,鋪天蓋地的媒體報導也變得良莠不齊,泥沙俱下,考驗著人們的分辨力。比如曾有這樣的消息,稱“丈夫為酸性體質,妻子更容易生男孩”,並且煞有介事地介紹了一堆“使你擁有酸性體質的食物”。

拋開重男輕女的陋習不談,“酸性體質”真的可以生男孩嗎?

最吸引人眼球的傳言是:喝蘇打水改變身體的酸鹼度,能生男孩,其實不管什麼樣的資訊,只要理清邏輯線,具備基本的科學素養,就能試著辨別真假。

現在,就讓我們來討論下這個問題。

1, 生男生女由什麼決定?

生命的起點是受精卵,每一個人都是由受精卵不斷進行有絲分裂發育而來的。所以受精卵中蘊含的遺傳物質,就決定著嬰兒的性別、膚色等主要體征。

1879年,德國生物學家華爾瑟•弗萊明發現了染色體,並猜測它與遺傳有關。1902年,博韋裡和薩頓認為,染色體很可能是遺傳因數的載體,這一結論後來得到證實。

進行有性生殖的物種的體細胞中有兩套染色體,一套來自父方;一套來自母方。以人類為例,人類含有23對染色體,其中,成熟的雌性個體攜帶22+XX染色體,成熟的雄性個體攜帶22+XY。X、Y染色體可以稱之為性別染色體,決定著人類的性別。

X、Y染色體是我們都學過的生理知識

假如受精卵的染色體構成為22+XX,她就會發育成一個女孩;假如受精卵的染色體構成為22+XY,他就會發育成一個男孩。

2,“酸性體質”和Y染色體有關係嗎?

精子是在睾丸小葉的曲細精管生成的。曲細精管上皮由生精細胞和支援細胞構成。在青春期,從緊貼在曲細精管基膜上的原始生精細胞 (精原細胞)依次經歷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精子細胞各個不同發育階段,最終發育為成熟精子,這一過程稱為睾丸的生精作用。

生命體的最初狀態:受精卵

精子的生成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首先,位於曲細精管基底部的精原細胞進入增殖期,通過多次有絲分裂變成初級精母細胞。然後,初級精母細胞經第一次成熟分裂(減數分裂)形成次級精母細胞,染色體數目減少一半,為22條常染色體和1條X或Y性染色體。此後隨即進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精子細胞,此時染色體數目不再減半。最後,靠近管腔的精子細胞經過複雜的形態變化形成精子,精子發育成熟後脫離支持細胞進入管腔中。

由此可見,成熟男性每產生一個帶有X染色體的精子,就必然會產生一個帶有Y染色體的精子,跟體質沒有任何關係。

3,“酸堿體質”其實根本不存在。

體內絕大多數細胞並不與外界環境相接觸,而是浸浴於機體內部的細胞外液中,因此細胞外液是細胞直接接觸和賴以生存的環境。生理學中將圍繞在多細胞動物體內細胞周圍的體液,即細胞外液,稱為機體的內環境,以區別於整個機體所處的外環境。

內環境的理化性質,如溫度、pH、滲透壓和各種液體成分等的相對恒定,稱之為穩態。這種相對恒定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可在一定範圍內變動但又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簡言之,是一種動態平衡。例如,人的正常體溫可在37°C上下波動,但每天的波動幅度不超過1°C;血漿pH可在7.35~7.45之間波動;血漿中各種離子濃度的波動範圍也很小,如血鉀濃度僅在3.5~5.5mmol/L之間,而血鈣濃度僅在2.25~2.75mmol/L之間的狹小範圍內波動。

穩態的維持是機體自我調節的結果。在正常情況下,由於細胞的代謝,機體將不斷消耗氧和營養物質,並不斷產生CO2和H+等代謝產物,外界環境因素,如高溫、嚴寒、低氧或吸入過多CO2、飲食不當引起腹瀉或嘔吐等也會干擾穩態。但機體可通過多個系統和器官的活動,使遭受破壞的內環境及時得到恢復,從而維持其相對穩定。

穩態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義。因為細胞的各種代謝活動都是酶促生化反應,因此,細胞外液中需要有足夠的營養物質、氧和水分,以及適宜的溫度、離子濃度、酸鹼度和滲透壓等。細胞膜兩側一定的離子濃度和分佈也是可興奮細胞保持其正常興奮性和產生生物電的重要保證。穩態的破壞將影響細胞功能活動的正常進行,如高熱、低氧、水與電解質以及酸堿平衡紊亂等都可導致細胞功能的嚴重損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穩態是維持機體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並不存在所謂的“酸堿體質"

由此可見,並不存在所謂的“酸堿體質”,人體的ph值是在多項調控中相對恒定的;想通過飲食改變“酸堿體質”,更是天方夜譚。

綜上可知,“酸性體質生男孩”不過是互聯網時代諸多流言之一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