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寶寶發燒幾度要吃退燒藥?寶寶反復發燒怎麼辦?

發熱是指體溫超過正常範圍高限,是小兒十分常見的一種症狀。正常小兒腋表體溫為36~37℃(肛表測得的體溫比口表高約0.3℃,口表測得的體溫比腋表高約0.4℃),腋表如超過37.4℃可認為是發熱。

在多數情況下,發熱是身體和入侵病原作戰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是人體正在發動免疫系統抵抗感染的一個過程。體溫的異常升高與疾病的嚴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發熱過高或長期發熱可使機體各種調節功能受累,從而影響小兒的身體健康,因此,對確認發熱的孩子,應積極查明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孩子幾度算發燒?

兒童的體溫在36.2℃~38℃為正常。一般定義:肛溫高於37.8℃,口溫高於37.3℃,腋溫高於36.8℃為發燒。現在用耳溫槍的機會較多,耳溫槍所量的溫度與肛溫相近,均稱為“核心溫度”(core temperature)。

寶寶發燒怎麼辦?

因為高熱可使小兒頭痛、身痛、乏力、食欲不好等等,為了減輕不適症狀,可給孩子進行退熱。退熱方法有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法。

物理降溫

物理降溫方法降溫速度較慢,但對孩子的身體沒有任何副作用,因此可以說是一種較安全的降溫方法。

方法一:用溫水(手放在水中感覺不冷不熱,其溫度大概在38—41度)蘸濕毛巾,擰得稍幹後,擦脖子、胳膊、前胸、後背、大腿等部位,位於肘窩、腋窩、頸部的大血管部位多擦幾下,以微紅為適度。這樣,水的蒸發可帶走大量的熱,起到降溫的作用。

方法二:將冰袋或冷毛巾放在孩子腦門上,可降低腦部的耗氧量,可起到降低體溫,保護大腦的作用。

藥物退熱

用於退熱的藥物很多,臨床上一般是孩子體溫在38.5度才給予退熱藥。常用的退熱藥有泰諾、百服嚀等。退熱藥物無論起的是什麼名字,但大都離不開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丁等來合成。因此退熱藥都有較大的副作用,比如刺激胃黏膜、破壞食欲、引發貧血、損害肝臟和腎臟,有的還可引起過敏反應,起皮疹。所以使用退熱藥物要慎重,如果連續用了一天體溫仍上升,要迅速就醫;一次性也不可用量過大,應嚴格按孩子的體重或年齡服用。

相關閱讀:退熱貼與退燒藥哪種退燒效果好 兵兵退熱貼怎麼樣?

什麼情況下能吃退熱藥?

當然,腋溫38.5℃以上使用退熱藥並非絕對,還要參考寶寶當時的一般表現。如果寶寶的精神好、能吃、能玩,即使測得的腋溫在38.5℃以上,還是可以考慮繼續觀察,暫不使用退熱藥;但如果在發熱的寒戰期測值,即使測得的數值略有不到38.5℃,那往往意味著體溫可能還會繼續迅速升高,您也可以根據寶寶當時的一般表現和以往的護理經驗,考慮是否使用退熱藥。

反復高熱,退熱藥卻一天最多只能用4次怎麼辦?

反復高熱時,兩種成分的藥物交替使用安全高、效果好。即在發燒期間,一次服用布洛芬後,下次可服用對乙醯氨基酚。兩種成分的藥物交替使用,可減少反復使用一種藥物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又可維持較好的退熱效果。

原則上: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後的4小時,如仍有需要使用退熱藥,可選用布洛芬;

使用布洛芬後的6小時,如仍有需要使用退熱藥,可選用對乙醯氨基酚;

如因前期一種成分的藥物使用劑量不足,而導致退熱效果不理想的,可將劑量補足,也可直接選用另一種成分的藥物;

若出現高熱驚厥,可以兩種成分的藥物同時使用,且每種劑量照舊。

相關閱讀:正確區分寶寶發燒原因 小孩發燒物理降溫法退燒好

吃了退熱藥,為何高熱仍然不退?

體溫下降需要通過增加人體的散熱來完成的,主要是通過皮膚發汗、尿液排出等完成。所以,即使藥物選擇正確,劑量使用恰當,但要達到理想的退熱效果,必須讓孩子攝入足夠的液體,不然退熱藥就不能發揮退熱的作用。此外,適當的物理降溫有助於達到更好的退熱效果。

當然,發熱期間,體溫時高時低是普遍現象,須待病因消除、疾病治癒後,體溫調定點恢復到原來的設定,體溫方能恢復到正常。

小孩發燒39度要去醫院嗎

小孩如果長期發燒39度以上一定要去醫院。有些時候,更嚴重的疾病也許只有38度左右,因此,在孩子發燒時家長應觀察孩子的臉色、精神狀況,以及有無驚厥症狀等。發燒只是疾病的的症狀之一,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導致發燒的病因。

當孩子的體溫達到以下度數,請立刻上醫院就醫:

1、3個月(或更小):37.9℃。

2、3到6個月:38.3℃。

3、6到24個月:39.4℃。

4、2歲:40℃。

注意:如果在深夜,孩子的體溫高於37℃,但未達到以上羅列的值,可以等到清晨再進行測量,以作決定。

由於小孩的身體對溫度控制還不完善,有的孩子在感染輕微疾病時,發燒也達40℃,然而在得更嚴重的疾病時只有38.3℃。孩子發燒時,家長更應觀察他的臉色、神態和行動。一個體溫為38.3℃卻臉色灰白、安靜得有點反常的孩子,也許比一個體溫為39.4℃但仍能滿屋子亂竄亂鬧的孩子病得重。如果發燒的孩子出現以下症狀,不管體溫如何,都應請醫生診斷。

相關閱讀:用退熱貼退燒?寶寶發燒要正確退燒 護理莫入幾大誤區

1、一直哭鬧不停,不管誰來安慰都沒有用。

2、很難被喚醒。

3、如果有人想觸碰或者移動孩子,他就哭鬧。

4、脖子僵硬,不靈活。

5、手臂、大腿或身體的其它部位出現不能控制的抽動、痙攣。

6、神志不清,行動怪異(看見或聽見不存在的東西,說些很奇怪的話或行動反常)。

7、呼吸時伴有雜音。

8、不能吞咽任何食物,並不住地流口水。

9、皮膚上出現紫色的斑點。

10、膚色灰白或呈暗藍色。

11、脈搏微弱卻快、急(不滿1歲的孩子每分鐘脈搏超過160次;年滿1歲的孩子每分鐘超過120次)。

12、排尿時有灼燒或疼痛感。

13、腹瀉時大便中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