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憤怒 家長該怎麼應對?

養生之道網導讀:

家長讓孩子“別哭”,是對孩子的一種冷暴力,孩子可能以後仍然需要人説明解決心理問題。但是當父母讓孩子學會良性的發怒方式,就能阻……

家長讓孩子“別哭”,是對孩子的一種冷暴力,孩子可能以後仍然需要人説明解決心理問題。但是當父母讓孩子學會良性的發怒方式,就能阻斷這種惡性循環。

有時候孩子惹我生氣了,我說他幾句,他就會又哭又鬧很生氣,這時候跟他說什麼話他都聽不進去。看到孩子生氣,我心裡很不舒服。為了緩解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我通常要求孩子“別哭”或者說“沒什麼好哭的”之類的,這樣的處理方式合適嗎?請教專家:以後碰到孩子憤怒的時候,家長該怎麼辦?怎麼才能讓孩子良性憤怒呢?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張潔指出,家長讓孩子“別哭”,本身是對孩子的一種冷暴力,孩子可能以後仍然需要人説明解決抑鬱、成癮以及其他心理問題。但是當父母讓孩子學會良性的發怒方式,就能阻斷這種惡性循環。

首先要瞭解強行壓制情緒為什麼不健康,家長可以把情緒想像成是身體上的傷口。當你切到自己的手指,你的身體會立即反應,收縮血管,釋放白細胞。為了讓受傷的手指復原,需得讓身體的自然機制進行工作。與身體一樣,心理也知道如何治癒情緒創傷。其次,在生氣時嘗試正念法讓自己覺得更舒服。對憤怒的抗拒往往只會加劇我們的怒氣。一旦家長能更好地體驗憤怒並且以健康的方式發洩出來——沒有消極抵抗或者大發雷霆——那麼就為孩子樹立了一個良好的解決憤怒的榜樣。

張潔表示,有些孩子處理憤怒情緒時會創造一個“虛假自我”: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當家長覺得自己做了錯事,會感到內疚,但孩子還不能把個人情緒與自我形象分割開來,因此當他們表達自己的情緒卻被告知這“沒什麼好哭的”,他們會認定自己是壞孩子。那麼,父母怎麼能防止孩子建立虛假自我或是為自己的情緒感到羞恥呢?家長應該在撫養孩子過程中為他們創造一個可以大膽表達情緒的環境。當你的孩子表達憤怒時,幫助他們檢查憤怒的原因,然後你再告訴孩子情緒沒有對錯之分,它們的產生總是有原因的,我們可以控制情緒的表達。

父母讓孩子壓制憤怒情緒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長大成人後因為這些被壓抑的情緒而爆發。害怕自己憤怒的人永遠也學不會傾聽憤怒所要傳遞的資訊。與其告訴我們的孩子憤怒是不對的,或者怒火最終將導致暴力與恐懼之類的話,還不如教育我們的孩子憤怒沒有錯。憤怒是自然的,是普通的,並且我們能以健康的方式體驗它、表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