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月子病不止是頭痛 月子病的症狀及治療方法介紹

月子病是指婦女在生產(含小產、人流)之後受到外邪侵襲而引起的各種疾患的統稱,在月子裡沒有治癒而留下的病症。婦女在生產後,因筋骨腠理大開,身體虛弱,內外空疏。

如果此時不慎使風寒侵入,或大怒大悲,或過多房事,都能引起月子病。也叫產後風濕,月間病,月家癆。

那麼,月子病的症狀有哪些呢?

1、產後頭痛。

產後失血過多,氣血不足,血不養腦,或體虛受寒,寒邪客腦,或瘀血人絡,阻滯腦絡而致。西醫認為很可能是因荷爾蒙分泌水準的改變而引起的。還有一種可能是,如果在分娩時採用了硬膜外腔分娩鎮痛或脊椎穿刺,也會引起劇烈頭痛。

2、產後全身酸痛。 產後全身酸痛是指產婦在產後出現關節疼痛或全身酸痛,但疼痛部位的皮膚表面無紅腫現象,這被稱為產後身痛或產後關節痛。

3、還有小腹冷痛、關鍵疼痛、產後脫髮、產後抑鬱、產後血暈等症狀。

4、因產後失血過多導致的貧血,宮內淤血,造成體虛,頭暈,腹痛,腰痛等月子病。

5、因過度悲傷憂慮、迎風哭泣、情緒憂鬱,容易引起肝氣鬱結,導致氣血不暢,氣血受滯容易失去營養,不慎風邪可以侵入。

此月子病的臨床反應症狀是: 怕冷,怕風,雙目失明、視物不清(散光)眼睛及眼眶疼痛、偏頭痛、精神恍惚、憂鬱症。活動關節疼痛之外還伴有麻木,抽搐,脹痛等因素。

2、婦女在月子裡筋骨腠理之門大開,氣血虛弱,內外空虛,不慎風寒濕邪侵入。

此月子病在臨床症狀是: 肢體麻木、屈伸不利、頭痛、昏眩、腫脹、木納、食少乏味、小便澀少、渾身怕冷,怕風,出虛汗,活動關節疼痛,遇冷,遇風疼痛症狀加重,好著衣,嚴重的病人夏熱天穿棉衣,中醫理論為寒邪入骨。

它難治的一個原因是:婦女在月子裡100天一個自然恢復期,筋骨與腠理一個合閉,可以把風濕寒邪包入體內,不得排出,病邪長期滯留於體內,損壞腠理與筋骨組織,導致嚴重的筋骨病。

相關閱讀:產後多久會來月經?乳期來月經,還要繼續哺乳嗎?

月子病的治療方法:

1、早查早治

在“月子”裡,無論得了什麼病,都應該及早發現,及時就醫。假如自己不以為然,誤認為一般傷風感冒而不及時就醫,使炎症蔓延擴散或變成慢性病灶,病程就容易遷移,甚至久治不愈。

2、對症治療

無論是平時還是月子”裡,得了病都應該到正規醫院找專業醫師進行治療。而如果盲目亂投醫,熱衷於什麼土法、秘方,或想當然地自購藥物服用等等,那就有可能延誤診斷,耽誤治療,使疾病轉為慢性而長期纏身。

3、日常飲食

產褥期間的飲食調養和妊娠期間的飲食調養同樣重要。因為,產婦需要額外營養以補充分娩和哺乳的消耗。不過,產後頭一兩天內,產婦應當吃些清淡而易於消化的食物。以後的飲食以富於營養、能提供足夠熱量為原則,不可過飽過饑,不要吃生、涼、辣之物,更不可因擔心肥胖而節食,飲食上多吃牛奶、米糠、麩皮、胡蘿蔔等富含維生素C、D和B族維生素食物,增加素食在飲食中的比例,避免骨質疏鬆而引起腰痛。

4、休息調養與運動

剛分娩後,產婦十分疲乏,所以,頭兩天內應當好好臥床休息。雖然臥床休息。但仍須多翻身、多活動。可起床洗漱和大小便,起床之前要先坐起片刻,不覺頭昏才可下床。

5、注意保持良好心情

不怒、不燥、心胸開闊、少思少想,注意手、足部保暖,避免涼水刺激;避免過度勞累,月子裡可多做俯臥、胸膝臥位,幫助子宮保持前傾位;多做加強盆底肌肉彈性的縮肛運動;請保健醫生指導做產後健美操。

相關閱讀:產後恢復輕鬆應對各種產後身體變化 產後便秘脫髮吃什麼好?

不同病症月子病的中醫治療法:

中醫以疼痛部位、性質為主要依據,結合伴發症及舌脈辨證論治。

1.血虛證

肢體關節酸楚疼痛,麻木,伴面色萎黃、頭暈、心悸、舌淡,脈細弱,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東加減(黃芪、芍藥、桂枝、生薑、大棗、當歸、秦艽、丹參、雞血藤等)。

2.外感風寒證

肢體關節腫脹,麻木、重著,疼痛劇烈,宛如針刺,屈伸不利或痛無定處,或遇熱則舒,伴惡寒畏風,舌苔薄白,脈濡細,方用獨活寄生東加減(獨活、桑寄生、秦艽、防風、當歸、川芎、幹地黃、杜仲、牛膝、人參、茯苓、芍藥、甘草等)。

3.血瘀證

肢體關節疼痛較重,痛有定處,麻木、發硬、重著,屈伸不利,伴惡露量少,舌暗、苔白,脈弦澀,方用身痛逐瘀東加減(秦艽、羌活、地龍、雞血藤、桃仁、紅花、川芎、當歸、香附、益母草、牛膝、五靈脂、蒲黃等)。

4.腎虛證

產後腰酸,足跟疼痛,伴頭暈耳鳴,舌淡暗,脈沉細弦,方用養榮壯腎東加減(當歸、川芎、獨活、肉桂、川斷、杜仲、桑寄生、防風、生薑、秦艽、熟地等)。

相關閱讀:產後月子餐飲食原則 產後4種食物不要貪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