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啼哭原因】寶寶啼哭分類
養生之道網導讀:
瞭解寶寶啼哭原因對寶媽極為重要,那麼如何瞭解寶寶啼哭原因?瞭解寶寶啼哭原因並不困難。啼哭,是寶寶與外界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你能不能讀懂寶貝的哭聲,能否理解寶貝啼哭背後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對寶寶需求的回應。那麼,嬰兒的哭有哪幾項因素?隨生出生,寶貝們的第一聲啼哭,包含了哪些含義?又有著怎樣的區別呢?
寶寶啼哭
1 新生兒的第一聲啼哭
一般情況下,在寶寶出生後的20秒左右,他們會發出第一聲啼哭。這與嬰兒的胸腔擴張、受外界空氣的刺激,以及臍帶剪斷後血壓忽然升高有關。
這一聲啼哭,還意味著新生兒的肺循環、心臟及血液迴圈的建立與轉變。與此同時,隨著嬰兒表皮的毛皮血管獲得充分氧,他們的皮膚很快便呈現淡淡的粉色。
如果新生兒出生後沒有啼哭,那麼不僅產婦,連醫護人員都將準備緊張的急救當中。
對於哭聲的音量,也會隨寶寶的個性情況而有所不同。足月分娩的嬰兒第一聲啼哭大多洪亮;早產的寶寶哭聲則相對較小。另外,有先天性心臟病或呼吸系統症狀的新生兒,第一聲啼哭也偏弱。
2 常規性的啼哭原因
·饑餓:這是寶寶表達自我的過程中,最常見的一大因素。通常,當寶寶因為餓而哭,他們的啼哭的模樣不會很急躁,聲音往往由小到大的變化。當大人將手指輕輕放于寶寶一側面頰,或靠近嘴巴時,他會立刻轉頭,並做吮吸狀,這顯然是宣告他餓了。一旦接觸到奶嘴,寶寶極可能瞬間止住了哭聲。
·著涼:大多數家長表示,給寶寶帶暖都來不及,寧可捂得一身痱子,也不會讓他受凍。話雖如此,但難保沒有讓寶寶著涼的情況出現。寶寶因為受涼而哭的狀況儘管不普遍,而一旦有這現象,爸爸媽媽可以直接觸摸寶寶的手腳,檢查是否偏冷,並觀察是不是拉肚子。當寶寶出現因著涼而哭的情況時,可以給他們適量增加衣物保暖,待到身體微微出汗,該狀態可解除警報。
·排泄:寶寶在排泄之前和排泄的過程中,會有極不耐煩的表現。哭鬧的同時,他們還會盡力扭動身體、蹬腿、挺腰。這個時候,父母需先確認寶寶是否排泄完成,如果結束了,別急著墊尿片,首先檢查髒物是否殘留在寶寶的身體及衣服上,務必清理乾淨,再換上乾爽的尿片,確保寶寶的舒適,同時避免病菌的感染。
·撒嬌:這是寶寶對情緒、心情的一種表達,他們渴望獲得大人的關注、呵護,想要被抱起來。適當的抱寶寶,在帶給寶貝安全感的同時,會促進他們的消化與循環系統的發育。此外,對寶貝的人格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寶寶的啼哭可以分為兩大類
生理性啼哭和病理性啼哭。
生理性啼哭起到語言信號的作用,饑餓、寒冷、口渴、便尿感、需要父母安慰及不適均會啼哭。這種哭聲較為婉轉、悅耳、如傾如訴,富於情感,扣母心弦。同時,生理性啼哭可以使肺葉充分膨脹,肺活量增大,新陳代謝增加,肋肌、膈肌、腹肌和四肢都得到運動鍛煉。饑餓時嬰兒常常左顧右盼,哭哭停停,一旦要求得到滿足後哭聲隨即停止,若無人理睬則哭鬧加劇。有時體位不適,包被過緊或過松,也可引起哭鬧不安。受到驚駭時,嬰兒的啼哭一般比較劇烈,常突然發生高音調的“哇”聲驚哭,哭時伴有恐懼樣,有時於熟睡中驚哭而醒,一二日後自然消失。“夜啼症”俗稱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夜啼郎”,日睡夜哭,多見於父母溺愛養成的不良習慣,也見於低鈣血症和維生素B6缺乏症導致的神經興奮性增強。
病理性啼哭指凡能引起新生兒不適或疼痛的疾病均可出現的異常哭吵。新生兒患病時哭吵常有以下規律:開始哭聲洪亮,煩躁哭鬧,給他 換幹尿布、抱起、餵奶均要哭,以後哭聲減弱、少哭、到吃奶的時候也不哭、最後啼哭無聲、不哭。所以哭聲是判斷新生兒疾病輕重的重要標誌。新生兒病理性啼哭常見於:便秘,以夜間啼哭為多;腹瀉,可因腹痛而啼哭,常伴有腸鳴音亢進;關節脫位或骨折引起的啼哭,常哭聲不止,伴有患側肢體活動障礙;中耳炎所致的啼哭,當患兒被抱起時,喜將患耳朝上,若不注意碰到患兒耳屏或牽拉患耳即大哭不止;顱內出血,化膿性腦膜炎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時,常伴有悲痛性“腦性尖叫”,表現為“哇啊”發聲急、高音調,短促而直,停止快,或伴有呻吟,陣發性痙攣,面色蒼白或陣發性青紫,呼吸不規則有時暫停。還有,破傷風患兒啼哭的特點是:哭鬧時牙關緊閉不張口,而正常兒哭鬧時口張得很大。
細心呵護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