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99%的媽媽都想要的寶寶輔食添加全攻略

養生之道網導讀:

無論是媽媽們給寶寶自製的輔食還是從超市買的輔食產品,在給寶寶餵食輔食時都應遵循由稀到稠、由細到粗,添加的量由少到多,循序。

無論是媽媽們給寶寶自製的輔食還是從超市買的輔食產品,在給寶寶餵食輔食時都應遵循由稀到稠、由細到粗,添加的量由少到多,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始時一次只能喂一種新的食物,等寶寶適應後,再添加另外一種新的食品。

寶寶輔食添加順序:

從少量到多量:

即從喂果汁、菜水起,第1天喂1~2小勺,大約10毫升;第2天喂20毫升;逐天增加。

從稀到稠:

比如從米湯到稀粥,從稀粥到稠粥,從稠粥到軟飯,就是由稀到稠的典型演變。

從細到粗:

比如從米湯、稀粥、稠粥、到軟飯;從麵糊、爛面、碎麵條、餛飩到包子、餃子等。

寶寶的健康成長和發育需要充足的營養,但是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大,乳類餵養已經不能滿足其營養需求。為了滿足孩子的營養素需要並慢慢向成人飲食過渡,同時進行進食技能訓練,我們要為孩子添加輔食。國內外專家一致認為,4-6個月是給寶貝添加輔食的最適宜時機,這時無論是從心理還是生理上,寶寶都已大致具備添加輔食物的條件。

4-6個月

初次給寶寶寶喂輔食的時間,最好在早晨喂完奶後用小勺給寶寶少量餵食,這時寶寶比較警醒並願意接受新事物。一開始最好給寶貝添加少量蔬菜汁或水果汁。當寶寶適應後,才開始添加第二種,一般不主張過早添加肉類食品,而每天添加的澱粉類(粥、米糊、麵條等)的總量也不應該超過50克。每頓的輔食中,食物的種類不應該超過2種,避免過多飲食導致寶寶的不適應或厭食。一般可分兩餐喂。製作水果泥蔬菜泥之前一定要仔細削皮,蒸熟或煮透。避免進食容易引起過敏的麵粉類食物。

寶寶一開始可能不喜歡父母用小勺喂他,因為本來流暢的吸吮因為不得不等待每一勺食物而被打斷。但是新食物的滋味對寶寶而言很特別,他如果感到陌生的話,可能要15-20次才能適應並且享受起這種新的刺激。媽媽們往往在喂到5-8次時就放棄了,使寶寶喪失了接觸新食物的機會。

7-9個月

寶寶已經開始長牙,能吃很多東西了,而且身體每天所需要的營養素有1/3是來自輔食。這一階段家長不僅僅要讓寶寶的胃腸能夠接受越來越多種類的輔食,同時要鍛煉寶寶用手拿東西吃的能力。有效地使用手指進食是寶寶智慧發育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這需要手眼協調,靈活的手指和一定程度的不依賴父母。比如可以讓寶寶自己拿著一小片饅頭或餅乾隨意啃。母乳(或其他乳品)每天喂三次或兩次,兩次輔食在喂完奶隔開一小段時間後進行。輔食逐漸從泥狀變成稠糊狀,如蛋羹、碎豆腐、碎青菜、肉鬆等。訓練寶寶將食物放在嘴裡後會動上下顎,並用舌頭頂住上顎將食物吞咽下去。開始添加容易消化吸收的雞肉、魚肉逐漸過渡到較難吸收的豬肉、牛肉、動物肝等。在每天添加的輔食中,蔬菜是不可缺少的食物。可以開始少嘗試吃一些生的食物,如番茄及水果等。蛋羹由半個雞蛋過渡到整個。

這時候的寶寶已能坐得較穩了,喜歡坐起來吃飯,可把寶寶放在兒童餐椅裡讓他自己吃輔食。當他被放進椅子裡戴上圍脖,並看到準備食物的情景,就會開始期待食物了。

在這個階段,媽媽要注意的事項是:

1.不能過早添加調味料,以免妨礙寶寶的味覺發展

2.不要把食物弄得過細,使寶寶失去了訓練咀嚼及吞咽的能力。

3.食物的顏色要鮮豔,吸引寶寶的興趣。

10-12個月

這一時期要注意飲食的營養素均衡。輔食最好是帶有咬勁的細碎狀食物。已經長出好幾顆乳切齒的寶寶如果已經學會了咀嚼動作,會用牙齦磨碎食物,每次喂輔食可以吃小半碗,就應該開始訓練寶貝自己吃飯和咀嚼,這樣有助於寶貝的上下顎及腦部發育。給寶寶提供一些有咬勁的食物,如肉或魚可撕成小片,蔬菜可切成片或絲等。

進食的時間可以調整成與大人的三餐時間一致,另外在早晚十點鐘各加一餐。進食的內容可為三餐奶兩餐輔食,如果寶寶輔食吃得好,將一餐奶改為輔食,以免影響寶寶吃輔食的量。輔食的內容主要有稠粥、菜泥或碎菜、蛋羹、爛麵條、豆腐末、肉末或肝泥等等。

寶貝吃了一段時間輔食後,常有欲望想要自己拿湯匙吃。但是寶寶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有限,無法自如使用像勺子或叉子之類的器具,可能會經常弄得很髒。媽媽要多點耐心,不要責備寶貝,以免影響寶貝的動作和心理發育。多鼓勵寶貝這樣做,並且可以一邊自己喂,一邊讓寶寶嘗試自行動手。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相約幾個年齡相仿的寶寶在一起進食,通過寶寶的競爭意識及互相學習能力,使寶寶更愛進食。

寶寶輔食製作教程,媽媽學起來!

很多媽媽想給自己寶寶做輔食,可是,菜泥應該怎麼做?肉泥應該怎麼做?輔食做多了怎麼保存呢?我們來看一位媽媽豐富全面又實用的經驗分享!家有小寶寶的媽媽學起來吧!

菜泥的製作

1、菜泥怎麼做?

先弄熟,然後打泥。

2、如何加工蔬菜?

一般來說,根莖類的直接蒸,葉類蔬菜用水煮(一定要倒去煮菜水,影響鈣吸收的草酸和農藥什麼的都在水裡哦)。

適合蒸的食材:土豆、紅薯、南瓜、冬瓜、胡蘿蔔、白蘿蔔、青豆等

適合煮的食材:小白菜、菠菜、蘆筍、香菇、花菜、芹菜等

3、怎麼把蔬菜弄成泥?

1)比較軟糯的根莖類蔬菜,比如南瓜、土豆、胡蘿蔔等,直接用研磨碗就可以了,很少的量也可以做,非常方便。

2)研磨碗磨不細膩的蔬菜,需要借助輔食機或者料理棒。

優點是可以打得非常細膩,缺點是很少的量打不起來。

3)沒有輔食機的話,也可以用研磨碗研磨後過篩,取比較細膩的部分。

4)本身含水量比較少的蔬菜可以加少量白開水,做出來的泥會更細膩。等到寶寶稍微大點兒,葉類菜可以不打成泥,用刀剁碎即可。

5)玉米糊這種帶渣比較多的,可以用輔食機攪打之後再過篩,成品非常細膩非常好吃,就是當媽的累屁了。

4、混合泥

因為輔食機太少量不好打,所以做混合泥是很好的辦法,幾種蔬菜、肉類放在一起,營養豐富又全面。

5、輔食儲存

輔食做好之後,趁熱分裝到洗淨且開水燙過的可以密封的儲存罐裡,然後立即蓋好蓋子,放涼後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一般保存一周沒問題。如果想保存更久,可以用冰格凍成小塊後放密封的保鮮袋冷凍保存。下次吃的時候,放輔食機或者蒸鍋加熱徹底(燒到燙)即可。

都知道新鮮做的最好,那麼問題來了,你有那功夫麼?正確保存,營養損失很少哈,不用為此糾結。

6、菜泥製作&保存示例:豌豆泥

1)豌豆煮熟,放入輔食機。

2)啟動輔食機打成泥。

3)趁熱裝入冰格,蓋上蓋子。冷卻後放入冷凍室。

4)凍成塊狀之後脫模。

5)裝入保鮮袋冷凍保存,隨吃隨取。

果泥的製作

1、果泥跟菜泥基本同理,少了一個弄熟的步驟。

2、香蕉、牛油果之類的水果通過研磨碗就可以磨得又軟又細,蘋果、梨可以用勺尖刮,車厘子之類的就需要借助輔食機的幫助了。

肉泥的製作

1、選合適的食材:

豬肉建議選擇豬大腿中間的肉或者豬裡脊;雞肉首選雞腿肉,其次是雞胸肉;牛肉要選瘦的部分,比如後腿肚內芯或裡脊。

2、去除白色腱膜。

3、將食材切成丁,放入清水煮,去除浮沫,煮30-40分鐘或壓力鍋15分鐘。有的媽媽喜歡放一點蔥薑,也可以。糕媽的習慣是啥也不放。

4、煮熟的肉丁帶適量湯汁放入輔食機。

5、啟動輔食機(或料理棒)打成肉泥,盛入冰格,放冰箱冷凍後脫模,裝保鮮袋冷凍保存。

魚類的處理

1、選合適的食材:

三文魚、鱈魚都是不錯的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營養豐富,不腥,刺也比較少。

2、按照寶寶每頓的食量切塊。

3、裝保鮮袋。

4、魚塊之間略留空隙放入冰箱冷凍(避免粘在一起),隨吃隨取。

5、吃的時候,取一塊蒸熟(8分鐘左右),用研磨碗磨成泥即可。

6、跟菜粥、米粉一起吃,營養美味棒棒噠。

米粉的沖調

米粉的沖調其實是個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但依然很多媽媽為此糾結,就把要點再說一說哈。

1、米粉可以混吃,只要不過敏,不同品牌、不同段位、不同穀物推薦混吃。

2、沖米粉的水溫,70-80度左右,這個問題其實不用糾結啦。。。

3、用什麼水沖米粉?煮沸的自來水即可,不安心的可以使用篩檢程式,強迫症麻麻可以選擇純淨水。

煮粥

1、粥也是不錯的輔食,十倍粥就是一杯米+十杯水煮的粥,七倍粥、五倍粥同理。寶寶會吃得越來越稠,到10個月以後,就可以嘗試軟飯了。不能光吃粥哦,自製的粥不如市售的米粉營養全面。

2、煮粥不一定要白米,也可以加小米、燕麥、各種雜糧,前提是一樣一樣先單獨試過,確定不過敏了才可以混著一起煮。

養生之道網導讀: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查珀爾希爾分校的研究人員追蹤了386名吃奶粉的寶寶,最終收集到了298名寶寶的資料,其中44%的寶寶一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查珀爾希爾分校的研究人員追蹤了386名吃奶粉的寶寶,最終收集到了298名寶寶的資料,其中44%的寶寶一直使用容量在6盎司(約為180毫升)以上的大奶瓶。研究人員分別在這些寶寶兩個月大和半歲時,對他們體重的增長情況進行了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所有寶寶在出生時的平均體重為3.2公斤,兩個月時的平均體重為5.3公斤,半歲時的平均體重為8公斤。而使用大奶瓶的寶寶在兩個月時的平均體重為5.4公斤,半歲時的平均體重為8.2公斤。

領導研究的查理斯·伍德指出,每個孩子個體情況不同,但一般來講,兩個月大的寶寶用4盎司大的奶瓶比較適合。和吃母乳的寶寶相比,經常使用大奶瓶吃奶粉的寶寶很容易吃過量,特別是當餵養者強制其將瓶中的奶吃完時。時間一長,就會導致寶寶體重過多增加,甚至增加長大後攝入更多食物導致發胖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