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寶寶睡眠傳遞的信號有哪些?

很多媽媽會為寶寶睡不好而擔心。寶寶入睡困難、睡不安穩、睡眠時間短,都會讓媽媽操心不已。

確實,睡眠是件大事,尤其對寶寶來說,因為它關係到寶寶的正常發育和心智發展。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寶寶的睡眠品質,是他身心健康的一種重要信號。

要瞭解寶寶睡眠中發出的信號,首先要瞭解寶寶的睡眠是什麼樣的。

一般來說,寶寶的睡眠時間,要占到一天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

人的睡眠並不是單純的沉睡,而是分為兩個時相——快速眼動睡眠和非快速眼動睡眠。這兩個時相在睡眠中是交替出現的。在快速眼動睡眠中,人的腦電波很接近清醒安靜時的狀態,比非快速眼動睡眠要活躍,同時伴隨著眼球在眼皮下的快速活動,成人做夢多半是在這個階段。

小嬰兒的睡眠也可以分為這兩個時相,但是和成人有所不同。一個是寶寶的睡眠中快速眼動睡眠占的比例更大,初生到兩個月時約占到他睡眠時間的一半左右,隨後會下降到百分之三、四十,而成人一般只占五分之一;另一個是,寶寶經常是一睡著就直接進入快速眼動睡眠,成人則是先有一小時左右的非快速眼動睡眠。

相關閱讀:攻克睡眠4誤區,還寶寶高質睡眠

小寶寶快速眼動睡眠比例大,其實是和他的生長發育需求有關的。科學家普遍認同這樣一種觀點:小嬰兒這種活躍的快速眼動睡眠,能為他提供足夠的內部刺激,保證他的神經系統的正常發展。

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寶寶時常會“睡不安穩”:眼球轉動、表情怪異、呼吸不勻,手腳還可能有些動作。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媽媽不必擔心。

如果寶寶日間玩耍太興奮,或者受到過度的刺激,比如大的聲音、他害怕的人或物體接近他,那麼他夜間也可能會有哭鬧、驚醒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也不必擔心,媽媽穩定的情緒、溫柔的聲音和撫摸,會讓寶寶安定下來。只要他平時情緒愉快,一般對寶寶不會有長久的、嚴重的影響。

還有一種現象是寶寶臨睡前哭鬧,而且較難安撫。這種情況一般是因為沒有按時安排寶寶入睡,或者換了環境,或者寶寶睡前玩得太高興,雖然瞌睡了但是仍然平靜不下來。這時媽媽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給寶寶做做輕柔的按摩,或輕輕拍拍、撫摸他,給他哼唱一些安靜地樂曲,都可以讓他慢慢安靜下來,切不可用力搖晃或拍打。

那麼如何判斷寶寶的睡眠是否充足、品質好不好呢?媽媽可以通過觀察寶寶醒來以後的表現。如果寶寶精神很好,情緒愉快平穩,食欲正常,有玩耍的興趣,就表明寶寶的睡眠是健康、充足的,時間並不是最重要的指標。

有些寶寶睡了很長時間,但是醒來後情緒不佳,經常哭鬧,飲食不好,也不愛玩耍,這倒是需要警惕的。這往往表明寶寶睡眠品質不好。媽媽也許會發現,這種情況下,寶寶睡覺不安穩的時間持續比較長,還表現出煩躁不安。這時需要注意寶寶睡眠的環境如臥具、房間是否不舒適,或者寶寶是否有生病的跡象。生病、不舒服、健康狀況不佳的情況下,寶寶的睡眠往往會出狀況。

寶寶睡眠不好怎麼辦?

1、適應寶寶的生理時鐘。

寶寶在出生3個月之前一直都是在睡覺,這時爸媽絕對不能可以改變睡眠時間,應該根據寶寶的生理時鐘按時餵奶按時睡覺。這才是培養正確的睡眠習慣的基本方法。

2、哺乳後不要馬上睡覺。

出生3個月後,寶寶的生理時鐘逐漸有規律,但是在這個時期也很難培養獨自睡覺的習慣。另外,哺乳後不要馬上睡覺,因此哺乳後最好陪寶寶玩耍。

3、有規律地餵奶或睡覺。

寶寶出生3個月後,每天睡14小時左右,其中有12小時在夜間睡覺。這時,夜間睡醒的次數逐漸減少,而且白天能睡兩、三次午覺。在這個時期,媽媽就應該有規律地餵奶或者哄寶寶睡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按時睡覺,而且夜間睡醒之前要充分地餵奶。

4、讓寶寶感受白天。

建議媽媽在白天的時候儘量保持家居明亮,例如把窗簾拉開,讓陽光透入屋內,好讓寶寶領略一下白天的感覺。

5、營造寧靜感覺。

人體在昏暗的環境下大量分泌出促進睡眠、有助於成長的激素,因此到了晚上時間,媽媽不妨在寶寶的房間裡只亮著小燈,儘量保持家中昏暗寧靜舒服的感覺。在漆黑的環境下,能分泌出最多的睡眠激素。同時也能讓寶寶漸漸產生對夜晚的認知。慢慢養成在日間活動,晚上休息的習慣,然後逐步將寶寶的生理時鐘調教至正常狀態。

6、保持適當溫度。

保持適當的溫度,對於寶寶是否能安穩入眠十分重要。當寶寶穿上衣服睡覺後,媽媽要留意一下寶寶的體溫,只要身體不感覺太熱或太冷便可。媽媽可以用手撫摸一下寶寶的身體,如果寶寶沒有出汗,身體溫暖而不冷就是代表溫度適合。

7、白天陪玩。

爸媽不妨在白天的時候給寶寶播放一下輕快悅耳的音樂,或者播一些廣播等聲音。同時,媽媽也可以用白天時間多跟寶寶說說話,又或者多陪寶寶玩耍。這樣除了可以消耗寶寶的精力,到晚間時睡得特別香甜外,同樣也可以讓寶寶感受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