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警惕病毒致小兒秋季腹瀉
市疾控中心發佈警示,市民應謹防病毒性腹瀉(也叫小兒秋季腹瀉),嬰幼兒和兒童尤其要當心。對此,兒童醫學中心的專家特別指出,媽媽們在餵奶時一定要注意對奶瓶的消毒,並特別建議年輕的媽媽最好不要邊打手機邊餵奶。
據悉,病毒性腹瀉(又稱為秋季腹瀉)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感染性腹瀉,主要元兇為輪狀病毒、諾瓦克病毒等。
病毒性腹瀉好發季節在秋末初冬,感染對象主要為嬰幼兒、學齡前兒童和小學生,可通過食用污染的水源、食品感染,易在幼托、學校出現暴發。
來自兒童醫學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近一周來的門急診量每天逾3000人次,其中大多數是有感冒和腹瀉的小病人。
“這個季節的腹瀉主要是受到輪狀病毒感染,主要表現為嘔吐、腹瀉、食欲不濟等胃腸道症狀。秋季腹瀉不是什麼大毛病,但是主要多發於6個月到3歲左右的嬰幼兒,如果腹瀉嚴重可能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如不及時治療甚至可能休克。”市兒童醫學中心有關專家對記者說。
不過,父母對此也不用過於緊張,通常父母在家適當處理就可以為寶寶進行治療。專家指出,一般家長在家裡可以泡點溫鹽水給小孩喝,小孩不喜歡的話再加點糖也不要緊;但是如果嚴重腹瀉就需要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口服補液鹽。
兒童醫學中心的專家指出,“幼兒更容易受到病毒侵害,病毒主要是由於飲用了不潔的水或食物,以及接觸感染等,因此幼兒的腹瀉多是由於家長餵養的消毒不夠或二次污染造成。”她表示,奶瓶每週一次用消毒劑泡,但泡完後一定要沖洗乾淨,放置時間過長的奶也不要吃了;同時家長要勤洗手,特別有些家長一邊拿手機一邊喂小孩,手機上的細菌或病毒就可能這樣侵害寶寶。因此,對於家長還應該經常用酒精棉花擦拭手機和電腦鍵盤,以避免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