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痛!痛!痛經不僅痛還影響懷孕?
引起痛經的原因十分複雜,但是,歸納起來不外乎是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兩個方面。
一、 全身因素
其中有精神因素和經血凝滯不暢的原因。精神緊張、抑鬱、恐懼、情緒不穩定與原發性痛經的發生密切相關。
經期劇烈活動、不注意風寒濕冷,或體質虛弱,或對疼痛極為敏感,均可誘發痛經。中醫認為,一個人在有經期間身體抵抗力較低,此時容易受到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襲,從而導致氣滯血瘀。血的運行是靠氣來推動的,氣滯了,血液流動就慢了,血流速度減慢了,就容易發生凝滯。打下比方,這就好比自來水管的下水道發生了瘀積、阻塞,於是,水就積聚在一起,污水不能流走,便發生了積水現象。痛經情況也與此類似。由於經血凝滯不暢,經血瘀積,便發生了痛經。這就是“痛則不通,不通則痛”的道理。如果仔細觀察一下經血情況,就可以發現痛經女性的經血大多數是顏色暗紅,甚至有血塊。這就是經血凝滯不暢的緣故。
二、 局部因素
局部因素包括卵巢內分泌方面和子宮方面的因素。
1、經研究發現,痛經基本上都發生在有排卵週期的女性,而無排卵週期的女性是極少會發生痛經的。卵子是由卵巢生成並排出的,因此認為痛經的發生可能與卵巢內分泌因素有關。
2、至於痛經與子宮方面的因素有關,就不難理解了。例如,子宮肌肉發生了痙攣,就發生了痛經。這個道理猶如腸痙攣時發生腹疼的原理是一樣的。此外,子宮峽部肌肉張力增加,為了克服這種阻力使經血排出體外,子宮必須加強收縮,這樣,就產生了痛經。如果子宮過度傾屈,宮頸口狹窄,使經血流通不暢,也會引起痛經。這就是前面所講的“不通則痛”的道理。
近年來,許多研究證實,子宮內膜和血內前列腺素含量的增高是造成痛經的一個決定性因素。經血中含有較多的前列腺素E2和前列腺素F2α。月經期子宮內膜破碎,前列腺素F2α便釋放出來並作用於子宮肌及血管,引起痙攣性收縮而產生疼痛。前列腺素F2α進入血液迴圈,便引起噁心、嘔吐甚至暈厥等全身反應。
從上述諸多的致病因素來看,並不能發現有任何因素可影響生育。相反,出現痛經,說明有排卵,也就具有生育能力。不過,如果痛經是由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感染、宮腔粘連等婦科疾病引起的話,由於這些婦科病會影響生育,因此,只有待這些疾病治癒後,生育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