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動作慢怎麼辦】孩子動作慢原因

養生之道網導讀:

瞭解孩子動作慢怎麼辦對寶媽極為重要,那麼孩子動作慢怎麼辦?瞭解孩子動作慢怎麼辦並不困難。

從五大粗動作看幼兒發展

一般而言,5大粗動作最能明顯觀察幼兒的發展情況,從中瞭解其發展順序;此外也可藉由粗大動作來檢視腦神經是否依正常速度發展。

陳慧如醫師指出:「有一些疾病像腦部問題,會先反應在粗大動作上,例如:8個月寶寶還不會翻身或坐等,就要考慮是否有腦部神經發育異常等情形。因此,粗大動作明顯落後的小孩須檢查是否有腦神經發育的問題,可能與腦部先天性發展異常、早產或與其它先天性症候群有關。

蔡意茹治療師補充:「翻身、坐、爬、站、走等動作,與神經、骨骼、肌肉的發展有關。」如果都發展成熟,孩子會逐漸做到這幾個動作,但並非完全按這順序發展,根據蔡治療師的觀察,有些幼兒先會站、會走、才會爬;不一定是先爬、才會站和走,最主要是依孩子的年紀來瞭解他會出現哪些移行能力。

不過原則上,多數寶寶還是會先翻身、接著是坐起來,慢慢學會站和走。而這幾個動作對幼兒來說,是最早探索環境的方法,從翻身開始,他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不像仰躺,只能看到天花板或眼睛上方的視野。而當他開始坐、爬、站時,視野高低也就不同,與環境產生更多的互動。

整體來說如果不是明顯的落後,在之後還能追得上來,陳慧如醫師舉例說明,一般是6個月大的寶寶會翻身,而寶寶卻到9個月才會翻身,發展稍微慢一點,家長要注意孩子之後是否有協調、感覺統合等問題,或合併其它精細動作或語言發展問題。

發展不好的因素多為刺激不足造成

倘若五大動作發展不好,陳慧如醫師表示:「首先要排除腦神經方面的問題,包括腦部的先天性發育異常,或腦部曾受傷、甚至腦部發炎像腦膜炎等。」另外,也可能是合併其它基因症候群或一些代謝問題。

除此,骨骼、肌肉發展不佳也會影響5大動作發展,但是要經過醫師的鑒別診斷,例如脊髓肌肉萎縮症,是因支配肌肉的脊髓神經出現問題,導致粗大動作發展落後或退化。不過,也有部分發展不佳的原因是刺激訓練不夠,像有些家長怕孩子哭,經常抱著或背著他,減少他練習爬的機會。

孩子的5大動作發展不佳,依據蔡治療師的臨床經驗,造成原因多半是刺激不足。

尤其現在少子化,父母很寶貝孩子,有時候寶寶因為趴著不舒服而哭泣,家長常會立刻抱起來安撫,沒有讓他有學習翻身、坐、站的機會,漸漸的孩子的骨骼系統無法發展成熟,也變得愈來愈沒有力氣,更不喜歡動。

蔡治療師指出:「甚至有些家長認為等孩子大一點就會自己走,但其實為錯誤觀念。」做任何事都是慢吞吞的,老是跟不上別人的速度,起床、穿衣、穿鞋、收玩具等,總是拖三落四,哪怕大人發脾氣也做不快。

孩子動作慢怎麼辦

第一類表現

做任何事都是慢吞吞的,老是跟不上別人的速度,起床、穿衣、穿鞋、收玩具等,總是拖三落四,哪怕大人發脾氣也做不快。

原因

天生如此,這類孩子對事物常常表現出畏縮、害怕、害羞沉默,且不願意與別人互動。

解決之道

這一類寶寶處事磨蹭,是因為性格使然,所以要想從根源上改變這類寶寶磨蹭的習慣是不現實的。但爸爸媽媽一定要堅持給予寶寶幫助與鼓勵,不要嘲笑寶寶的慢,而是對他的每一點進步予以最大的表場,從而激發寶寶做事加快速度。

第二類表現

做事並不每件都落後于別的孩子,仔細觀察發現,這類寶寶通常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或有較大誘惑時做事動作較快,若所做或將做的事是他不情願的,動作就變得慢吞吞。

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這類寶寶通常在爸媽吩咐做某事時,並沒有集中注意力聽到並隨之去做,或心裡想著其他事,做爸媽要求的事情就顯得“漫不經心”,在爸媽眼裡這種行為就是“慢吞吞”。

解決之道:可以選擇孩子平時最愛東西,比如最愛玩的遊戲、最愛看的動畫片等等,激發孩子做事的注意力,還可以做一些練習,來培養孩子注意力的持續時間。儘量不要把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做比較,但可以跟他以前的表現比,也可以跟爸爸媽媽比,這樣處理是為了保護孩子的自信心。

2、爸媽指令太多,孩子無從應付:

爸媽有時往往一個指令出去,就要孩子馬上做出回應。然而每個孩子發展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動作發展較快,有的是思考方面較快,當孩子的思考動作協調不是很好時,而家長卻又要求嚴格,超出孩子動作能力時,爸媽就會認為孩子慢吞吞,而孩子則會認為他已經很快了。爸爸媽媽和孩子的標準不一樣,常是孩子被認為慢吞吞的主要原因。

解決之道:爸爸媽媽做事也不能急於求成,孩子做事慢並非說改就改,要孩子改掉一種壞毛病,養成一種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通過反復的、多次的練習,才能實現。

因此,第一,家長要有耐心、有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比人家的差;第二,多給孩子練習的機會,但要視不同情況不同對待,不能操之過急;第三,根據孩子的表現,給予適當的評價;第四,要持之以恆,注意在求快的同時,依然要以做得好為最終標準。

3、缺乏興趣:孩子面對他感興趣的事,動作就很快,沒興趣的事就在那裡磨蹭,如今天要去動物園玩,他可以在3分鐘內穿好衣服、襪子,還反過來催大人。如果換成要他去收拾地上的玩具的話,他就開始慢吞吞,任你喊破嗓子,他的動作還是依然故我的慢。

解決之道:激發孩子的興趣。爸爸媽媽試著觀察一下孩子對什麼比較感興趣,試著用孩子喜歡的事物去激發孩子做事的積極性,例如答應孩子做完事可以看十分鐘電視,又或者答應孩子可以買一樣玩具等等,只要注意觀察,有十足的耐心,孩子磨蹭的壞習慣一定是可以根治的。

4、家庭氛圍:爸爸媽媽都是慢性子,叫寶寶如何快得起來。

解決之道:先改變一下自己,再想著改變寶寶吧。又或者來一個家庭比賽,看看誰的動作快。

5、缺乏信心:通常這類孩子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要求比較高,孩子的行為常常有指責之處,令孩子無端失去信心,認為少做少錯,自然動作遲緩。

解決之道:對於這樣的孩子,爸爸媽媽一定要改變以往追求完美的教育方法,“金無足金,人無完人”,試著把責備改成鼓勵。

例如:孩子喝牛奶時把杯子弄翻了,如果媽媽能換一個角度問他:“你把牛媽媽的奶灑了,要怎麼辦?”可能就容易引發孩子對立時解決問題的興趣,如果只是一味責怪,會搞得孩子不知所措。

6、依賴性過強:“反正我慢吞吞也不要緊,爸爸媽媽會給我做的。”孩子們的普通心理。

解決之道:爸爸媽媽先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照顧孩子過分細緻了,是不是為孩子安排了一切,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對於一些需要獨立處理的事無法自理,處處依賴成人,等待成人替他做,所以做事喜歡磨磨蹭蹭。

如果發現自己的寶寶有這樣的傾向,爸爸媽媽可千萬要注意堅持原則,該是寶寶的事情一定要認他自己做,不要讓他養成投機取巧的心理。例如:本來是要求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的,但孩子在那裡磨蹭想等著媽媽做,結果媽媽看不下去罵幾句之後,還是幫他收拾,這樣是不會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此,父母堅持原則是很重要的。

細心呵護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