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寶寶腹瀉的食療方法有哪些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腹瀉的食療方法有哪些?小兒腹瀉是一種常見的嬰幼兒疾病,而長期的腹瀉對寶寶身體有一定的危害。那麼寶寶腹瀉的食療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寶寶的腸胃功能尚不完善,飲食不當很容易引起寶寶拉肚子。那麼,寶寶拉肚子怎麼辦呢?寶寶拉肚子吃什麼食物好呢?帶著這些疑問,跟著小編到文中看看治療寶寶拉肚子的食療偏方吧!

一、寶寶腹瀉的食療方法

嬰兒腹瀉其發病原因除腸胃道受細菌感染外,主要是由於餵養不當、天氣太熱或突然涼等。如果未按時添加輔食或餵養不定時,一旦食物變化較多,小兒腸道不能適應,也會引起消化不良而腹瀉。

1、胡蘿蔔湯

將胡蘿蔔洗淨、切碎、煮爛、取汁,加適量葡萄糖,一日多次代茶飲。因為胡蘿蔔是鹼性食物,含有果膠,有促成形成大便和吸附細菌毒素的功效。

2、焦米粥

將粳米炒至發黃,加水熬成稀粥成澱粉槳狀,米炒焦後部分變成炭質,具有吸附作用,減少大便中的水分。

3、藕粉湯

將藕粉30克加水200克,煮後每次吃50克。耦粉能通便止瀉、健脾開胃、促進消化。

4、蓮肉糊

用幹蓮肉25克,去芯、研粉,加米湯或水250克,煮成糊,加白糖適量調味,一日三次。蓮肉有清心醒脾、補脾止瀉、補中養神的功效。

5、蘋果泥

取新鮮蘋果一隻,洗淨切對半開,用金屬湯匙輕輕刮取喂服。蘋果纖維細,對腸道刺激小,含有果膠及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作用。

二、腹瀉寶寶如何護理

生活中如何避免寶寶腹瀉呢?媽媽不妨從以下方面加以注意。

1、注意居家衛生

為免寶寶腹瀉,媽媽要注意飲食、生活衛生。寶寶的用具、玩具、餐具要注意清洗消毒,寶寶用過的便器要徹底消毒。

2、不要濫用抗生素

以最常見的腹瀉為例,是因輪狀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媽媽給寶寶濫用抗生素會引發寶寶腸道內菌群失調,影響腸道的吸收功能,不利於寶寶康復。

3、補充水分預防脫水

寶寶腹瀉會使體內水分大量流失,媽媽要注意為寶寶及時補水,以預防寶寶脫水。

4、記錄寶寶腹瀉表現

腹瀉的寶寶很容易精神萎靡,媽媽要注意觀察寶寶精神狀態、面色、體溫等變化,還要認真記錄寶寶大便次數、量及性狀,一來對於寶寶腹瀉是否有好轉可做到心中有數,二來就醫時也可給醫生做參考,便於醫生對症治療。

三、治療腹瀉的中醫食療偏方

1、粳米薑茶

茶15克,生薑10克,大棗7枚,粳米30克,同煮成粥食之。

2、山楂山藥粥

山楂30克,山藥3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煮粥食之。

3、酸辣湯

焦山楂60克,胡椒粉6克,紅糖30克。焦山楂水煎取汁,再加入胡椒粉、紅糖攪勻。

4、楊梅酒

楊梅20枚,白酒500毫升,密封3天后可飲之。

5、馬齒莧綠豆湯

馬齒莧200克,綠豆50克,大蒜5頭,鹽適量。共煮1小時飲用。

四、適宜小兒腹瀉患者食用的食物

1、酸牛奶

鮮牛奶消毒後經乳酸桿菌發酵而成。酸牛奶的凝塊小,易消化,能刺激胃腸道消化酶分泌,同時有殺菌作用,適用於經常腹瀉的嬰幼兒。

2、蘋果泥

取新鮮蘋果一隻切開,用金屬小勺輕輕刮取。蘋果的纖維較細,對腸道刺激小,富有鹼性,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和收斂作用,對腹瀉治療有益。

3、胡蘿蔔

胡蘿蔔所含的揮發油能起到促進消化和殺菌的作用可減輕腹瀉和小兒胃腸負擔,並且胡蘿蔔中還含有果膠、木質素、黃堿素等物質能使大便成形並吸附腸道內的細菌和毒素。

五、小兒腹瀉患者的飲食誤區

對於小兒腹瀉容易出現的飲食誤區,家長也應多多注意,以下是常見的小兒腹瀉患者的飲食誤區。

1、寶寶腹瀉應該多喝水

腹瀉寶寶不宜喝水,因為寶寶持續腹瀉,丟失的鉀和鈉比較多,白開水中並不含這些成分,而且過量飲水會稀釋胃酸,影響孩子食欲。如果孩子口渴的話,可以給他服用口服補液。因為口服補液中含有適當比例的糖、堿、氯化鉀和氯化鈉,可以幫助寶寶補充丟失的電解質,讓寶寶儘快恢復。

2、腹瀉的孩子一點油也不能吃

有些小兒容易腹瀉,尤其是滲出性體質的孩子,腹瀉可持續很長時間,不應當長期忌油。如長期忌油,可使小兒消耗體內貯存的脂肪,引起消瘦,還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與利用,久之,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長期忌油還可造成腹瀉,易發生在6個月至3歲小兒,稱“學步嬰兒腹瀉”或慢性非特異性腹瀉。此與小腸粘膜上酶的活性增強有關。如醯甘酸環化酶使前列腺素增加,促使胃腸蠕動加快,造成腹瀉。這種腹瀉可用植物油治療,不飽和脂肪酸可抑制這一過程。嬰兒長期腹瀉吃些植物油有益無害。乳母嚴格忌油可使嬰兒腹瀉,所以也不要忌油。

六、小兒腹瀉的預防

1、提倡母乳餵養:由於母乳中含有一種稱為分泌性IgA(SigA)的免疫性物質,對保持和增強消化道局部的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也就是使消化道具備強有力的抵禦病原微生物侵入的能力,保證孩子消化道的機能健全,不易發生腹瀉病及消化功能紊亂。因此,可以說,母乳是嬰幼兒最好的健康食品。母乳餵養對生後4-6個月的小兒及孩子的第一個夏天尤其重要,並應注意避免在夏天給孩子斷奶。

2、為防止孩子發生腹瀉,食品及食具的衛生相當重要。特別是人工餵養的孩子, 應注意飲食衛生及水源衛生。保證食品製作過程的清潔衛生;所用的食具必須每天煮沸消毒一次,每次餵食前還應用開水燙洗。清除了食具上附著的病原微生物,孩子就會少得腹瀉病了。

3、在小兒的腹瀉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餵養不當所引起的。小兒的胃腸道比柔弱,其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因此,母乳餵養或人工餵養的孩子在添加輔食時都應持慎重態度。注意一要按時添加;二要作到添加一種食品時遵守“從少到多”的原則;還要避免同時添加幾種食品。這樣就可有效防止因餵養不當造成的腹瀉。

4、小兒消化道原本嬌嫩,患病(如發熱、呼吸道感染、食欲不振等)時消化功能明顯減低,在餵食過程中,應減少奶或食物的量,稍大的孩子則應給予容易消化又營養豐富的食物,切忌生冷油膩之品。病情需要時還可用口服補液鹽配製成飲料,隨時口服,以避免患其他疾病時因餵養失誤,發生腹瀉,反使孩子病情加重。

5、感染性腹瀉如大腸桿菌、傷寒、副傷寒或輪狀病毒腹瀉的患兒、除醫生給予必的藥物治療外,作為家長要特別注意家庭中的消毒、隔離,以免傳給他人。消毒時可採用消毒劑—新消淨擦拭桌面、地面或洗滌患兒接觸的用具、玩具等。

6、積極進行衛生宣傳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生吃瓜要洗燙,堵住“病從口入”這一致病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