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如何與寶寶相處】如何教育寶寶

養生之道網導讀:

瞭解如何與寶寶相處對寶媽極為重要,那麼如何與寶寶相處?瞭解如何與寶寶相處並不困難。

如何與寶寶相處

每個寶寶天生就因為自己的獨特性而與眾不同,因此父母或照料者需要瞭解他們的獨特性並做出有益的反應。如果寶寶有一次忽然開始哭鬧並且很難被安撫,人們對他的期望值就比對“陽光的寶寶”的期望值要低。父母會注意到寶寶不安和反感的早期信號,以保護他不會受到過分刺激或過高要求。

如果寶寶具有被父母看作是難帶的特徵,就應該説明他們調整自己的規律。例如知道他不久前剛喝過奶,應該還沒餓,那麼到下一次進食時間之前都不要給他餵食,以滿足腸胃消化的所需時間。如果寶寶在這期間表現出不滿或不安,那麼您應該意識到這並不是因為他餓了,應該嘗試別的安慰方式。在睡覺的問題上也可以採用相似的方式:如果您儘量在同一時間點把寶寶放到床上,那麼他就會明白到了休息的時間了。

知道將要發生的事情,會使嬰兒產生安全感並將精力用於感知其他有趣和新的事物。當然這並不是代表您無論如何都要堅持這種規律。

根據寶寶的反應和狀態可以允許有一些例外或改變。如果寶寶幾個月大了都還沒有一個相對有規律的節奏,例如常常哭喊或睡眠很差,而且您自己也需要更多的空間和規律性,那您也許就應該嚴厲地對待他,直到他習慣新的生活方式。

寶寶偏好自己已經習慣的事物,如果發生了改變他們大多會激烈反抗。這常常會導致父母的無力感越來越強烈,他們不得不撤回所有新的事物來使寶寶平靜下來,從而又加劇了這種惡性循環。

這種情況下就有必要尋找適當的建議和支持,也許可以從附錄中列舉的您周圍的預防資訊中心獲得幫助。同樣也有必要注意一些和您自己狀況相關的例子。一個有經驗的專業人士的陪伴可以給您很多力量,這也許正是您在困境中所需要的。

由於那些缺乏規律性的寶寶通常比較敏感而且反應閾值較低,因此人們應該降低刺激程度。在和他玩耍的過程中,應該時不時地給他一段恢復的時間。而父母的行為也並不是和寶寶的行為方式無關。在下一章中我們還將繼續探討寶寶氣質特徵和父母行為之間的關聯。

如何教育寶寶

一、提供視覺刺激

家長可以在寶寶搖籃的四周貼些圖片,並經常更換,來促進孩子的用眼興趣。當他能自如地用手抓握時,就會拉扯這些圖片,好像他能把圖片上的人、景物拉出來似的。也可以將小床的圍欄油漆得鮮豔些,或者買一些純白或光亮的欄杆,用剪成小塊的氈製品、彩色廣告紙裝飾一下,再把小床圍起來。

寶寶對人類臉部的注意最多,所以,不妨把紙片剪成圖形,畫上人臉的大概特點,寶寶就會長時間地注視著這些圖案。

二、提供聽覺刺激

寶寶的聽覺很好,父母、保姆最好經常與他聊聊、哼哼歌。也許你還記得幼時媽媽哼的催眠曲。如有興趣不妨將這些輕柔、寧靜的曲子記錄下來在照料孩子時你就可以經常隨口哼哼。

聲音、音調、節奏的變換是轉移煩躁不安的寶寶的絕妙辦法。同時也可以將一些適合寶寶的流行歌曲記下來。例如一個正劈劈啪啪地拍打著洗澡水的寶寶聽到進行曲會更加活潑、有勁。父母也可以自編育兒曲只要有創造性能啟發想像力,寶寶就會喜歡。

三、提供動感刺激

父母、保姆應該經常變換寶寶在床上、椅子上的姿勢鼓勵他活動軀幹、手臂和雙腿。一個能控制自己頭部、頸部的寶寶總是喜歡翻來滾去或玩著自己的手臂、雙腿。

父母可以輕輕地拉住寶寶的腿將它左右擺;讓寶寶用手抱緊某一個東西父母將他的手拉開再合攏。不過這些遊戲只能持續幾分鐘最好在換尿布、洗澡時做。多數父母或保姆喜歡和寶寶一起坐在地板上讓寶寶打滾。如果在地板上放個玩具能吸引寶寶的注意那就鼓勵他爬到那裡。

四、開闊視野

不要總讓寶寶呆在搖籃裡,不妨用寶寶輕便推車或背帶隨身帶著寶寶走動,這能開闊他的視野,使他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周圍的人們,同時也促進其心智、生理、人際交往及感情等的發展。等寶寶會爬時父母、保姆就要重新佈置房間以保證孩子的安全這使他能安全地探索周圍的一切。在圍欄裡長大的寶寶就不會有機會發展他的好奇心。

細心呵護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