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寶寶的飲食規律及其特點
1~2 歲期間,孩子體重只能增加2 千克左右,那麼是不是說1 歲到l 歲半的孩子就能恰好增加l 千克呢?未必如此。往往在炎熱的夏季裡,孩子體重幾乎沒有增加,而到了秋天涼爽起來後體重會突然增加。
孩子過了1 周歲,幾乎可以與成人吃一樣的飯菜了。但每個孩子的飲食情況是有明顯差異的,沒有固定的“標準”。但總的來說,這個月齡的孩子不太喜歡吃米飯,只有極少數能吃的多的。聽到母親說她家的孩子很能吃,而不太能吃米飯的孩子母親就擔心。那麼我們來比較一下能吃的孩子與不能吃的孩子,他們每天的飲食情況。
能吃的孩子
9:00 麵包2 片、牛奶200 毫升、乳酪、蘋果
12:00 米飯2 碗、整個雞蛋1 個、香腸、蔬菜
15:00 餅乾、鮮牛奶200 毫升
18:00 米飯2 碗、魚或肉、蔬菜
20:00 牛奶200 毫升
不能吃的孩子
8:30 牛奶180 毫升
10:00 點心少許
12:00 米飯幾勺、香腸、雞蛋
15:30 牛奶180 毫升
18:00 米飯幾勺、雞蛋糕、魚、番茄
21:00 牛奶180 毫升
能吃的孩子從嬰兒時期就很能喝奶,周歲生日時的體重能達到10 千克;不太能吃的孩子,從嬰兒時期就喝奶很少,從來沒喝光過1 奶瓶的牛奶,而周歲時的體重也只有8 千克左右。所有的孩子母親都是一樣,對孩子的飲食特別關心。在這裡,我們不能認為是他們的餵養方法或是調製方面有什麼不同,只不過是孩子的食欲強弱的不同罷了。
從營養學角度來講,1~2 歲的孩子每天要按1 千克體重2 克蛋白這種比例(其中一半應為動物蛋白)給孩子配食。不太能吃的孩子也能以他自己的方式成長起來,大概也是因為牛奶和雞蛋相對攝取的較多之故。
如果認為孩子是因為喝牛奶才不吃飯,而把牛奶改為每日1 次的200 毫升,那麼,這個孩子就是吃上兩碗飯,其必要的蛋白也會變得不足。這是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特定的氨基酸,這些氨基酸恰恰存在於雞蛋、魚、肉、牛奶等動物性的蛋白質中,而在米飯、麵條、麵包中卻含量很少。因此,飯量小的孩子要生存下去,就得多喝牛奶,多吃雞蛋少吃飯,這才是合理的飲食方法。
我們知道,孩子大體上只吃身體所必需的東西,選擇某個時間,讓孩子集中精力,只給他吃他喜歡吃的東西,孩子會吃得很好的。為了防止孩子在吃飯過程中玩,在只與母親兩個人一起吃飯的時候,要把孩子放到椅子裡。晚上孩子是否能與一家人在團聚的氣氛中圍著飯桌集中精力吃飯,要看父親的本領了。
很少與孩子一起吃飯的父親,偶爾看到孩子吃飯就會說再多吃一些。這個年齡的孩子,比起米飯,我們更希望讓他多吃些雞蛋、魚、肉、魚醬、香腸等含動物性蛋白的副食。如果這些副食也吃得很少的話,就要用牛奶補充。
一般1 歲半左右的孩子,習慣于每天喝兩次牛奶,早飯吃麵包,午飯、晚飯吃米飯的較多。但不太吃米飯的孩子,最好每天喝3 次牛奶。白天喝牛奶的時候,最好不用奶瓶,而用杯子給孩子喝。但是,這個月齡的孩子還離不開奶瓶,他們喝茶可以用杯子,但喝牛奶、奶粉卻一定要用奶瓶喝。用奶瓶喝牛奶有兩個方便之處,一是不用擔心牛奶會灑出來,二是晚上用奶瓶喝奶,孩子可以邊喝就邊入睡。
晚上用奶瓶喝奶,我認為沒有什麼不好,把奶瓶給撤掉的話,孩子會一邊吮吸手指一邊入睡,對孩子來說反而不衛生。
1 歲到1歲半的孩子,也是學習使用勺的時期。讓孩子用勺吃飯會灑得到處都是,把飯桌弄髒。但是孩子能主動拿勺吃飯,家長應該保護他的積極性。當然,1 歲半的孩子還不能用勺完成吃飯的全過程,如果母親等著孩子用勺慢慢地吃完飯,就需要太長時間了。這時,最好是把孩子放到椅子裡去,讓孩子自己舀飯吃,母親用筷子夾雞蛋、魚、肉給孩子。為了能讓孩子在30 分鐘以內吃完飯,母親可以在後半程喂孩子吃。
孩子就是左撇子也不要強迫他改成右手拿勺,勉強孩子換手吃飯,孩子可能會失去用勺吃飯的興趣。
有的孩子正在吃飯的中途就玩了起來,這是因為孩子已經不想吃了,應該停止讓他吃飯。如果讓孩子在吃飯的途中玩,結果一頓飯花上1 個多小時,那孩子到戶外玩的時間就減少了,也不會刺激孩子的食欲。孩子在吃飯途中玩了起來,其原因大多是母親硬是讓孩子吃 他不喜歡的飯。長時間把孩子束縛在椅子裡,孩子會變得只要看到吃飯用的椅子就食欲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