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唐氏綜合症寶寶的口腔肌肉訓練

影響進食和發音清晰度的一般特徵

1感覺缺失:感覺和味覺

2口腔肌肉張力過高:腹部,軟齶,頜部,唇部和舌部的肌肉“固定”

3由肌肉無力導致的頜部缺乏穩定性,對稱性和層級性。

4上唇緊繃

5進食時舌的位置過於緊繃或過於鬆弛

6接受性語言能力,表達性語言和口腔發音能力之間的明顯差異

針對進食與發音的口部運動治療的目標

1提高口腔機制的知覺:軀體感覺和純語言感覺

2使觸覺敏感度正常化

3提高語言過程中口腔器官隨意運動的精確度

4增加口部運動的分化:

A分解:運動分離,基於一組或多組肌肉的穩定性和力量

B分級:分解基礎上,受控制的分節運動

C固定:運用一種非正常的姿勢來補償穩定性下降,以此來降低發病率

5改善進食技巧和營養攝入

6改善言語發聲,使其達到最大的可理解度

一些需要慎重考慮的陳述

1. 為什麼當一個孩子的咬合力非常強時,你卻說他的頜無力?

是因為他們的下顎的分肌調控力不好,他們不懂得正確的使用和控制肌肉的力量,也許很多腦癱的孩子在活動時下顎骨沒有力量,但是在吃東西時或咬東西時,他們卻咬的很好,很緊不鬆口,其實這主要是下顎骨的分肌調控力不好,他們的下顎骨的肌肉太過緊張。

2. OPT治療怎樣使腦癱兒童的發音更清晰?

A肌無力和運動計畫問題影響發音更清晰。

3. B傳統的言語治療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刺激來表達資訊。然而許多腦癱兒童對於只運用眼睛和耳朵來學習控制發音的運動是很困難的。口腔肌肉治療(OPT)增加了發音的感覺。

以下的肌肉群將決定潛在的發音清晰度。

腹部

軟齶

頜部

唇部

在開始前·······

1設置一個有支撐力的坐姿:身體的穩定性將使口腔具有最大的機動性。諮詢物理治療師來設置最理想的位置。

2評估感覺系統:瞭解低敏感性,高敏感性,混合型敏感性,觸覺缺失

3感覺系統正常化:NDT定位,增強觸摸延長,振動按摩

我們從哪裡開始?········

1腹部練習:

目標:腹部的肌肉可建立口腔氣流的意志力控制。這種口腔氣流將與基本發聲法相協調。

A吹泡泡B吹號

2頜部練習:

目標:

頜部穩定性:頜部必須足夠強壯以支持發音時唇部和舌的自主運動,這些運動時一種交替的口腔習慣運動:如磨牙,咬,頜緊閉等。

A指套

B Infa-Dent:指套

CARK的探針/ARK的Z-Vibe

D咬管法

耐咬管(紅-黃)

Ark的抓取器(紫-綠)

E用後磨牙咀嚼

F頜部分咬合棒

下顎骨的分肌調控力:

腦癱說話時:下顎骨肌肉,面頰肌肉緊繃;腹部肌肉沒有很好的分肌調控力,呼吸時氣流不穩定,多半喜歡用鼻子協助呼吸。

正常兒童時:腹部肌肉有很好的分肌調控力,呼吸時氣流平穩。

口肌訓練取決於運動的生理源。它的前提條件要求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要求身體各部位的大肌肉都要很好的運作。說話和發音都是借助身體內部的氣流來進行的,而如何借助身體內部的氣流來進行發音和說話呢?首先就需要我們身體各部位有一個控制和協調能力,然後需要腹部建立起相應氣流去發相應的音。

口肌訓練法要求:

1正常進食和增加營養

如教會孩子正確的咀嚼食物(可先從流食換成半流食,從蔬菜和水果如:玉米,胡蘿蔔,黃瓜和蘋果梨子等不是很易咀嚼的開始,到後期可以給吃一些肉食,增加孩子的咀嚼能力);吞咽食物(可以要求家長配合教會孩子正確使用杯子喝水,最開始可以多次少量,再慢慢的減少次數增加量);正確的使用吸管吸取食物(可以先從粗的短的吸管開始,在慢慢增加難度)。

如何正確的使用輔具

一·咬牙膠棒

可以練習孩子的咬合能力,加入振動器可以加強孩子咬合的頻率。

建議:可以從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咀嚼開始練習。

二·壓舌板

可以利用孩子的觸覺,味覺,嗅覺來調動孩子的興趣。試想如果壓舌板上有一股草莓的香味,而且也有草莓香甜的口感在上面,孩子是不是會對這個東西更感興趣,更有欲望去嘗試它。

建議:其實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利用一些食品去代替壓舌板,如:海苔,長方形的薄餅等。

三·吹氣笛和泡泡水

要使用吹氣笛和泡泡水的前提是要教會孩子正確的使用嘴巴吹氣和呼氣;也要加強嘴巴的分肌調控力(也就是嘴巴要懂得怎麼樣做動作)

吹氣笛的設計是先扁後圓,1-6號是扁的(有利於發爆破音),7-12號是圓的(有利於發圓唇音)。它的設計是從易到難設計,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來選擇吹氣笛。

泡泡水時的注意事項:1要讓孩子和你面對面坐著。2要讓孩子的注意力在你的面部肌肉上。3要正確使孩子去模仿你的面部肌肉或是口腔肌肉的運動。

四·吸管

吸管的設計是從短粗的到細長的;從直的到彎的。

要讓孩子學會怎樣正確的使用吸管,先將牛奶擠出一點到下齒後面的地方,再把牛奶放在舌頭的中間部位,左後放在軟齶上,讓他學會如何使用吸管。(這種吸管是和吸管瓶連在一起的,有點兒類似于嬰兒的洗奶瓶,不知是否可用它代替)

五·海綿棒

使用海綿棒時,先需要把他打濕,然後再使用,使用時可依據孩子的情況進行,一般的程式是嘴巴,牙齦,舌邊,上齶。(如果孩子之前有過抽搐的情況出現或是有過類似與羊癲瘋的病例,要慎用或不使用振動振動棒。)到後期,可依據孩子的情況使用振動棒。這種振動棒是可以在海綿棒裡面加入味道的。

建議:在生活中可以使用紗布(那種醫療的用於包紮傷口的)進行按摩。

作測試的步驟

1坐的方式:要坐在孩子的對面,測試人員要儘量坐的比孩子矮一些,和孩子的眼睛水平線對視,坐的時候要讓孩子腳平在地,這樣會使得孩子身體會盡可能的放鬆。

2觀察孩子的身體狀況:先不要觸碰孩子的臉部肌肉,先觸碰孩子的身體,再慢慢的接觸孩子的臉部肌肉,先觀看孩子是否有流口水的現象,是哪一邊,兩邊的臉部肌肉是否對稱,再從整體觀察看孩子的身體情況,如孩子的身體兩邊是否對稱;再是孩子呼吸或說話時,是否有借助身體的力量,他的腹部的分肌調控能力是否好。

3測試口腔是屬於高敏,低敏,還是混合型的觸覺防禦(口腔低敏:孩子感覺不到口腔肌肉內部的運動,對口腔內的食物的感覺不明顯,而且當他的口腔肌肉運作時舌頭不易觸碰到上齶;口腔高敏:對食物的感覺太過敏感,只喜歡小口小口吃東西,有很多東西不敢去嘗試;混合性的觸覺防禦:例如有語言障礙之類的孩子,他們知道怎麼去說,但是大腦神經有時無法傳遞資訊給口腔肌肉去進行活動)。使用海綿棒依照程式依次對嘴唇,舌邊,牙齦,上齶進行按摩。(如果孩子之前有過抽搐的情況出現,就要謹慎使用或不使用海綿棒),隨後可根據孩子的情況配合使用按摩棒。

4測試下顎的力量,看看下顎兩邊的力量怎麼樣?正常的是咬合的現象,不正常的是有劃過的咬合的現象。如果孩子不是正常的咬合時,可以依據孩子的情況使用咬牙膠棒和振動器。下顎兩邊都要做測試(要求是當測試人員要孩子咬住咬牙棒時,測試人員在孩子沒有防備的時候要將他抽出來,他是抽不出來的),如果發現孩子兩邊的咬合情況有一邊比另一邊薄弱時。我們應當把比較薄弱的那邊的訓練多做一遍,兩邊兼顧著一起做。

5測試孩子吹和吸得動作和能力,將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面部,讓他跟隨你做吹和吸的動作,如果孩子不會或做的不好時,可依據孩子的情況借助輔具,其中教導孩子正確吹氣的方法,測試人員可先吹一個泡泡,放在棒子上,根據情況,可將孩子的鼻子咧住,讓孩子做圓唇的動作,協助他使他吹;教導孩子正確吸氣的方法,當孩子不會吸,不懂得用面部肌肉去吸時,先從孩子面頰兩邊的下顎肌肉入手,再從嘴巴,最後是舌頭的力量。

6測試軟齶的力量,檢查孩子的軟齶有沒有碰到喉嚨壁。軟齶力量薄弱時的訓練方法,使用吸管和吹氣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