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怎樣培養智力落後兒童的社會適應力

養生之道網導讀:

怎樣培養智力落後兒童的社會適應力?社會適應能力和智力有很大關係,有的孩子智力雖然落後,但是社會適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後天訓練獲得。怎樣培養智力落後兒童的社會適應力?

什麼是社會適應能力

評價一個小兒智力低下,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除可通過“智慧測試”,其智商(iq)低於70以外,年齡必須在18歲以下,以及應用“社會適應能力量表”進行測查,低於正常範圍。那麼什麼是社會適應能力呢?它是指人類適應外界環境從而賴以生存的能力,也就是說個體對其周圍的自然環境和社會需要作出反應和適應的能力。單有智力能力損害或單有適應行為缺陷不能診斷為智力低下。曾有作者對智力測試後智商低於70的兒童,再用社會適應能力量表進行測查,發現伴有適應行為缺陷的僅占1/3.所以,在198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智力低下的定義作了進一步說明:智力低下包括兩個基本組成部分,第一智力能力顯著低於一般水準;第二對社會環境日常要求的適應能力有明顯的損害。

社會適應能力的高低可通過測定方法,使其客觀化和數量化,主要遵照兩個標準:

1、個人獨立的程度。

2、滿足個人和社會業務和要求的程度。目前應用於臨床的是“嬰兒-初中學生社會適應能力量表”,適用於6個月嬰兒至14~15歲初中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評定。此量表既能應用于臨床智力低下的診斷,又能應用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社會適應能力的篩查。

怎樣培養智力落後兒童的社會適應力

智力落後兒童接受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將來能夠適應社會,自食其力。在小學階段,家長配合老師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智力落後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1) 社會適應能力的內容。一般認為社會適應能力包括以下一些方面:個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勞動能力;選擇並從事某種職業的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用道德規範約束自己的能力。

(2) 訓練安排。在低年級應以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為主。如吃飯、穿衣、上廁所、按時上學,會根據天氣調換衣服,自己熱飯菜等等。到了中年級,可以以基本勞動能力訓練為主,安排他們做些家務活,如掃地、抹桌、洗手帕、洗襪子、做簡單飯菜,學會使用基本勞動工具,如刀、鉗、鏟、鍬、剪等。到了高年級學習一些簡單的職業技術,如編織、手工、養殖等等。以上只是按年級大致劃分,並不是絕對的,總的來說,要從孩子的特點出發,由簡單到複雜。

對孩子社交技能的訓練和培養孩子的道德規範往往是結合進行的。小時侯就要讓他們多和其他孩子交往,學會邀請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會禮貌用語,能遵守遊戲規則,不和其他小朋友爭搶玩具等等。逐步培養孩子能和別人交流,說話注意場合、有分寸,遵守約定時間,能體諒和容忍別人,以及關心新聞,自己制訂計畫等等。

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對於正常孩子來說,在日常生活中、社會交往中便會逐步習得,而對於智力落後的孩子來說,往往需要家長和教師刻意地專門對他進行訓練,家長要和學校密切配合,一項項技能逐一訓練,從而使得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逐步提高。

如何有效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現在的孩子自理能力特別差,什麼事都依賴家長。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家庭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家長對自己子女愛護倍增,要什麼有什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都不用自己動手,特別是一些爺爺奶奶,愛孫心切,就更加溺愛了。

家庭、幼稚園與社會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奏效。對幼兒說來,家庭與幼稚園兩方面密切合作就更加尤為重要。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說:“在幼稚園教育階段尤其要與家長配合”.

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家庭背景、家長素質各不相同,孩子自理能力的水準也不盡相同。

導致幼兒自理能力差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家長因為工作忙,教育任務全依賴于長輩和幼稚園。這這就導致了這些孩子自理能力尤其之差。

2、有些家長和祖輩們十分溺愛自己的孩子,剝奪了孩子學習鍛煉的機會,使孩子形成了依賴心理。

3、有些家長缺少正確、有效的教育方法。他們在面對孩子需要鼓勵説明時,採取的是一種怪罪、批評的態度,有的甚至會採取暴力打罵的方法,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心,從而阻礙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1、利用生活活動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在幼稚園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就必須重視生活活動中的培養。我們要利用一切生活活動中的機會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採用了不同的教育引導形式,盡多的採用了示範、榜樣教育等形式,讓孩子在自己觀察學習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

2、利用學習活動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在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過程中,我們的老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選擇一些適當內容的學習活動,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例如利用故事中人物的活動誘導幼兒懂得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3、利用遊戲活動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在遊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寓教於玩、寓教於樂,通過遊戲使幼兒自己組織並展開遊戲,在遊戲中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幼兒遊戲既是幼兒認知、個性、情緒、社會交往能力等發展的途徑、手段,也是幼兒發展的真實寫照。在遊戲中,幼兒既能操作各種材料,又能與同伴交往,其動作、言語、思維、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貫徹幼稚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這一原則的同時,遊戲的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實踐中要發揮遊戲的教育功能,善於抓住生活和遊戲中的教育機會,深入挖掘其教育價值,同時綜合運用多種活動,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去感知、操作、探索、發展。遊戲過程中,教師應通過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獲得大量具體、真實的資訊,理解和評價幼兒的發展。

家長要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多關心多鼓勵指導,時間久了,幼兒自然就能自覺地和大人的要求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