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該如何應對?
寶寶發燒怎麼辦?
寶寶發燒可能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比如一般感冒的發燒、打預防針後的發燒、感染病毒的發燒、長牙的發燒等,下面讓我們來科學面對寶寶的發燒情況。
寶寶生病了,全家人都很擔心。比如害怕寶寶發燒吧!寶寶發燒有輕重緩急,有些時候發燒很嚴重,需緊急處理,有些時候只是輕微的發熱用物理療法就可以幫助退燒。寶寶發燒也有分不同原因引起的燒,例如一般感冒的發燒、打預防針後的發燒、感染病毒的發燒、長牙的發燒等,下面讓我們來科學面對寶寶的發燒情況。
1.打預防針後發燒
有的寶寶打預防針後發燒,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大多數是低熱,一般不用特殊處理。寶寶體溫在38.5℃以下,用物理降溫方法即可。如果發熱太高,超過38.5℃,可服一些退熱藥,必要時需到醫院請醫生處理。
孩子打過預防針後,要在接種場所休息15—30分鐘,接種後如出現高熱或其他接種反應,要請醫生及時診治。當天或第2天,多為低熱,一般不需要處理。寶寶的體溫不超過38.5℃時,原則上不著急藥物降溫。
體溫在36.5—37.5℃之間都是正常。37.6—38.5℃之間算是低燒,多喝水,衣服別穿太多,吃一點清熱解毒的中藥也可以。但如果只是38.5℃以下,最好別吃退燒藥,退燒藥吃得太早,會影響孩子身生免疫力的形成。孩子一般從5、6個月開始,從母體那裡的來的免疫力開始減少,自身的免疫力開始形成。其實若果是普通的發燒,還能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要是到了38.5℃以上,就屬於高燒了,這時可以給他藥物退燒,或者送進醫院檢查,ps:凡是給孩子用的藥,一定要注意看上面的說明,每種藥都要需要注意的條例,請一條也不能漏。
2.寶寶長牙發燒怎麼辦
長牙也是可能發燒的。乳牙萌出前幾天孩子可能會有一些異常的表現,如哭鬧、口涎增多、喜歡咬手指和硬的東西、睡眠不好、食欲減退等表現,有的還有低熱、輕度腹瀉、局部牙齦可能充血、腫大。
一般來說,以上現象持續3—4天,乳牙就穿破牙齦萌出了。有的孩子出牙晚一點,並不說明身體有什麼問題。剛長出的乳牙還不能吃飯用,因此不能給孩子硬食,媽媽也不要讓孩子含著乳☆禁☆頭睡覺。
寶寶長牙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出齊20顆乳牙,大約需要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長牙可能引起發燒、流口水、亂啃咬。牙齒數量的增加改變了寶寶的飲食結構,爸媽一定要好好面對寶寶的出牙期哦。
長牙過程中,一定要增強免疫力,最好的方法還是在寶寶的飲食上下功夫。多吃提升免疫力的食物調理體質。只有健全的免疫系統,才能説明寶寶抵抗致病的細菌和病毒,遠離疾病。多吃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蔬菜、水果,此外,不要讓寶寶偏食而導致營養失調。
相關閱讀:正確區分寶寶發燒原因 小孩發燒物理降溫法退燒好
3.輪狀病毒引起的發燒
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腸上皮細胞,引起腹瀉。輪狀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徑為糞—口途徑,臨床表現為急性胃腸炎。輪狀病毒感染早期症狀類似感冒,治療不及時或誤診,容易引發脫水等嚴重併發症。
6個月至兩歲的嬰幼兒是最容易被感染的一個群體,孩子大便變稀,嘔吐加重,精神萎靡。隨著腹瀉次數增多,孩子會很快出現脫水症狀,如果不及時診治可能危及生命。
對於此病一般沒有特效藥物治療,大多數孩子一周左右會自然止瀉。但是由於嬰幼兒體內水分比重大,很容易發生脫水。因此,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積極補液及應用抗病毒藥物,防止發生脫水,或出現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腦炎等嚴重併發症。
為減輕消化道負擔,飲食應以澱粉類食物為主,如小米粥、大米粥、麵糊等。腹瀉停止後,可給孩子補充因腹瀉損失的營養。
輪狀病毒感染的高發季節,家長應該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對孩子的食物要嚴格把關,餐具及玩具要經常消毒。進食生冷食物要慎重,水果飯後半小時食用為宜。
4.寶寶發燒後出疹子
寶寶發燒後出的疹子叫幼兒急疹,一般中藥療效會比較好,另外爸媽要注意多讓寶寶休息,多喝水。
幼兒急疹,也叫燒疹或玫瑰疹,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突發性皮疹,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尤以春、秋兩季較為普遍。幼兒急疹的潛伏期大約是10—15天。它雖然是傳染性的疾病,卻很安全,不會象麻疹、水痘那樣廣泛傳染,家中成員同時患上的機會不大。
幼兒急疹多發生於6至18個月的嬰幼兒,常常是突然發病,體溫迅速升高,常在39℃至40℃。高熱早期重症患者可能伴有驚厥,有的出現輕微流涕、咳嗽、眼瞼浮腫、眼結膜炎。在發熱期間有食欲較差、噁心、嘔吐、輕微腹瀉或便秘等症狀,並且咽部充血,頸部淋巴結腫大。
發熱三至五天后體溫驟降,退熱後孩子全身可出現大小不等的淡紅色斑疹或斑丘疹,先從胸腹部開始,很快波及全身。這時孩子已經退燒,可安然入睡,在醫學上稱退熱疹出”,是幼兒急疹的特有表現,不用特別擔心。
寶寶發燒時主要以物理降溫為主,保持家中的空氣流通,維持房間溫度在25℃—27℃之間;另外可以為寶寶溫水拭浴,即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多給寶寶喝水,如果寶寶體溫(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可將寶寶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寶寶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但爸媽要切記,一定不能讓寶寶正對著空調和電風扇降溫。
2、溫水拭浴: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3、多喝水:給寶寶多喝水以助發汗,並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4、使用退燒藥:當寶寶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5、脫掉過多的衣物: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6、用退熱貼: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寶寶並不建議,因寶寶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7、及時送院治療:當寶寶體溫超過38.5℃時,服用退燒藥後,或是爸媽不知如何處理時應及時送院,讓醫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