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什麼是新生兒產傷?新生兒產傷該如何護理?

新生兒產傷是指分娩過程中因機械因素對胎兒或新生兒造成的損傷。那麼新生兒都有哪些最常見的產傷呢?新生兒產傷該如何治療呢?新媽媽們又該如何來護理呢?下面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什麼是新生兒產傷

新生兒產傷是指分娩過程中因機械因素對胎兒或新生兒造成的損傷。近年來由於加強了產前檢查及產科技術提高,產傷發生率已明顯下降,但仍是引起新生兒死亡及遠期致殘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基層單位。鎖骨骨折是產傷性骨折中最常見的一種,與分娩方式、胎兒娩出方位及出生體重有關。 大部分患兒無明顯症狀,故易漏診,但患側上臂活動減少或被動活動時哭鬧,痛、骨玻璃音,甚至可捫及骨痂硬塊,患側擁抱反射減弱或消失。

常見的幾種新生兒產傷性疾病

新生兒產傷是指分娩過程中對新生兒造成的損傷。現在由於加強了產前檢查,產傷發生率呈下降趨勢,但仍是引起新生兒死亡及致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經濟不發達的地方,產前沒有定時檢查。

1、產瘤

產瘤是胎兒頭部先露部位頭皮下的局限性水腫。由於產程過長,或者盆骨小,先露部位軟組織受產道壓迫所致。 主要表現為水腫,頭先露者,最常見的部位為頂部,形成一個質軟的突起,可超過骨縫,壓之有柔軟感。新生兒出生後,血液恢復迴圈,水腫逐步被吸收,產瘤在幾天內即可消失,不需要特殊治療可自行消失。

2、 頭顱血腫

頭顱血腫是由於頭顱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的。常由胎位不正、頭盆不對稱、使用產鉗助產等引起。血腫部位以頭頂部最常見。出生後幾個小時到幾天顱骨出現腫物,逐漸增大,血腫以一側多見,發生於雙側的較少見。血腫不超過骨縫,邊界清楚,按壓有波動的感覺,其頭皮表面皮膚顏色正常。如果是由產鉗所致,皮膚常有破皮或呈紫紅色。

血腫大者常常導致黃疸加重及貧血,嚴重者甚至可能發生膽紅素腦病等。血腫小的不需治療,血腫可慢慢吸收消失,吸收時間以腫起的大小而定,短時間1個月,長的話就4個月。如果血腫很大並伴有中度以上高膽紅素血症者,應該在無菌操作下抽吸血腫,並加壓包紮幾天,以避免膽紅素腦病發生。

3、鎖骨骨折

鎖骨骨折是產傷性骨折中很常見的,與分娩方式、胎位和出生體重有關,比如中肩部娩出、臀位產。骨折多發生在鎖骨較細、且無肌肉附著的中段處,當胎兒肩娩出受阻時,就容易折斷。新生兒骨折的那邊上臂活動減少或不停哭鬧,對鎖骨進行常規檢查即可發現,寶寶骨折的那邊手臂擁抱反射減弱或消失。經過X片可知道是否骨折。

4、臂叢神經麻痹

臂叢神經麻痹是新生兒神經損傷中最常見的。由於難產、臀位產時,肩娩出困難使臂叢神經拉扯受損。按受損部位不同可分為:上臂型、中臂型、下臂型。

相關閱讀:新晉媽咪看過來:盤點新生兒幾大易患疾病

新生兒產傷的治療方法

1.臂叢神經麻痹

這種情況需要用夾板,把寶寶胳膊固定住(固定到前臂肘關節屈曲的位置),一般要持續兩個禮拜。之後要進行一些理療和按摩,如果有肌肉萎縮問題,還要考慮做矯形手術。

2.面神經癱瘓

一般比較輕微的患者,幾個禮拜後會自行痊癒,不用做特殊護理。嚴重一些的可以採用中醫針灸、理療或者是補充B族維生素促進其儘快恢復。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寶寶眼瞼無法閉合,要注意保護他的眼睛。長時間不好的患者,可以考慮做外科手術。

3.鎖骨骨折

一般如果是不完全性的骨折,就不要做特殊治療。而如果是完全性骨折,就要在腋下放一個墊子,並且用繃帶把寶寶的上肢固定在胸部,一般兩周以後就會癒合。

4.頭顱血腫

一般這種情況不需要做特定治療,血腫會自行吸收,在此期間只要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即可。如果併發膿腫醫生會切開引流,並且注射抗生素。併發貧血或高膽紅素血症的寶寶,也要根據其情況做相應的治療。

5.產瘤

基本無需任何特殊護理,一般1-4天以後會自行吸收。

新生兒產傷的護理

新生兒產傷是分娩過程中引起的損傷,多發生在難產和手術操作後,但亦可能發生于自然分娩。尚有少數產傷兒是自身成骨不全等疾病導致。在分娩過程中可因機械操作造成損傷,可發生於新生兒的各個部位及組織,其中以顱內出血最為嚴重。

一、顱內出血

顱內出血是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部分患兒雖未死亡,但可能留有後遺症。有損傷性和缺氧性兩種。前者是在分娩過程中胎頭嚴重變形,致腦膜撕裂,損傷靜脈竇或靜脈而出血,後者由於胎兒窒息及胎頭受壓,使顱內靜脈淤血、缺氧,導致腦組織水腫及腦實質點狀出血。

1、顱內出血的觀察

(1)小腦幕上出血:多呈興奮型,如不安哭吵、尖叫、嘔吐、反射亢進,肌張力增高,局部或全身痙攣,癒合較好。

(2)小腦幕下出血:多呈抑制狀態,嗜睡、肌力弱,反射遲鈍或消失,預後差。

(3)由於顱內壓增高及腦膜刺激,囟門飽滿、恐怖表情、抽搐、反復窒息、昏睡。

2、顱內出血的護理

(1)絕對安靜、頭部稍墊高,觀察≥3天。

(2)護理操作減少到最低限度。必要的護理集中一次做完,動作要輕柔。盡力減少搬動。

(3)嚴密觀察面色、呼吸、哭聲、嘔吐及有無抽搐。喂乳時間適當延遲。若吸吮吞咽不好或頻吐,可靜滴10%的葡萄糖溶液,操作要熟練,避免過多刺激。

二、頭顱血腫

頭顱血腫是骨膜下血管破裂導致。使用胎頭吸引助產多見,平產也有發生。位於新生兒頭頂,單側或雙側,有波動感,邊界清楚,出生後1-3天可漸增大,不需處理,但要保護頭皮不受損傷感染。4-5天后靠血腫本身壓力新生兒凝血功能上升而停止發展,3-8周後逐漸吸收,少數機化後可終身存在。頭顱血腫若過大,可因紅細胞破壞產生膽紅素而引起新生兒黃疸加重,應警惕核黃疸的發生。同時對過大的血腫嚴格消毒後抽出積血,加壓包紮,給予抗生素和止血劑。

三、皮膚損傷

負吸術及平產均偶可出現頭皮擦傷,臀位產可造成新生兒會陰部、陰囊、大陰☆禁☆唇皮膚擦傷及血腫。護理要注意損傷的清潔,並塗以紅黴素眼膏保護皮膚防止感染。

四、胎頭水腫

胎頭水腫是胎頭的皮膚和皮下組織在胎頭通過產道時受壓迫發生剝離引起,範圍大小不定、不受骨鍵限制,這種產傷不需特殊處理,讓新生兒保持安靜,在24h內會自行吸收。

相關閱讀:別讓你的孩子成為醫療事故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