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小兒夏季腹瀉,用藥要注意

進入夏季以來,各地兒科醫院的腹瀉病兒逐漸增多。據歷年資料分析,夏季兒童腹瀉的發病數從六月中、下旬開始攀升,七、八、九月達到高峰,且以感染性腹瀉居多。

小兒夏季腹瀉,用藥要注意

小兒腹瀉是怎麼回事?

“腹瀉”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種綜合症。是嬰幼兒時期發病率較高的常見病之一,多發于夏秋季。因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成熱,消化酶的活性較低,常因外界或內在的環境變化而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導致腹瀉。

夏季腹瀉以細菌感染為主,秋季腹瀉以病毒感染為主。如飲食不當、氣候突變、營養不良、呼吸道感染等,均可導致腹瀉。2歲以下的嬰幼兒尤易得病。輕型腹瀉,大便每天5—6次,稀薄,含有少量粘液和白色奶塊,或呈蛋花湯樣,有時伴有嘔吐;重型腹瀉,大便每天10次以上,粘薄水分多,伴有嘔吐、胃納差、精神萎靡、嗜睡,常可引起脫水,表現為口幹唇燥,眼眶和前囪凹陷,哭時無淚,尿少。嚴重脫水時,常伴有酸中毒,表現為精神萎靡,口唇櫻紅,呼吸既深且快,以及出現皮膚花紋,脈搏細弱,四肢嵌冷,少尿等休克症狀。

發病可分輕重緩急

患兒發病可緩可急,輕度的僅有食欲不振,偶有嘔吐,大便次數增多及性狀改變的胃腸症狀;重度的大便次數一天達十餘次,甚至幾十次,大便可呈水樣、糊狀、粘液狀,有的解膿血便,可伴高熱、腹痛,出現口渴、眼窩凹陷、尿量減少等脫水較明顯的脫水症狀和酸中毒、低鉀血症等併發症,嚴重者可出現心肌損害、驚厥、休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還可導致溶血性尿毒癥。若診斷和救治不當可迅速發展至呼吸或迴圈衰竭而死亡。

父母,千萬別輕易自行用藥

為何此時兒童易得感染性腹瀉呢?一是因為夏季溫度極適宜致病菌的生長繁殖。有資料報導,在20℃-30℃條件下,痢疾桿菌在米飯、饅頭、豬肉、馬鈴薯、西瓜等食品中8小時可增量1萬-2萬倍;在黃瓜、蘿蔔等中也可增長20-200倍,一旦誤食被污染的食品便可發病;其次,兒童在夏季好進生冷食品而此階段胃酸分泌減少,殺菌功能減弱;第三,兒童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局部抗感染能力差,加上兒童生長發育迅速,需要的營養物質相對較多,胃腸道的負擔較重,消化功能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因此易受外界因素影響而患上感染性腹瀉等腸道傳染病。另外,夏季蒼蠅密度增加,也是導致感染性腹瀉致病菌傳播的重要媒介,有研究發現,蒼蠅密度與細菌性痢疾發病曲線變動相互平行。

一旦孩子出現感染性腹瀉,父母千萬別自行用藥,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斷治療,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合理用藥,防止和糾正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進行必要的對症處理。

小兒夏季腹瀉,用藥要注意

不要濫用抗生素

目前小兒腹瀉,應用各種抗生素的現象非常普遍,而實際上小兒腹瀉約一半以上為病毒所致,或者由於飲食不當引起。對這些原因引起的腹瀉,抗菌藥物不但無效,反而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亂,加重腹瀉。近年來出現了許多生態製劑,如雙歧桿菌製劑、整腸生、培菲康、乳酸菌素片等。這類藥物是以扶植腸道正常菌群為目的,通過生物拮抗作用,抑制病菌的生長,間接達到殺死病菌的效果的,而且無副作用的。當然對於嚴重的痢病,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也是必要的。

不輕易使用止瀉藥

小兒發生腹瀉,適當用點止瀉藥,對防止體液過多損失是有益的,但由於腹瀉是多種疾病共有的症狀,因此,在治療時應該針對病因用藥,不要一見腹瀉就立即用止瀉藥,更不能將抗生素作為常規止瀉藥。濫用止瀉藥,不僅不能治癒某些腹瀉,相反,對小兒還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小嬰兒。

對於小兒腹瀉的防治,近年來提出了一些與以往不同的新觀點:

提倡母乳喟養,母乳含有小兒所需要的多種消化酶和抗體,各種營養成分都非常適合兒童的消化和吸收,比牛乳及一切母乳代用品優越得多,而且衛生、經濟、服務方便。母乳喟養可預防小兒腹瀉。世界衛生組織認為,若廣泛宣傳母乳喟養,全世界每年可100萬嬰兒免于死亡。

放棄奶瓶,改用碗勺餵奶,因為奶瓶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特別是橡膠乳☆禁☆頭,很容易污染病菌,導致小兒腹瀉。改用碗勺,污染的機會比奶瓶要少。為了孩子的健康,父母們不妨一試。

大力推廣口服務補液,提倡家庭治療 造成小兒腹瀉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脫水和酸中毒,因而補充水和電解質的早晚及充分與否,往往決定小兒的生存死亡。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使用的“口服補液鹽”(英文縮寫PRS)是最經濟、方便又科學的口服補液辦法。每袋含有適當比例的糖、鹽和堿(蘇打),服務時每袋沖水250-500毫升(看包裝大小),只要耐心地給孩子一勺一勺喝下去,就可以收到與靜脈輸液同樣的效果。這種口服補液法在第三世界已救治了成千上萬瀕於死亡的兒童,被稱為“生命之水”。在沒有“口服補液鹽”時按適當比例自製糖鹽給患兒飲用。

腹瀉患兒不應簡單禁食。夏天小兒腹瀉以2歲內的嬰幼兒為多見。孩子腹瀉的原因以感染為最常見,另外小兒胃腸功能不完善,對母乳或某些食物過敏也會引起腹瀉。有些父母一看見孩子腹瀉就認為“多吃朵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聰明地對孩子禁食。殊不知,腹瀉期間禁食,饑餓狀態反而會增加腸蠕動而使腹瀉加重,部分患兒會發生營養不良或生長停滯。要鼓勵孩子進食,脫脂奶、酸牛奶等都是較好的選擇。對小嬰兒應繼續母乳餵養或稀釋牛奶餵養2-3天,隨後逐步恢復正常飲食。

腹瀉時不要吃大蒜殺菌。大蒜由於含有大蒜辣素這種抗菌物質,經常食用確實能對腸道有害菌起到抑制和殺滅作用。但是,日常發生的腹瀉,多是受涼或食用了帶有致病菌的不潔物引起的。患病期間,由於整個腸道處於緊張應激狀態,如果大量進食大蒜,在其產生抗菌消炎作用的同時,大蒜辣素也會加重對腸壁刺激,使血管進一步充血、水腫,導致更多組織液進入腸道內,使腹瀉加劇。

小兒夏季腹瀉,用藥要注意

預防小孩腹瀉養成衛生習慣

對夏季兒童感染性腹瀉的預防,總的原則是:要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病從口入。便後要及時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變質食品,生吃瓜果要洗淨。尤其要強調的是,冰箱不是“保險箱”,置於冰箱內的食物仍有可能受到致病菌污染。另外,隨著家用飲水機的普及,由於未進行定期清洗或清洗不徹底,成為兒童夏季腹瀉病新的感染源。還要注意滅蠅滅蛆,防止食品污染。對家庭成員或兒童集體機構中出現的病人和帶菌者要儘量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調整飲食是主要治療措施

輕型腹瀉一般只需調整飲食,很快會痊癒。吐瀉嚴重的患兒,暫時禁食6~8小時,吐止後可讓其口服補液鹽溶液。腹瀉期間暫停輔助食品,以利消化吸收,待病情好轉,大便成形後,再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否則可引起反復腹瀉。

父母要做好記錄

父母要記錄患兒大便、小便和嘔吐的次數、量和性質。就診時帶上大便採樣,以便醫生檢驗、診治。

加強孩子的保暖

腹瀉的孩子往往易脫水,加上飲食控制,易畏寒,若出現四肢厥冷,體溫不升,可用熱水袋保暖,但使用時注意不要燙傷孩子。

給孩子多喂點開水

腹瀉的孩子有時由於較長時間使用抗菌素,可使口腔黴菌生長而發生鵝口瘡,因此要多喂開水以清潔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