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春季幼兒傳染病預防 父母應該如何預防兒童傳染病

兒童傳染性疾病很多,家長都應該重視孩子的預防工作。可是兒童傳染病的預防工作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兒童階段非常重要,孩子是否健康,影響到今後的生長發育。讓寶貝們遠離傳染病是每一個家長的心願。但是完全依靠家長來保護孩子的健康,難免百密一疏,必須重視對兒童的早期健康教育,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才能幫助孩子遠離傳染病,成長為聰明健康的寶寶。

小兒傳染病的種類很多,主要分為細菌性☆禁☆感染和病毒性☆禁☆感染兩大類,而傳染途徑通常和孩子手部的衛生狀況密切相關。兒童由於活動範圍大,手部常常沾染各種病毒細菌,如果沒有及時清潔,就容易造成傳染病的滋生。因此,保證手部衛生,是切斷傳染病毒傳播源的必要措施。馬上要到春季了,兒童應該如何預防傳染病呢?

一.吃飯之前要洗手

兩隻手是時刻都在活動。尤其是幼小的孩子,特別喜歡四處摸碰,玩泥土,手上必然沾上各種細菌,特別是遊戲之後,戶外活動歸來,或者接觸過地毯等沾染大量蟎蟲的家庭裝飾物,手上的病菌會特別多。如果吃飯前不用肥皂將手洗乾淨,便很容易使細菌隨食物吞咽到肚子裡而生病。因此,飯前必須用肥皂或溫和的洗手液洗手。

二.便後要洗手

很多病菌是通過糞便傳播的,尤其是腸道傳染病,如痢疾、腸胃炎、肝炎,還有蛔蟲、蟯蟲病等。這些病菌傳播性非常強,如果大便後不用肥皂洗手就去拿玩具、食物或碰觸其他東西,會把病菌轉移到這些東西上,形成新的傳染源,不但可能導致兒童自身的反復感染,還會傳染給其他人,使病情迅速蔓延。因此,幼兒大小便後一定要用肥皂將手洗乾淨。家長對年幼的孩子尤其要嚴加督促。

三.不要讓兒童吸吮手指

吸吮手指是兒童常見的一種習慣,有統計表明,90%的嬰兒都有吸吮手指的行為,特別是在兒童長牙的時候,這是正常現象。一般說來,兒童到了2~3歲以後,這種吸吮手指的現象就會自然消失。但如果過了這一年齡階段,仍然經常吸吮手指,就屬於不正常現象了,不但容易導致兒童期心理運動功能障礙,而且極易傳染疾病。家長要糾正孩子的這一不良嗜好,可以在孩子的手指上連續塗抹一些不易洗掉的用黃連粉泡出的水或陳醋,讓孩子因為苦澀的味道逐漸改正吸吮手指的習慣。同時,家長不要忘了經常為孩子剪短指甲。

四.讀書後要洗手

書本往往也存在大量細菌,兒童翻閱這些圖書,不免把細菌粘在手上,如果不講衛生,看完書後不洗手,就有可能染上疾病,使健康受到損害。為了養成兒童看完書後洗手的好習慣,最好的引導方法是家長以身作則,帶著孩子一起洗手。

五.從公共場合回來後要洗手

父母帶孩子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如商場、遊樂園、醫院等地方,應該特別注意防護,教育孩子不要亂摸亂動。回家以後,大人孩子都要洗手,減少和密集人群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防止病菌通過手部接觸傳染兒童。

六.接觸寵物後要洗手

不少孩子都特別喜歡和貓、狗等寵物玩耍。專家提醒,寵物的毛髮、皮屑、唾液、糞便等很容易形成傳染源。孩子在與寵物接觸後,一定要洗手,做好衛生防護。除此之外,家長也應儘量避免兒童與寵物過於親密接觸,尤其不要直接接觸嘴唇等易感部位,預防各種與寵物相關的傳染病。

七.增強孩子的衛生常識

培養孩子養成手部衛生習慣,不能僅靠家長的強制行為,只有讓孩子真正認識到傳染病菌的可怕,才能讓他們自覺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不妨帶孩子去網上搜索各種在顯微鏡下放大的形態非常噁心的細菌圖,把這些圖列印出來,放在孩子最容易看見的地方,告訴他這些細菌的危害性,問他想不想這些難看又可怕的東西跑到他的身體裡去。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進行的,勤快而善於引導的家長,可以結合更多的形式和內容,對孩子展開全景式健康教育,使孩子遠離傳染病,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