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障礙訓練】嬰兒眼中的障礙物
養生之道網導讀:
瞭解嬰兒障礙訓練對寶媽極為重要,那麼如何瞭解嬰兒障礙訓練?瞭解嬰兒障礙訓練並不困難。嬰兒對待障礙物的反應
由於埃利克總是隨心所欲地去打碎自己身邊的茶碗、玻璃杯、盤子等等,所以總是讓他單獨進餐。
一天早晨,他發現一個空玻璃杯的後面有一個桔子。他不是繞過這個玻璃杯,而是直接伸過手去,結果把玻璃杯碰倒了。這是因為他還不懂得玻璃杯是透明的這一概念。所以對埃利克來說,玻璃杯子是不存在的。不管是玻璃杯,還是玻璃窗,只要是透明的東西,嬰兒都不會將其看成是障礙物。
在這個時期裡,為了不出意外,以保證要兒的安全,最好是不用透明的玻璃杯而在桌子上準備一些帶有鮮明色彩的用紙做成的杯子。
另外,在這個時期裡,與同有必要讓嬰兒清楚地懂得什麼是障礙物一樣,還要讓嬰兒清楚地懂得什麼是禁止。
嬰兒知道應該怎樣去依賴父母,同時也知道父母的幫助和指教的重要。這個時期的嬰兒既能遵從父母發出的“不行”指令,也能高高興興地對“好,張開嘴”,“到這邊來”,“把布娃娃拿過來”等要求做出反應。
讓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嬰兒是怎樣對待那些不透明的,較為複雜的障礙物吧。
將玩具壓在枕頭下畫只露出一小部分,看嬰兒如何去挪動枕頭。看其挪動方法與挪動氣球的方法是否一樣。
通過這樣的遊戲,嬰兒可以學習有關時間的基本概念。使他們懂得,在把玩具拿到手之前,首先必須挪開枕頭。
0-1歲感覺統合發展特色
嗅覺:嬰兒出生後,開始用鼻子呼吸,隨著每一次的呼吸,時時嗅到環境中的氣味。正由於嬰兒的視力不好,更需要仰賴嗅覺知道母親的存在,嗅著母親的體味,在熟悉、安適中,香甜地進入夢鄉。隨著嬰兒的逐漸成長,母親不再時時刻刻待在身旁,嬰兒在召喚母親與等待母親的同時,發現蓋在身上的毛毯,它的氣味及觸感讓自己得到舒暢,從此這件毛毯成了小寶寶的依戀物。
味覺:人生品嘗的第一種食物,是母親的乳汁。在吸奶的同時,體認到母親身體的溫暖與柔軟,感覺到無比的安全與溫馨。4個月大之後,母親喂寶寶吃精心調製的副食品,開始嘗到不同食物的味道與質感。饑腸轆轆使身體難過、心理焦躁,而食物能解除痛苦,又蘊含著提供食物者的關愛,使嬰兒身心獲得滿足。
觸覺:嬰兒0~1歲階段的發展特色是透過觸覺細胞密佈的嘴唇,尋找乳☆禁☆頭,以得到食物營養。嬰兒也喜歡吸吮奶嘴或手指,來放鬆情緒,獲取心理安全感。同時,透過口腔內豐富的觸覺細胞,認識自己的身體及外在環境。
前庭覺:嬰兒出生前半年,腦發展到皮質下層(脊髓、延腦、橋腦、中腦、間腦),出現原始反射動作。6個月大以後,發展到終腦部位,原始反射動作漸次統合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強壯的肌肉張力,以及保護自己的平衡反應。透過這些發展,維持頭部在正中位置、保持身體平衡,以及預防跌倒時碰撞頭部,能做最快的反應。這些姿勢反應,終生護衛著我們。
運動覺:在寶寶生命的頭6個月,肢體受到原始神經反射的控制,動作的本質也大多屬於不自主的。之後,原始神經反射漸次被統合,寶寶的動作控制從頭頸部(會抬頭)開始,到軀幹(會翻身),然後是骨盤(會坐)、膝部(會爬),腳踝(會站),屆1歲時到腳板(會走)的境界。嬰兒終究獲得肢體的自主性、身體的主控權。
聽知覺:嬰兒在剛出生時,聽神經尚未髓鞘化,聲音在傳送過程中雖擴散形成回音,但仍可分辨出熟悉人(如:父母)聲音的特質。嬰兒聽到聲音後,將頭轉向聲源,藉視覺影像,説明瞭解所聽到聲音或詞彙所代表的意義。跟嬰兒說話,要用緩慢、清晰、簡單的兒語方式,
如:用動詞時加上明確的動作示範、說名詞時將物品清楚地展示給他看、用迭音(如:抱抱、奶奶、車車)等。說話時腔調高一點、強度有變化,比較能吸引嬰兒的注意視知覺:對新生兒而言,離開陰暗的子宮,來到光明的世界,「光」是相當大的衝擊。
尚未滿月的新生兒,房間不要過亮,滿月後就可以放在一般亮度的地方。在各種圖片中,嬰兒偏好看人的臉、喜歡鮮豔對比強烈的色彩,動畫又優於靜態的圖。
6個月大後,寶寶開始有深度視知覺。10個月大起,對環境訊息的接收,80%來自視覺。0~1歲嬰兒環視周遭,對視力及後腦的發展十分重要。
細心呵護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