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坐月子發燒怎麼辦】坐月子飲食禁忌

養生之道網導讀:

坐月子發燒怎麼辦要關注其原因,坐月子發燒怎麼辦要留意寶媽們的具體情況,下面教大家坐月子發燒怎麼辦。

坐月子發燒怎麼辦

坐月子發燒,是很多產婦擔心的問題。坐月子期間,產婦的抵抗力比較弱,比普通人更容易生病。如果坐月子發燒了?產婦們該怎麼辦呢?首先,產婦要保持冷靜,仔細觀察自己的情況,看究竟是正常發熱還是異常發熱,如果是異常發熱,必要時一定要求助醫生,交給專業的醫護人員去處理。

在月子期間,產婦出現發熱持續不退或者高熱寒戰,並伴有其他相關症狀時,稱為“產後發熱”。產婦在產後1~2日內,由於身體陰血驟虛,經常會有輕微發熱的症狀,2~3天后身體會自然調和。除此之外的發熱,都應視為異常。但首先我們要清楚什麼是正常發熱和異常的發熱,然後才能對症下藥。

正常發熱:在產褥期,產婦體溫一般是正常的。如因產程過長,體力消耗過大,產婦極度疲勞或精神緊張等,在產後一天內體溫可有輕度升高,但一般不超過38℃,而且經過充分休息,體溫多於24小時內恢復正常。產後3~4天,產婦開始大量分泌乳汁時,由於乳☆禁☆房的血管和淋巴管擴張充盈、乳☆禁☆房膨脹,體溫可略有升高,一般僅持續數小時就下降。

異常發熱:如產後第2~10天之間,連續兩次體溫達到或超過38℃以上是不正常的,應該考慮是否為產褥感染。

異常發熱主要可能有以下情況:

1、外☆禁☆陰、陰☆禁☆道、宮頸、會陰切開或裂傷縫合處這些部位是常見的發炎部位,常伴有局部紅腫熱痛,傷口開裂,有異常分泌物,甚至帶有腥臭味,有時會全身發熱,白細胞升高。

2、子宮內膜炎或子宮肌炎多發生於產後3~5天,惡露臭或不臭,輕者可以有低熱,惡露增多有臭味、腹脹、下腹疼痛及壓痛。重症者伴發熱、寒戰,有下腹壓痛或疼痛,白細胞升高。

3、盆腔感染常於產後5天左右出現寒戰、高熱、下腹痛、盆腔深部壓痛。可引起盆腔膿腫,甚至高熱不退。 盆腔腹膜炎表現可為寒戰、高熱、全腹劇痛、嘔吐、腹脹、腹肌緊張、壓痛與反跳痛明顯,可引起腸粘連、腹瀉、裡急後重、排尿困難等症狀。

4、血栓性靜脈炎常發生在產後或手術後7~10天,長期臥床,年齡大且肥胖者易患此病。患者呈週期性發熱,持續性腹痛可向腹股溝、上腹部及肋脊角放射。下肢血栓性靜脈炎表現為下肢疼痛,由於血流受阻,可引起下肢水腫,皮膚發白,可摸到下肢靜脈呈索條狀壓痛,患肢溫度高於對側,病程較長。

5、由急性乳腺炎引起的發熱,可伴有乳☆禁☆房局部紅腫、疼痛、硬結,甚至破潰。

坐月子的飲食禁忌

一、禁食寒涼、辛辣。產後多虛多瘀,應禁食生冷、寒涼之品。生冷多傷胃,寒涼則血凝,惡露不下,會引起產後腹痛、身痛等諸多疾病。產後失血傷津,多陰虛內熱,故蔥、薑、大蒜、辣椒等辛辣大熱的食物應忌食。如果進食辛辣的食物,不僅容易引起便秘、痔瘡等,還可能通過乳汁影響嬰兒的腸胃功能。

二、產後飲食不宜大補。和動物的生育一樣,人類在妊娠期間已經為日後生產作好了準備。滋補過量的產婦易患肥胖症,從而引發多種疾病。產婦肥胖還可以造成乳汁中脂肪含量增多,最終導致嬰兒的肥胖或腹瀉。

三、蔬菜、水果不可少。對於蔬菜和水果,傳統的觀念認為,二者“水氣大”,吃了會傷身體,殊不知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不僅可以補充肉、蛋類所缺乏的維生素c和纖維素,還可以促進食欲,幫助消化及排便,防止產後便秘的發生。

四、中藥食療也要對症,不可自行亂補。專家認為,身體正常的產婦不需要藥物進補,可針對症狀用些中藥,配合食療調理。如缺奶可用王不留、通草、豬蹄、桔梗等以通經下乳;產後腹痛、便秘可酌加當歸、桃仁、核桃仁、黃酒以活血化淤,潤腸通便。

細心呵護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