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孤獨症表現】孩子孤獨症原因

養生之道網導讀:

瞭解孩子孤獨症表現對寶媽極為重要,那麼如何瞭解孩子孤獨症表現?瞭解孩子孤獨症表現並不困難。

孩子孤獨症原因

大量的研究者為尋找孤獨症的原因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依然無法揭開孤獨症發病的神秘面紗。但有專家提出:專家提出:孤獨,是因為有“冰箱父母”。

經有關專家研究發現,孤獨症患兒的父母都很聰明且受教育程度較高,但他們都有強迫的性格,對孩子缺乏溫暖,使孩子在情緒發育中受到干擾而造成孤獨症。

這種“冰箱父母”的理論認為,孤獨症患兒的大腦並沒有損害,只是父母在心理上對孩子的排斥和虐待,致使他們逃入一個夢幻的世界。

某博士曾對20名孤獨症患兒進行適應能力測驗,結果顯示80%存在社會適應能力問題,一半患兒社會適應能力為中重度異常。

孤獨症患兒的表現

·社會交往障礙孤獨症患兒在嬰兒期就可能表現出避免與他人的對視、缺乏面部表情、對人態度冷淡。要走到某一目標時不顧及路中可能遇到的障礙。當自己想要某一物品或食品則會拉著父母的手前往放物品的地方,一旦拿到後便不再理人;·語言發育障礙一部分孤獨症患兒從來不說話,默默不語;·興趣範圍狹窄、行為刻板要求環境固定不變、拒絕變化。堅持每次都以同一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要一種類型的玩具,看固定時間的電視節目。

·獨特的興趣對象對一般兒童不喜歡的玩具或物品非常感興趣。一些孤獨症患兒還會表現出刻板、古怪的行為,或是對物體的某些特性☆禁☆感興趣,反復觸摸某些“光滑”物體的表面,如光亮的傢俱、雪白的牆壁等。有時還喜歡聞某一物體。

孤獨症的治療應每個患兒的症狀,進行不同的早期訓練,在訓練中教會患兒掌握基本生活技能。讓患有孤獨症的孩子與正常的孩子一起活動,使他們在遊戲和日常交往中相互影響,以學會一定的群體交往能力。

治療

1.訓練干預方法

雖然目前孤獨症的干預方法很多,但是大多缺乏循證醫學的證據。尚無最優治療方案,最佳的治療方法應該是個體化的治療。其中,教育和訓練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療方法。

目標是促進患者語言發育,提高社會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學習技能。孤獨症患者在學齡前一般因不能適應普通幼稚園生活,而在家庭、特殊教育學校、醫療機構中接受教育和訓練。

學齡期以後患者的語言能力和社交能力會有所提高,部分患者可以到普通小學與同齡兒童一起接受教育,還有部分患者可能仍然留在特殊教育學校。

目前國際上受主流醫學推薦和使用的訓練干預方法,為孤獨症的規範化治療提供了方向,這些主流方法主要有

(1)應用行為分析療法(ABA) 主張以行為主義原理和運用行為塑造原理,以正性強化為主促進孤獨症兒童各項能力發展。訓練強調高強度、個體化、系統化。

(2)孤獨症以及相關障礙兒童治療教育課程(TEACCH)訓練 該課程根據孤獨症兒童能力和行為的特點設計個體化的訓練內容,對患兒語言、交流以及感知覺運動等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核心是增進孤獨症兒童對環境、教育和訓練內容的理解和服從。

(3)人際關係訓練法 包括Greenspan建立的地板時光療法和Gutstein建立的人際關係發展干預(RDI)療法。

上述治療方法在國內一些孤獨症康復機構已開展,獲取了較好的治療效果,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論證。

2.藥物治療

目前藥物治療尚無法改變孤獨症的病程,也缺乏治療核心症狀的特異性藥物,但藥物可以改善患者的一些情緒和行為症狀,如情緒不穩、注意缺陷和多動、衝動行為、攻擊行為、自傷和自殺行為、抽動和強迫症狀以及精神病性症狀等,有利於維護患者自身或他人安全、順利實施教育訓練及心理治療。

常用藥物如下:

(1)中樞興奮藥物 適用於合併注意缺陷和多動症狀者。常用藥物是呱醋甲酯。

(2)抗精神病藥物 應小劑量、短期使用,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藥物副作用,特別是錐體外系副作用

①利培酮 對孤獨症伴發的衝動、攻擊、激越、情緒不穩、易激惹等情感症狀以及精神病性症狀有效。

②氟呱啶醇 對衝動、多動、刻板等行為症狀和情緒不穩、易激惹等情感症狀以及精神病性症狀有效,據報導還可改善社會交往和語言發育障礙。

③阿立呱唑、奎硫平、奧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 在控制患者的衝動、攻擊和精神病性症狀也有效。

(3)抗抑鬱藥物 能減輕重複刻板行為、強迫症狀,改善情緒問題,提高社會交往技能,對於使用多巴胺受體阻滯劑後出現的運動障礙如退縮、遲發性運動障礙、抽動等也有一定效果。

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對孤獨症患者的行為和情緒問題有效。如舍曲林可試用於6歲以上患者。

細心呵護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