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才3歲大的寶寶 腎裡竟長了鵪鶉蛋大的結石

小孩子生病是最讓人心疼的事。3歲的女寶寶小雨(化名),一個月前開始,每次“噓噓”時總會喊疼。媽媽嚇到了,趕緊帶她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孩子左腎長了個鵪鶉蛋大小的結石。

發現小雨小便不舒服後,媽媽就帶她做了尿常規檢查,醫生說是尿路感染。可打了針、吃了藥,十多天過去了,症狀卻一直不見好轉。

小雨又做了泌尿系彩超,這才發現,罪魁禍首是長在她左腎裡的一顆直徑約兩釐米左右的大結石,大概有鵪鶉蛋這麼大小。一家人趕緊到鄞州二院求診。

“患兒的腎臟較小,這顆結石差不多滿滿佔據了左腎的腎盂。”主刀醫生、鄞州二院泌尿外科結石專家湯春波主任說,幼兒患結石的機率很小,個頭這麼大的更是少見。他推測,這可能和孩子出生不久做過一次小腸切除手術有關,“那是‘短腸綜合症’,易使腎結石發病率增高。”

已經確診了,結石怎麼取出是關鍵。醫生先採用傳統的體外衝擊波將結石震碎,再排出的方式,但效果不理想。

考慮到通過傳統開刀手術取出結石,但損傷大,恢復慢,3歲的孩子會很遭罪。最後,鄞州二院吳階平泌尿外科浙東中心的專家們討論決定,用輸尿管軟鏡碎石的微創手術。

但問題是,孩子的輸尿管比成人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泌尿外科醫生在小雨的輸尿管內事先留置一根雙J管,用來擴張她的輸尿管。

手術開始,大家都捏了把汗。孩子耐受力差,易引起低體溫或水電解質紊亂等併發症,手術時間不能長。幸好,醫生經驗豐富,在半小時內就徹底粉碎了小雨腎臟裡的大結石,成功完成了手術。前天,小雨已康復出院。

湯春波提醒,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尿尿,如果發現有以下症狀,最好到醫院做一下相關檢查:

1、血尿。這往往是腎結石的首發症狀,血尿可自行消失,反復出現;

2、暫時性無尿。主要反映上尿路存在結石,並已形成梗阻,一旦梗阻解除,即有尿液排出;

3、孩子尿尿時哭鬧或費勁,提示下尿路結石的可能。

如何預防短腸綜合征的發生

短腸綜合征的危害非常大,嚴重困擾著患者,所以不少人都想知道要怎麼預防這個病。小腸在手術治療腹部疾病過程中被廣泛的切除是引起短腸綜合征的最主要原因,要想有效地預防短腸綜合征,就要注意在手術的過程中儘量避免過多切除小腸,如果發現有短腸綜合征,應及時就醫,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一、疾病預防

在手術的過程中儘量避免過多切除小腸,是預防本綜合徵發生的關鍵。一旦發生,應積極康復治療、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二、飲食注意

短腸綜合征早期患者多不能經口飲食,需用腸外營養供給能量。當腸道進入代償期,腹瀉量得以控制,腸功能初步恢復時,可開始使用少量、等滲、易吸收的腸內營養製劑,再隨病人適應、吸收的情況逐漸加量。持續滴入有利於吸收,減少推入法所導致的腸蠕動加快。預計腸內營養給予時間超過4周,或病人難以耐受放置鼻腸管的不適,可進行經皮內鏡下胃置管造口或經皮內鏡下空腸置管。同時,營養狀態逐漸改善後,可逐漸減少腸外營養,直至全部應用腸內營養。待腸內營養能很好適應後,在根據病人殘留腸段的長度和代償的情況,腸內營養的基礎上增加專門的口服營養,並注意添加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補充電解質。由腸內營養過渡到日常飲食同樣需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腸道代償至能耐受腸道營養而不需腸外營養的時間大致是3~6個月,也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三、疾病預後

小腸廣泛切除術後患者的預後,除與剩餘小腸的長度、部位,結腸保留的情況,是否存在回盲瓣及術後處理是否得當有直接關係外,還和病因及患者手術時的全身情況有關。據文獻報導,短腸綜合征的死亡率高達20%-40%,新生兒短腸綜合征患者的死亡率高達37.5%。但隨著治療措施的改進,患者的預後有了顯著的改善,完全或接近完全的小腸切除後的患者,仍能依靠長期腸外營養存活數年。今後隨著小腸移植技術的日趨完善,移植的併發症包括移植免疫反應、多源性☆禁☆感染和供腸功能的恢復等問題逐步得到解決,無疑將給嚴重的短腸綜合征患者帶來長期存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