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專家答疑:關於小兒疝氣

【名詞解釋】

疝氣 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過腹股溝管降至陰囊的,隨之下移的腹膜則形成鞘狀突。若鞘狀突在嬰兒出生後還沒有閉鎖,或閉鎖不全,反而成為較大的腔隙,腹腔內容物就會從這裡突向體表,而形成疝氣。又因為右側睾丸下降比左側略晚,鞘狀突閉鎖也較遲,故右側腹股溝疝氣較多。

小新今年3 歲了,可是卻不像其他孩子那樣喜歡蹦蹦跳跳,一劇烈運動他就喊肚子痛,而且出現嘔吐,吃飯也不香了。

媽媽仔細觀察,發現他“小雞雞”下面的陰囊變得異常腫大。醫院專家診斷為“疝嵌頓(疝氣被卡住)”,所幸的是還未造成壞死。

小兒疝氣須知

小兒疝氣是小兒外科常見疾病之一,主要發生于男孩。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氣,只是發病率相對低一些。小兒疝氣有可能會在出生後數天、數月或數年後發生。通常在小孩哭鬧、咳嗽、打噴嚏、久站、劇烈運動、大便幹結時,在腹股溝處會有一突起塊狀腫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禁☆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壓時會自行消失。一旦疝塊發生嵌頓(疝氣包塊無法回納)則會出現腹痛、噁心、嘔吐、發燒,厭食或哭鬧、煩躁不安。小兒患有疝氣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不明原因的哭鬧不止;

◆劇烈的嘔吐,發燒;

◆腸梗阻;

◆發現血便。

疝氣的分類

疝內容物突然不能回納,發生疼痛等症狀者,稱為嵌頓疝。是疝的嚴重合併症。嵌頓疝可發生在強力勞動或劇烈咳嗽、排便等腹內壓力增高時,但亦可無明顯誘因,臨床表現為疝塊突然增大,伴有劇烈疼痛,平臥或用手推送腫塊不能使之回納,腫塊緊張發硬,且有觸痛。

嚴重的可伴陣發性局部絞痛、噁心、嘔吐、便秘、腹脹等急性腸梗阻症狀。疝一旦嵌頓,自行回納的機會較少。多數病人的症狀逐漸加重,如不及時處理,可進一步發展為絞窄疝。

絞窄疝的臨床症狀多比較嚴重。壞死的腸管可以繼發感染,出現腹膜炎和膿毒敗血症。

疝氣也能危及生命

不少家長認為,小兒疝氣能不治自愈。對小兒疝氣並不放在心上,認為疝氣進進出出,無礙健康;疝氣突出後,只要用手輕輕一推,或者平躺一會,疝氣就會消失,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在大多數情況下,疝氣可以自行進出,不排除極少數小兒疝氣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疝氣不再出現,但這種情況多半是6 個月以內的幼兒。疝氣偶爾也會發生嵌頓的情況。如用力排便、劇烈咳嗽等腹腔內壓力聚然增高時,就可能發生嵌頓,如果不及時處理,時間一長會造成疝囊內腸管的缺血性壞死,甚至腸穿孔而危及生命。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活動量增加,在腹壓增大的情況下,疝氣還有可能復發。

除少數嬰兒疝氣外,大部分腹股溝疝氣不能自愈。隨著病情的拖延,疝氣包塊逐漸增大,會給治療帶來難度,並且,腹股溝疝氣容易發生嵌頓(疝氣包塊被卡住無法回納)和絞窄,甚至危及孩子的生命。因此,除少數特殊情況外,小兒疝氣均應儘早接受徹底的治療。

當父母發現孩子患有疝氣時,應立即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6 個月以下的患兒可暫不處理,但需密切觀察;6 個月以上的患兒如果疝塊逐漸增大,或有嵌頓史者,則應抓緊時間、儘早進行徹底治療。

疝氣的家庭護理

疝氣手法復位

適於早期(3-5 小時以內)的嵌頓疝,局部壓痛不明顯,估計尚未形成絞窄,可試行復位。具體

處理方法如下:

1. 疝氣患者必須平躺,頭底腳高位。囑病人盡可能放鬆、深呼吸。

2. 熱毛巾敷于包塊處。

3. 右手托起陰囊,持續緩慢地將疝塊推向腹腔。

4. 如疝氣仍無法回納,需到臨近的醫院根據需要注射鬆弛疝環口的藥物後再進行還納。

5. 如果疝氣嵌頓時間過長,必須立即到醫院進行手術,疝氣嵌頓不得超過24 小時,否則小腸容易缺血壞死、危及生命。

手術前

1. 小兒疝氣患者應儘量避免和減少哭鬧、咳嗽,便秘, 生氣, 劇烈運動等。

2. 疝氣患者應注意休息,墜下時,用手輕輕將疝氣推回腹腔。

3. 疝氣患者應儘量減少奔跑與久立, 久蹲,適時注意平躺休息。

4. 疝氣患者應適當增加營養,平時可吃一些具有補氣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藥、雞、蛋、魚、肉等。

5. 稍大一些的幼兒疝氣患者,應適當進行鍛煉,以增強體質。

手術後

即使是手術治療後,術後護理也非常重要,直接關係到手術能否成功。

1. 飲食方面。孩子麻醉清醒後,應先給一些水喝,由於手術前幾小時禁食、禁水,加之手術中水份的丟失,大多孩子醒後口乾舌燥,因此應先補充一下水份。術後幾日內應給予營養豐富但易消化的飲食,不宜過多地增加高蛋白飲食,多吃些蔬菜、水果。

2. 傷口護理。術後一周內,應保持傷面乾燥,勿使小便污染傷口,應讓小兒安靜,限制做劇烈的活動,以防結紮線崩裂。

3. 預防感冒、咳嗽,保持大小便通暢。因咳嗽、大便乾燥時會使腹腔內壓力增高,有時可使結紮線崩斷,影響傷口癒合。

4. 術後應口服抗生素三天,以防感染,術後第三天,到門診看傷口,如沒有發生感染,一般七天便可拆線。